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18|葛均波:看中國冠狀動脈介入四十年發展

東方心臟病學會議

自1977年Adreas Gruentzig在瑞士完成世界上第一臺冠脈球囊擴張術以來,冠脈介入領域不斷經歷著改革的浪潮一從球囊到支架、從BMS到BRS、從永久殘留到可完全吸收。可以說,冠脈介入的革命從未停歇,而在這40年間,中國的冠脈介入也逐漸與世界同步,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OCC 2018|葛均波:看中國冠狀動脈介入四十年發展


中國冠脈介入需求大,但研發投入低

在1984~1987年,我國PCI年手術量只有45例,而在最新公佈的2016年PCI數據報告中顯示,2016年,我國PCI年手術量已經達到666495例,相較於前一年提升近10萬例,就某種意義而言,我國已經邁入了PCI大國的行列,並逐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支架市場。然而,尷尬的是,PCI大國並不等於PCI強國,從支架市場人均消費方面,我國年人均消費水平僅為6美元/年,而美國則大於100美元/年。當前,我國醫療器械存在隱憂,創新能力不足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研發投入低、核心專利及技術少、同質化競爭嚴重、缺少配套的專門技術和人才嚴重掣肘我國冠脈介入的發展。


中國冠脈介入發展三部曲:模仿、改進、創新

在意識到我國冠脈介入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後,中國的心血管人開始探尋符合自己的發展路線。從模仿到改進再到創新,將成為改變中國冠脈介入困局的重要路徑。

如今從Firebird到Firebird2再到Firehawk,國產DES的性能和治療效果得到不斷進步和提升,研究證明Firehawk與Xience V在效果上旗鼓相當。EXCEL支架成為世界上首個可降解聚合物塗層聚乳酸支架,該支架最大程度上減輕了塗層對血管壁的影響,降低了晚期支架內血栓的風險。在DES發展到一定高度後,中國的心血管專家們開始展開對BRS領域的邁進。目前,我國研發的Firesorb、Xinsorb以及NeoVas等完全可降解支架已經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階段性研究結果令人可喜,最終結果值得期待。

另外,隨著藥物徐層的廣泛應用,藥物球囊所展現的治療時間短、無血管內異物存留的特點逐漸受到中國心血管專家的關注;3D打印技術作為近年來的熱點也逐漸的應用到了冠脈介入領域。當前,越來越多的尖端醫學技術被中國人引用和開發,中國冠脈介入的未來值得期待。


建立創新體制,盼中國冠脈介入技術騰飛式發展

當前,我國心血管領域取得的成就已經為今後我國冠脈介入技術取得更快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可貴的經驗。醫學創新真正的核心應該是醫生,基於此,在葛均波院士倡導下、中國心血管專家們的支持下,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CCI)於2015年正式成立,兩年來,CCI在業界已經初具影響力,並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模式。

葛均波院士在演講最後自豪的說:“CCI是俱樂部,讓心血管醫生在此釋放自我、發散思維;CCI是課堂,提升心血管醫生對創新產業鏈的認知;CCI是平臺,解決心血管醫生們的研發難題;CCI是孵化器,實現每一個心血管人的創新夢想!CCI將因心血管醫生的創新而強大、強大的CCI將為了心血管醫生的創新而護航。”

-相關閱讀-

OCC 2018 | 院士尖峰時刻:當醫學遇上AI,輔助還是顛覆?


OCC2018 | 葛均波院士:用東方智慧,領跑心血管領域大健康4.0時代


-END-

OCC 2018|葛均波:看中國冠狀動脈介入四十年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