嚴格實施強制退市 完善市場制度體系

聚市場

嚴格實施強制退市

全國股轉系統日前公告,對截至6月底尚未披露2017年年報的掛牌公司,將依據相關制度實施終止掛牌。一時引起市場強烈反響。

近年來,新三板主動摘牌企業已不少,為何還要如此嚴格實施強制退市制度,會否對新三板市場信心帶來負面影響。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對於監管機構而言,強制企業終止掛牌不是目的,打造規範化、法制化的市場環境,為下一步改革鋪平道路,推進企業良性成長和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才是重點。從新三板的特性看,建立常態化、市場化的退市機制是優化市場環境,保障新三板持續有活力的重要部分。

截至7月3日,新三板掛牌企業11236家,是全球上市(掛牌)企業最多的證券交易場所。在海量的主體企業環境下,要實現有效監管,打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建立強制摘牌的懲戒制度,完善市場制度體系不可或缺,是保障掛牌企業和投資者利益的關鍵環節。

近兩成掛牌企業破淨

在去槓桿的大環境下,存在結構性機會。

今年以來,新三板加快制度建設步伐,包括“新三板+H股”以及允許境外資金投資新三板等制度陸續出臺。業內人士認為,持續深化新三板分層、交易制度改革已成為政策風向標。在改革步伐加快且方向明朗的背景下,估值錯配優質公司將充分受益政策紅利,新三板市場將迎來結構性投資機會。

企業破淨存在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企業自身發展存在問題,二是受市場環境影響。當前市場低迷,新三板交投不佳,部分破淨公司存在被錯殺的可能。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新三板近兩成企業破淨。破淨企業佔比居前的行業包括金融、建築、電氣設備、農林牧漁等。

跨市場併購火熱

在市場交易清淡,IPO審核趨嚴的背景下,IPO撤單頻現,而上市公司併購新三板企業的熱度正在上升。

研報指出,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併購新三板企業包括三類:通過橫向併購整合,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通過縱向併購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提升協同效應;通過多元化戰略拓展新業務,挖掘新的盈利增長點。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併購掛牌企業的案例共發生68起。剔除尚未公佈具體金額的案例,總交易金額達182.6億元。而去年同期上市公司併購新三板的案例為37起,總交易金額58.7億元。這些併購案例中,新三板中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製造等領域的高成長企業成為炙手可熱的標的。

聚個股

晉樺豹簽訂1.11億項目合同

晉樺豹7月3日公告稱,公司與山西金駒煤電化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1.11億元項目合同。

公告顯示,晉樺豹簽訂的為《蘆家裕分佈式低濃度瓦斯發電項目二期工程靜音集裝箱式低濃度瓦斯發電組設備買賣合同》,晉樺豹作為出賣人向項目工程提供所需的靜音集裝箱式低濃度瓦斯發電機組設備。

郭廣昌斥資2.8億收購新興藥業

7月3日晚間,新興藥業發佈公告稱,通過公開競拍方式,重慶藥友製藥有限責任公司以現金2.832億元收購中航新興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新興藥業4800萬股份,約佔公司總股本的 75.74 %。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直接持有重慶藥友51%股權,控股股東為復星醫藥,背後實際控制人為郭廣昌。財務數據方面,新興藥業同樣表現不俗。2015年至2017年,新興藥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91.52萬、7328.15萬、8234.55萬,歸母淨利潤1464.06萬、1631.31萬、1776.30萬。(文綜合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