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刚到武夷山的第一天,就被茶友们催着去看“牛肉”!

李麻花都被茶友们吐槽:“还不去看看牛肉吗?瞎转什么呢!?”

跟着几位茶农朋友一起走,一不小就游走到了水帘洞旁的小山场旁,一下子就被阿姨茶框里香香的黄观音吸引住了,便停下脚步溜达了一会儿。

哎呀,差点忘了,今天的任务:牛栏坑肉桂!

来寻武夷岩茶,怎么可能不去牛栏坑一睹“牛肉”的尊颜呢?

好好好,不要着急嘛,这不是还没到肉桂的采摘时间,它还正“慢火细炖”呢,每一款武夷岩茶李麻花都是不愿错过的。

不过,不得不说今年茶友们对“牛肉”的热情,要比往年高了很多倍。

知晓李麻花来武夷山的茶友们都在疯狂的向我打听,问价格的也有,问品质的也有,还有的居然问:“要准备多少钱来买‘牛肉’喝”……

额,这可是把我难住了,这么高深的问题,大家还是去找村姑陈来咨询吧,她的道行比较深。

李麻花十分理解茶友们迫不及待的心情,这不,马不停蹄地爬到了坑里,来亲眼目睹2018年“牛栏坑肉桂”的真容!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站在坑底,阳光明媚,往上一看,人家牛栏坑的肉桂长得好的呢,一派生机勃勃!

向着茶树密集的山腰爬去,观察肉桂的长势。

此时肉桂的叶面还是小开面,一般情况下生长为中开面为最佳的采摘期。

嗯…,怪不得茶农老友说他家牛栏坑里的肉桂要在五月十号左右才能采摘,同时还要看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到采摘时间。

肉桂的鲜叶,很油亮,也很有光泽,几乎很少有虫洞。叶子上的锯齿不像水仙那么密集,整体的叶张也没有水仙那么大。

远处那是什么?小鸟的房子吗?……爬过去看看。

Oh!NO!这房子里全是虫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捕虫灯”吧?有密集恐惧症的我,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

难怪病虫害少,茶农们为了茶树的良好生长,也是广泛地利用高科技啊,新时代的茶农朋友就是不简单!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为什么大家一提到肉桂,都会认为牛栏坑的“牛肉”最好?

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地应是“一方水土,养一方好茶”!

牛栏坑肉桂之所以能闻名四海,完全得益于古人对于牛栏坑生态环境的利用。

对于茶树来说,它不爱过于猛力的日照,每日吸收短光照射,4小时为最佳。

茶树喜阴,适当的光照过后,更有利于内含物质的积累。

所以,在牛栏坑的茶树,所生长的环境“坐南朝北”,会更好。

陆羽《茶经》有云:“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历代茶农盆景式种植使用的石头都为“烂石”,矿物质含量高,现在还长满了青苔,这可都是岁月的痕迹。

同时,牛栏坑的土壤都为砂砾状的火山风化岩,通透性是极好的,有利于阴雨天气的水分渗透。

茶树生长所需要的养分都是来自本地,坑里的野树和野草的枯落飘散在茶园里,正是茶树生长最好的天然肥料!

古人能选中这牛栏坑种茶,也是实属不易,不仅选地难,而且还种植难,采茶难,运输难。

在这狭小的坑涧中竟然有这样一番大作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也真的是与“天价”相匹配!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以前和村姑陈来牛栏坑,还能看到水仙的身影,甚至还有些奇种(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较为古老的品种茶,较为稀少)。

而这次,可真是满眼肉桂了!

下山后还刻意问了茶农老友,他说:“最近几年肉桂的市场好,大家都挖了那些价格低的品种,改种肉桂了。”

想想也该如此,茶算是经济作物,这市场导向尤为重要,尤其是对种茶谋生的茶农来说,这也算是明智之举。

自从牛栏坑“牛肉”的名声一炮打响后,就经久不衰,整个武夷岩茶的知名度都被带动了起来。

不得不说,肉桂是武夷岩茶的标志性品种,它的口感被大众所认可,具有典型的“岩韵”特征。

既然能被认可,那就最符合市场的销售,自然市场的需求量就会大。

故而,具茶农讲述:近几年来,肉桂的市场价值都是稳步上涨的,改种肉桂成为了最稳妥的投资,也确保的茶友自己稳定的收入。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好茶,就该有良好的市场导向!

所谓不可理喻的“天价牛肉”,与百姓的生活相差太过遥远。

难道“天价牛肉”就非要成为富人的标识?让大众觉得高不可攀吗?

让本该喝的起“牛肉”的茶友们,被生生吓得退却,与好茶失之交臂。

民以食为天,茶也算是一种。

能让好茶走进更多百姓的家,才可体现出牛栏坑“牛肉”的本质所在!

当然,好茶难觅,更何况如此少量的“牛肉”,它理应在政府、茶农、茶商、茶客的通力合作下,有个最为合理的共识,从而来避免“天价”乱象。

其实武夷岩茶已经开始着手整顿了,牛栏坑的重新改造正是规范化种植的表现,接着会是武夷岩茶的制茶工艺、市场价格,都会一步步走向规范化。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规范化之后的牛栏坑肉桂,还会是天价茶的代表么?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一个产品要能久坐神坛而不下,只有一个要诀,那就是名与实要相符。

若盛名之下,其实难符,那迟早会被拉下神坛。

而反之,盛名之下,实至名归,自然会愈发光芒四射。

希望,牛栏坑的坑主们,都可以戒骄戒躁,抛去头顶的光环,认真做茶,本分制茶。

让牛栏坑肉桂这面金字招牌,继续金光灿烂下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