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早年的保健醫生

毛澤東的第一位保健醫生陳炳輝

許多提及毛澤東早年保健醫生的書籍或文章都稱傅連暲是毛澤東第一位保健醫生,但根據傅連暲回憶,毛澤東的第一位保健醫生應是陳炳輝。

1932年春,紅一軍團和紅五軍團組成的東征軍在開赴福建汀州時,當地一家福音醫院的醫生傅連暲見到毛澤東由於戰事而過於勞累,身心疲憊,於是產生了把自己的得意門生陳炳輝派到其身邊做保健醫生的想法。後來,陳炳輝與傅連暲的女兒傅維蓮結了婚,成了傅連暲的女婿。

據傳,長征開始後,傅連暲隨軍行動,而陳炳輝則被留在瑞金的中央紅色醫院,順便照管傅連暲的母親和自己的小孩。不幸的是,陳炳輝在1935年被國民黨“還鄉團”逮捕殺害了。王鶴濱在《走近偉人: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兼秘書的難忘回憶》一書中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傅連暲曾告訴王鶴濱,王鶴濱是派到毛澤東身邊擔任保健醫療工作的第三位醫生。傅連暲說:“我給毛主席派去的第一位醫生是我的女婿,他和我的女兒在反‘AB團’時,被當作‘AB團’分子錯殺掉了!”

這麼來說,毛澤東的第一位保健醫生陳炳輝並非是被國民黨殺害的,而是被錯殺的。可惜相關的史實近乎闕如。

毛澤東的第二位保健醫生周毅勝

長征結束後,紅軍在延安成立了中央醫院。當時中央醫院的醫生何穆、金茂嶽、伍義澤等都給毛澤東看過病,白求恩和平醫院院長魯之俊、醫大校長王斌和副校長史書翰、軍委衛生部顧問馬海德等也都給毛澤東看過病,但他們不是毛澤東的專職保健醫生。其中,魯之俊用針灸治好了毛澤東的肩周炎(中央醫院曾派護士長何奇協助治療),金茂嶽也曾為毛澤東治療過這個病。當時金大夫發現毛澤東辦公的窯洞裡面有一個防空洞,防空洞的門就朝著毛澤東住的那間窯洞,正對著他辦公的桌子。毛澤東一般都是晚上伏案寫作,防空洞裡的冷風直接吹到他的肩膀上,這就是他患肩周炎的病因,於是金大夫建議毛澤東挪開桌子,躲開防空洞的洞口,再在防空洞洞口掛個門簾擋風,以解決他肩背受寒的問題。後來毛澤東用這一現成的例子,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講話時說:“所謂學風有些不正,就是說有主觀主義的毛病。所謂黨風有些不正,就是說有宗派主義的毛病。所謂文風有些不正,就是說有黨八股的毛病。這些作風不正,並不像冬天刮的北風那樣,滿天都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現在已不是佔統治地位的作風了,這不過是一股逆風、一股歪風,是從防空洞裡跑出來的,如果你們不相信,就去問一問金大夫。”

至於當時給領導人看病和做保健工作,僅僅一個傅連暲醫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他建議設立專門的部門和醫務人員來負責領導人的保健工作,即專職的保健醫生制度,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了批准,有關方面遂在棗園籌備中央衛生所負責其事,而領導人的保健工作則由衛生處和中央社會部共同負責。

1943年秋,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陸續搬到了延安的棗園,隨之中央書記處也搬到了棗園。隨後,周毅勝被調到正在籌備中的中央衛生所,併成為毛澤東的第二任保健醫生。後來,傅連暲告訴王鶴濱:毛澤東的第二個醫生名叫周毅勝,“他現在是一個旅的衛生部長”。

周毅勝,1913年出生於江西上猶縣一個貧苦農民家中,17歲參加赤衛隊,1932年12月參加紅軍,因在反“圍剿”戰鬥中受傷住院。後來紅軍總衛生部部長賀誠巡視戰地醫院時,從痊癒的傷病員中挑選了一些有文化或有祖傳醫技的青年到衛生學校學習,為紅軍培養醫務人員。周毅勝因曾隨祖父習武學醫,會推拿接骨、採藥療傷之法,得以入選。他曾擔任紅五軍團醫訓隊班長,後成為紅四方面軍總部衛生所的一名醫生。

長征結束,紅軍到達延安,周協助傅連暲組建邊區醫院,曾擔任衛生所所長、醫務主任兼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周初見毛澤東,毛澤東即對他說:“弼時同志身體不好,你要多照顧他。”還說:“你們這個衛生所不僅要為我們機關工作人員服務,還要為當地的人民群眾服務,搞好軍民的防病治病工作。”於是,周不僅是毛澤東的保健醫生,還在棗園的後山上籌建了中央社會部衛生所(中央醫務所),擔負著中央機關、社會部、中央警衛團、後溝訓練班、託兒所等單位的醫療工作。中央醫院的各科主任經常到這個衛生所出診,還為附近的老百姓治病。

周毅勝作為毛澤東的保健醫生,與之一起工作的還有自1934年即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醫護警衛員鍾福昌(後更名鍾光,在延安醫大畢業後也成為了一名醫生),此外還有3名護士和1名藥劑師。

毛澤東後來的保健醫生

周毅勝1945年5月調離工作崗位,毛澤東的第三任保健醫生是任玉紅。

任玉紅,四川人,1919年11月生,1932年底參加游擊隊,翌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4月入黨。曾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一師三十一團衛生隊看護員,第十師醫院看護長、醫官,參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以及紅四方面軍的長征。長征結束後,於1937年2月調至紅軍衛生學校學習,翌年8月調赴延安中央總衛生部,後分配到中央黨校衛生科工作。1941年2月赴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學習,1945年5月調至棗園中央機關醫務室工作,先後任醫務室主任兼中央書記處保健醫生,並擔任毛澤東的保健醫生。

任玉紅後在河北平山擔任衛生處副科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軍直衛生處科長、軍委辦公廳衛生處副處長、總參行政經濟管理部衛生處長、總參管理局副局長和正軍職顧問等,晚年著有《任玉紅回憶錄》。

隨後擔任毛澤東保健醫生的是王鶴濱。

王鶴濱,1924年出生,河北人,畢業於晉察冀白求恩醫校、延安中國醫科大學。1944年在延安醫大附屬醫院擔任住院醫生,後調至中共中央軍委衛生部醫政科,兼任中央門診部眼科醫生。1948年3月,他隨同傅連暲、金茂嶽(外科、婦科)、李得奇(牙科),以眼科及耳鼻喉科醫生身份前往陝北前線,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看病和體檢。翌年,他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的第一位保健醫生兼毛澤東的生活秘書(任公安部第九局檢驗室主任,並接替葉子龍任毛澤東的生活秘書),同時兼顧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的保健工作。

1950年10月,任弼時病逝,有關方面加強了對領導人的保健工作。當時中央警衛處設立了保健科,隨即調配醫生、藥劑師、護士等增加保健人手。王鶴濱當時還兼任保健科副科長(科長徐福靜,副科長還有王力平)。除毛澤東之外,其他領導人的保健醫生也迅速到崗。

其時以及此後,在毛澤東的保健醫生之中,包括有王鶴濱(蘇聯醫學副博士,主治心腦血管)、王新德(蘇聯醫學副博士,主攻神經病學)、徐德隆(主攻神經病學)、陶桓樂(主治老年病)、陶壽淇(主治心臟內科)、姜泗長(主治耳鼻咽喉科)、胡旭東(主治心臟科)、吳潔(主治心臟科)、方圻(主治心臟內科)等。王鶴濱後來撰寫、出版了許多回憶錄,有《紫雲軒主人——我所接觸的毛澤東》《毛澤東的保健生活與養生之道》《我在毛澤東身邊的日子》《走近偉人: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兼秘書的難忘回憶》《在偉人身邊的日子——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兼生活秘書的回憶》等。

王鶴濱之後,毛澤東的保健醫生是周澤昭。周澤昭,重慶江津人,192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醫學院,著名外科專家。1940年,他應周恩來的邀請,赴延安為中央領導人會診,途中被國民黨軍警扣押,至1945年才到達延安,隨即擔任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外科教員,講授普外科、骨科和戰傷外科等。抗戰勝利後,任中央醫院外科主任,為中央領導人做保健工作和培訓全軍醫學幹部。

周澤昭在解放戰爭中曾收治傷員達萬名以上,因此榮立特等功。周澤昭後任第一軍醫大學校長、北京醫院院長、重慶醫學院院長兼重慶外科醫院院長。1949年入黨。1955年,他當選為中科院生物學部委員。

周澤昭在1953年至1957年任北京醫院院長、外科主任期間,同時負責毛澤東的保健工作。他還曾為重要外賓金日成、西哈努克、德田球一、拉達克裡希等治過病。

在1953年秋至1957年春期間,擔任毛澤東保健醫生的還有徐濤。

徐濤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系,是著名的老年病學專家,曾任解放軍305醫院副院長、院長。1971年至1972年,他還擔任過毛澤東醫療組的副組長。

徐濤之後,擔任過毛澤東保健醫生的還有李志綏,其自稱開始擔任毛澤東保健醫生是在1954年,但據分別擔任毛澤東秘書、醫生、護士長的林克、徐濤、吳旭君三人所著的《歷史的真實——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的證言》,實為195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