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難!娃吐奶不止,你應付的來嗎?

寶貝小臉漲得通紅,費好大力才吃進去的奶一眨眼全吐出來了~有時還從鼻孔冒出來,說成奶花四濺,真是一點兒也不誇張!你也許嚇得不行,以為寶寶生病了!!其實,寶寶吐奶比較常見,是否生病也要看具體情況哦~

雖說吐奶不是什麼大事,但寶寶大口大口吐也會讓媽媽覺得很心疼、很恐慌,今天小編就跟寶媽們說說吐奶這個事!

寶寶吐奶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原因: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難!娃吐奶不止,你應付的來嗎?

嬰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這是導致吐奶發生的主要原因。

另外,嬰兒胃容量較小,剛出生的嬰兒胃內容量只有5毫升左右——沒錯,相當於我們平時領取的化妝品試用裝,抹不了幾次就會抱怨沒有了辣麼點兒。

還有,嬰兒的胃壁肌肉和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肌張力較低,這些均易造成吐奶。嬰兒胃的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如幽門完善,所以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一旦嬰兒平臥,胃的內容物就特別容易反流入食管,從而引起吐奶。形象的來說,小嬰兒的胃就像一個開著口的、放倒的瓶子,裡面水如果太滿或被振盪,就很容易溢出來。2.餵養方法不當:

比如嬰兒吃奶過多、產婦乳頭內陷,或吸空奶瓶、奶頭等,都可能使嬰兒吞入大量空氣,發生吐奶。此外,餵奶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難!娃吐奶不止,你應付的來嗎?

後體位的頻繁改變同樣容易引起吐奶。

3.病理原因:

比如各種胃腸道疾病、先天畸形、消化不良等等。這是身體的連帶反映,就好比大人生病了也是會食慾不振一樣一樣兒的。

吐奶真的很可怕嗎?

媽媽不要太緊張啦,其實寶寶吐奶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生理性吐奶都會隨著成長髮育而自行消失滴~

寶寶的胃並不會如大人那般收縮,一般的吐奶是感覺不到難受的,常常看他們吐奶後愉快微笑,若無其事的樣子,就是真實寫照啦。寫到這兒,小編想起了一次印象較深的吐奶事件。閨蜜家的小妞,三個月的時候有一次吐奶頗為慘烈,鼻孔嘴巴一起流奶。閨蜜當時都傻了,小妞卻覺得這個事兒挺好玩兒,還衝著我嘿嘿地笑,讓閨蜜長出了一口老氣。

若不是生病原因,通常情況下吐奶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媽媽們可以在寶寶吐奶後一個小時左右,少量多餐地適當餵食,小天使們肯定能營養充足,健康成長噠。

當然,寶寶吐奶時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要及時去醫院:短時間內反覆吐奶且寶寶精神狀態不佳;合併發熱、腹瀉等疾病症狀;吐奶後異常哭鬧不止;噴射性嘔吐……還有其他一切你覺得不對勁兒的伴隨吐奶的情況。

如何減少寶寶吐奶的發生?調整餵奶姿勢:對於小月齡的寶寶,媽媽應儘量把他們抱在懷中餵奶,使寶寶的身體呈45°左右的傾斜狀態。待寶寶長大一點,可以讓寶寶坐著或者站著喝奶,如此能讓奶水更自然地流入胃裡,大大減少吐奶的幾率。

吃完喝完,及時拍嗝:打嗝可以很好地幫助寶寶排出胃裡的空氣,從而避免奶水跟著空氣一起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難!娃吐奶不止,你應付的來嗎?

跑出來。在寶寶吃完奶,可以把他豎抱起靠在肩上,輕輕拍打後背,儘量讓寶寶打嗝才算有效,而不是拍拍就算了哦。

適當側臥,保護耳朵:媽媽應注意,寶寶剛吃完不要劇烈變換他們的姿勢,可以讓寶寶先側臥一會兒,再慢慢改為仰臥。同時,可以在寶寶的耳朵旁備一塊小毛巾,避免吐出的奶流進耳朵,若中耳炎找上寶寶就不美妙啦~

預防疾病,及時防治:如果嬰兒吐奶嚴重,吐奶後精神不振,情緒不安,發燒肚子脹等,那麼寶寶有可能是生病了,爸爸媽媽不要遲疑,切記趕快帶寶寶去醫院,對症下藥才好~

吐奶時該怎麼辦?

假如寶寶還是吐奶了,也很正常,別慌張,清理現場就好了。

但如果還伴隨著嗆咳,也就是嗆奶了,可以這麼做:

不要急著把寶寶豎起來,以免奶進入肺部;(重要!)

輕微嗆奶時,側過寶寶的臉,然後輕輕拍寶寶的背;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難!娃吐奶不止,你應付的來嗎?

嚴重嗆奶時,讓寶寶俯臥在家長的腿上,用力拍寶寶的背,讓奶液流出來。

寶寶吐出的奶汁會有種刺鼻難聞的味道,要及時更換寶寶吐奶後的衣物、被子,以免寶寶受不了可能會引起二次吐奶。

生孩子不易,養孩子更難!娃吐奶不止,你應付的來嗎?

一些家長的實戰經驗:

許多:“吐奶的話,要看寶寶有沒有不舒服,如果吐了之後寶寶很平靜沒有不適,一般也不要緊的。”

快樂小豬:“等寶寶再大一點,消化系統成熟了,就會好的,別擔心。”

Marshelllaw:“那可能是因為你剛餵飽就讓寶寶躺下來,應該要豎著抱,輕拍小背直到寶寶打嗝了才讓寶寶躺下。最好能豎著抱20分鐘。”

蘇打餅:“吃完奶給寶寶拍拍嗝,等嗝打出來就會好點。還有的寶寶因為發育的關係,吐奶是會持續一段時間的,等寶寶大一點就會好的。”

小寶媽:“我家小寶小時候也常吐奶,不要太擔心。小寶寶容易這樣,要注意拍嗝,不要喂的太飽,還有奶粉的濃度和溫度都有關係,儘量控制好。只要不是老噴出來,應該問題不大。但是要注意控制,儘量讓她少吐。”

點點:“嬰兒胃腸發育不成熟,有吐奶的現象很正常,只要吐的不多,注意觀察寶寶沒有其他異常就好。用奶瓶喂時,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奶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喂完奶後,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可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孩子時動作要輕,活動度要小些,搖晃太厲害,就容易吐奶。”

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再去悔恨以前的行為,一點益處都沒有,唯一明智的辦法是,如何妥善處理後面的事情,別讓事情弄得更糟糕。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已刻成舟的木頭是無法恢復原狀的,知道了這些簡單的道理,就能心平氣和地處理遺留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