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三綱領」,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大學原文:

大學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於至善(4)。

註釋:

  • (1)大(dà,舊音tai4)學:《小戴禮記》(簡稱禮記)中的一篇,是系統闡述修身治國之道的一篇專論,北宋時,程顥、程頤將它與《中庸》從《禮記》中抽取出來,加上《論語》和《孟子》合成為“四書”。道:在此相當於“宗旨”。

  • (2)明明德:使明德顯明。明德:天生而具備的善性品德。

  • (3)親(qin1,朱子讀作xin1)民:使民親近。朱子把“親”解釋為“新”,使民眾道德更新。

  • (4)止於至善:以至善為立足點、行動原則和最終歸宿。至善:符合大道、自然而然的善,無私無為的生生不息。

《大學》中“三綱領”,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於把內心本來具備的如日月一般光明的德行顯明出來,在於使民眾親近歸附,在於把無私無為的大道作為立足點、行動原則和最終歸宿。

解釋:

“大學”相對於“小學”而言。朱熹說:“人生八歲入小學,而教以禮、樂、射、御、書、數——此六者可謂之“小六藝”,皆為應用性或技術性的知識技能。自十五歲而入大學,教之詩、書、禮、樂、易、春秋——此六者可謂之“大六藝”,皆為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所謂“大學之道”,就是大人之學,就是修身治人之道。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此為《大學》的“三綱領”。“明明德”是自我修養,“親民”是推以治人,“止於至善”是合而言之而達到內聖與外王雙修,達到天下太平。

《大學》中“三綱領”,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明明德”是使“明德”顯現出來。人由天地而生,得日月之光,所以,“明德”是與生俱來的,只要這種明德不被外物遮蔽,就能保持善性。

這種“明德”與天地日月一樣無私無為,孔子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又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所以,後天的修養並非增加自己的德,而是把與生俱來的心性充分發揮出來。

能夠藉助於後天的修養使它不斷擴充,就能使它顯明於內心、照耀天下。明德被遮蔽就談不到自我修養;明德不顯明於天下,便達不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境界。這是自我修養的途徑。

“親民”是推己及人,使天下歸仁,使民眾心悅誠服。這是君子從政的原則。“親民”不是從政的君子自己有意親近民眾,而是像天地生養育化萬物那樣,不居功、不主宰,將自己修養之後的明德充分擴充,施展於從政的過程之中,從而使民眾自然而然地歸附,不把名利的誘惑與武力的壓服作為首要的方式,不把自己凌駕於民眾之上。所以,無論是君還是臣,都不應自高自傲、居高臨下,以教化者自居,而應與民同其心。

《大學》中“三綱領”,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止於至善”是達到“至善”的最高境界。“至善”是什麼境界?是天地無私無為的境界,兼融至剛至健、至柔至順的境界。“善”還是有痕跡的,“至善”則如天地生物而無言,已無善惡之痕跡可尋。“止”本來是指腳趾。腳趾有站立的功用,所以可以引申為立足點;腳趾有行走的功用,所以可以引申為行動;行動必然先要知道方向,所以可以引申為最終歸宿。君子無論是修身還是從政,都需要立足於至善,以至善為行動原則,使至善普及於天下。這也就是“內聖”與“外王”兼備的境界。

拓展:

簡單來說,《大學》提出的教育綱領和培養目標是顯明先天的善良德性,革除舊的思想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

《大學》中“三綱領”,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認識最真的本心。通過伏滅革除內心不好的私慾、物慾,而彰顯明德,認識本心,表裡如一。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

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若喜歡本文,請收藏轉發出去吧,感謝支持,感謝關注!辛苦之作,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私信餘,感謝各位的支持,若有喜歡易經,傳統文化,國學經典的敬請關注我,更多實用術數敬請關注微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