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到廣州,大學生是怎麼看高能的廣州甜品的?

提到上海甜品,或許你會想到精緻、昂貴、小資,但是廣州糖水鋪還有甜品的另一種打開方式——不一定環境高級雅緻,不一定為外觀費盡心思,但一定便宜又大碗,美味而親民。老字號糖水鋪裡,老闆娘人情濃厚,食客熙攘往來。不食糖水,枉來廣府。今天,俺來也來到廣州,想和你聊聊大學生和廣州糖水的故事。

從上海到廣州,大學生是怎麼看高能的廣州甜品的?

“甜品”到“糖水”

從上海來到廣州上大學後,俺來也愛上了廣州糖水。

“糖水”這種說法,俺來也來到廣州才第一次聽說,初聽覺得很奇怪,疑惑著“糖水”難道是白糖水?但一問出口,就被身邊的廣州朋友白了一眼。後來才明白,“糖水”算是粵語詞,如果一定要向外省人解釋,那大概就是“甜品”、“甜湯”之類。

俺來也發現,廣州糖水,尤其是老字號糖水鋪,店裡往往人多熱鬧,價錢也比較平價,有時候糖水其貌不揚,但味道一般都很好,不像在上海時,甜品往往非常精緻,價格也偏貴。對於自己這種愛吃甜的“隱形貧困人口”,廣州糖水簡直太接地氣。

而且在廣州這個注重滋補、養生的城市,許多糖水也走養生路線,像是白果腐竹薏米雞蛋糖水之類。小琦感慨,這樣的糖水讓人完全沒有“吃甜品不健康”的罪惡感,自己這個上海人也已經成了廣州糖水的新晉腦殘粉。

從上海到廣州,大學生是怎麼看高能的廣州甜品的?

(紅棗銀耳枸杞糖水,俺來也拍攝)

在廣州該有一個胃專門吃糖水

有人說:“廣州人有兩個胃,有一個胃是專門用來吃甜食的。”

俺來也對此無比贊同,來到廣州,就會發現留一個胃來吃糖水是多麼的必要。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喝上一碗甜甜涼涼的糖水,是上好的消暑良品。廣州人家中日常煲的幾味糖水就有薑片番薯糖水、蓮子百合雪耳羹、綠豆沙冰等等。在廣州大街小巷,各種各樣的糖水鋪更是隨處可見。

覺得姜撞奶的名字又奇怪又好玩,想一探究竟,俺來也也跟著網上推薦來到了南信牛奶甜品專家,吃到了鼎鼎大名的南信姜撞奶。糖水鋪位於廣州上下九步行街,坐落在嶺南傳統建築騎樓下,頂著上世紀的老字號招牌——“南信”,一股老廣州的氣息撲面而來。

從上海到廣州,大學生是怎麼看高能的廣州甜品的?

(嶺南騎樓和南信招牌)

老闆娘還告訴俺來也,姜撞奶,還真是撞出來的。地道的姜撞奶,需要把極佳的水牛乳加熱放涼到75度,再從高處倒入裝薑汁的碗中,稍等片刻成品就會凝固,有些像雙皮奶的樣子,卻又更嫩。

本來不太吃薑的俺來也本來還擔心吃不慣姜撞奶,但沒想到吃起來時,薑汁和牛乳的味道卻意外的和諧,奶味很足,口感十分甘嫩,而且完全沒有沖鼻的姜味。

從上海到廣州,大學生是怎麼看高能的廣州甜品的?

(姜撞奶,俺來也拍攝)

糖水鋪裡的獨特城市風情

老廣州糖水鋪的氛圍,永遠是親民、熱鬧的,充滿吆喝和笑語。雖然上海和廣州都是大城市,但比起上海,廣州在繁忙之餘有更多可以小憩的角落。無數個炎熱夏天裡,糖水鋪的香甜味道、街坊巷中的聊天聲、風扇呼呼作響聲,藏著許多老廣州的獨特風情。

從上海到廣州,大學生是怎麼看高能的廣州甜品的?

(俺來也拍攝的路邊小店糖水)

俺來也在廣州軋馬路時,發現了一家開在小巷子裡的糖水鋪,幾個四十多歲的胖胖阿姨經營,做街坊生意,遠遠就看到有幾個阿婆打包了不少糖水帶回家。店裡的裝修好像還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風扇在頭頂呼呼地作響,菜單也壓在桌子的玻璃下。

來點單的老闆娘第一句話就是粵語:“食乜嘢?”

俺來也趕緊擺手說自己不會講粵語,並且希望老闆娘能推薦些吃的。老闆娘就很熱情地用一口廣東口音回說:“不會講白話啊,沒系的呀,就看你喜歡點咯。”俺來也就瞎點了紅豆雙皮奶,才五塊錢,分量卻給的十分之足,紅豆幾乎堆積地看不見雙皮奶表面了,而且雙皮奶的口味也十分純正地道,上層的奶皮甘甜香嫩,下層的口感細滑,獨有風味。

從上海到廣州,大學生是怎麼看高能的廣州甜品的?

(紅豆雙皮奶,俺來也拍攝)

昌樂園的一家無名糖水店,令俺來也印象十分深刻。這家店鋪簡陋到門牌都沒有,卻是全城皆知的明星糖水鋪,有人轉3趟車也要來一嘗。中午12點開檔,下午3點就幾近售罄。

俺來也非常幸運,吃到了最後一批糖水,坐在店裡吃糖水時,看見還有人在排隊買糖水,老闆對著隊伍大喊:“今天沒有啦,想食糖水明天再來啦!”看著遺憾散去的人群,吃著糖水的俺來也連連感慨,還好自己趕上了最後的糖水,沒有空腹而歸。

昌樂園的馬蹄沙遠近聞名。老闆娘將馬蹄做得薄脆、甘甜,但椰汁底一點也不濃膩,椰香淡淡地縈繞,清新可口,而且非常便宜,只要7元一碗,俺來也念念不忘。

從上海到廣州,大學生是怎麼看高能的廣州甜品的?

(馬蹄沙和沙冰,俺來也拍攝)

不食糖水,枉來廣府。就像俺來也一直說的,悶熱的夏天,有什麼煩心事,是一碗糖水不能解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