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放生专家座谈会:佛系放生随缘就好

山东济南放生专家座谈会:佛系放生随缘就好

学佛为本,放生为末,人间佛教还得靠人创造----天辛大师

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任何时代都应积极肯定的正面价值。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古代对放生的概念非常清晰。随着社会发展,放生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数量时,一些问题也会伴随出现,近三十多年来就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诸如由放生催生的商业化链条;不顾动物的生活习性导致放生变放死; 放生外来物种引发的生态灾难等,种种违背放生初衷的行为,这样的放生不仅没有达到救护生命的目的,也招致了社会的负面评价。虽然放生在佛教观中有着相当价值的意义和功德,但是放生最怕的还是强求形式。

放生本质没有错,如何放生才是重点!

放生真的不适合现代佛教徒了吗?放生的本意是好的,目的也是要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由此看来,不论什么时代环境,放生活动有其一定的意义存在。而且对于佛教来讲,也有相当深远的缘起。《学佛群疑》中有提到,所谓放生是基于众生乎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

今天放生活动弊端丛生令人诟病,不是放生本身的问题,而是方法上的问题。佛教观念上来讲,本来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事,但是一切讲求随缘,无须强求-今天如果有人遇到了野生动物本来就在野地生活得很好,不小心被捉到了,你买下来放它回去,这是一种功德。如果是为了放生而捕生放生,那这是杀生而不是放生。放生的精义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如果希望被放生的生物能够延长寿命的话,我们必须尽到研究、考虑和照顾的责任。比如说,要放种类,就先得考虑放什么物命?在哪儿放?什么时候放?才比较安全有效。放生水族,也当首先研究考察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来源,然后选择适当的时机,放到我们觉得最安全适合的地方。

放生原本是要体现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信仰精神。应尽力避免仅从贪求功德的功利心出发、罔顾放生后果的放生行为。随着环境的不断污染,加上现代养殖业扩张,因而找到适合被放生动物日后生存的放生地点越来越困难,因此组织放生,不仅要有悲心,还要有智慧和必要的知识,慎重抉择与实施,避免善事变为恶事,或造成新的生态问题,为外界所诟病。

当今时代,广大佛教信众应该好好思考的是,通过什么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启发社会上人们爱护生命的善心善行,应当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传统的形式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事实上,佛教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时候,放生文化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适应调整。从古代到现代,放生文化的改进与革新也是必然的,也是需要肯定的。

放生是好事,感应不可思议。放生要随缘,不要刻意,不要去跟人家说我明天放生,你多抓一点鸟,多抓一些鱼,那你就大错,你就害生,就不叫放生了。然而,时下放生规模越来越大,甚至买鸟放生衍生出了捕鸟产业链。还有一些放生行为直接导致当地生态失衡,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损失。所以放生的时候,不要订日期,不要想着一定要放多少,随缘,常常放生。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还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许多放生的人们都发心地认为在佛教节日放生的功德特别大,因此选择在“初一”“十五”“佛诞日”等节日来放生的几率极大,从而变成一种固定的形式,在固定的集市采购物命,固定的地点放生。然而这俨然是造成最严重的产业链,也会造成容易被有意图的人去捕捞,形成危害的生态,弄巧成拙。这些都告诫了我们,放生,不要在意规模的大小,不要追求放生功德的大小。关键还是在于发心,生活中,随缘随处都可以放生,一个小小的善举,哪怕是你只放了一条小小鱼的生命,这样的功德反而比以上形成的“害生”来得殊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