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豬太可憐,這位皇帝一句話,豬不僅要改名,還差點被滅族

自古中國就有很多講究的風俗或是說法,不論是紅白喜事,還是吉凶禍福,都有一些避諱之處。

不僅老百姓信這些,作為統治者的皇帝,講究的就更多了。為了顯示皇帝身份的特殊,以及地位的崇高,一般在姓氏上都十分的在意同字同音。

古人們講究避諱,尤其是名諱,皇子的名字不能跟皇帝有重字,臣子的姓名和皇帝也不能有重字,連牲畜的名字也不能跟皇帝有重字。

明朝的豬太可憐,這位皇帝一句話,豬不僅要改名,還差點被滅族

一般的還好說,但是在明朝的時候,由於天子姓朱,所以那些作為百姓盤中餐的豬也不能倖免,不僅要改名字,還差點遭到滅頂之災。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限制人們吃豬肉,這主要是因為朱元璋也是草根出身,所以沒那麼多講究。

總的來說,朱元璋還是位不錯的皇帝的,雖然可能心中有些膈應,不過為了讓百姓過的好,也就不計較那麼多了。

明朝的豬太可憐,這位皇帝一句話,豬不僅要改名,還差點被滅族

不過皇帝大度不代表百姓就真能毫不顧及,所以當時豬的稱呼在那時叫作“萬里哼”,而文字書寫的時候,一般用彘或是豕代替。

當然,不同地方可能因為方言的原因還有不同,不過大多數都還是避開了豬的發音和書寫,這樣來與皇姓區別。

大部分的朱姓皇帝都延續了他們太祖的作風,都不計較百姓殺豬吃豬肉。但是到了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時候,小豬豬們可是倒了黴。

明朝的豬太可憐,這位皇帝一句話,豬不僅要改名,還差點被滅族

這場災禍源於一次皇帝壽誕,那時朱厚照正在過他的第27個生日,結果在吃宴席的時候,忽然看見一盤豬肉。

巧的是,朱厚照不僅姓朱,而且還正好屬豬,心想:我這不是自己在吃自己麼,這一下子心理就不痛快了。

於是朱厚照立馬頒佈了一條詔令,要求全國的百姓將自家的豬全部殺掉,一個也不準留,吃豬肉這種事以後堅決不能有。

皇帝一紙詔令說的輕巧,可是卻苦了天下百姓,那時百姓日常所吃的主要肉類還是豬,口福沒了也就罷了,甚至還影響到了其他作物的生長。

明朝的豬太可憐,這位皇帝一句話,豬不僅要改名,還差點被滅族

那時可沒有什麼化肥,百姓種菜種莊稼都是靠農家肥的,豬不讓養了之後,菜地就缺了肥料,菜都種不出好菜了。

正巧有一天朱厚照外出巡遊,就看到了農民菜地裡的菜長勢十分的不好,一問才得知是自己的詔令惹的禍,趕忙廢除了這條本就不合理的詔令。

得虧皇帝糾錯快,不然我們可能只能在書本上見到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