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加強心血管疾病防治體系建設 注重防治並重與科學管理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醫藥衛生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新的治療藥物和創新解決方案的應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取得了劃時代的成績,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推動著我國心血管事業快速發展。近日,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就“聚焦中國醫療衛生髮展”系列訪談,暢談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領域防治發展情況。

葛均波院士梳理了心血管領域發展歷程,他表示:“40年來,中國心血管病診斷、治療和預防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這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學術組織的積極推進、醫療機構的不懈努力以及醫藥企業的研發創新。新的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任務——如何降低我國心血管病發病率、完善心血管患者的全程管理、提升心血管病救治率成為當前我國心血管病診治的主旋律。”

創新藥物助力提升急性冠脈綜合徵治療水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據葛均波介紹,近年來,冠心病患者人數不斷攀升,其主要的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這些危險因素作用於血管會造成血管狹窄,如果狹窄位置在腦血管可能發生卒中,狹窄位置在心血管則容易發生心肌梗死,狹窄位置在外周血管可能造成截肢、間歇性跛行等。

據瞭解,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ACS)是冠心病急性發作的重要臨床類型,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徵,主要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穩定型心絞痛(UA)。“ACS的治療方式與醫學水平的提升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新型抗血小板藥物不斷湧現,對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治療水平越來越高,患者發病率越來越低,預後也越來越好。”葛均波指出,目前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是急性冠脈綜合徵的重要治療方式之一,通常應用阿司匹林和P2Y12受體拮抗劑兩種藥物,新型P2Y12受體拮抗劑優勢在於可以較迅速地降低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減少支架血栓等情況的發生,更優化的雙聯抗血小板藥物選擇可以達到更強抑制血小板的目的。

建設胸痛中心使心梗急救的門球時間大大縮短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早一秒開通血管,就多一份生的希望。”葛均波表示,隨著胸痛中心在全國各地推廣,心梗急救的門球時間大大縮短,對於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預後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葛均波解釋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發病到轉運到醫院、進入手術室的過程中,往往會耽誤大量時間。為了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預後,醫學界普遍倡導將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進行首次球囊擴張的時間(也稱“門球時間”)儘可能縮短到90分鐘之內。而2017年版《急性心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則更進一步提出了“首次醫療接觸”(firstmedicalcontact,簡稱FMC)時間,即心梗患者發病後自行抵達醫院就醫或者急救人員到達發病現場的時間點。

近年來,為了實現急性心梗患者快速、規範救治,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下積極推進胸痛中心建設。葛院士表示,“胸痛中心建設的目標是建立完整的心血管病急救診療體系,逐步提升院前急救到院內救治的各個流程,包括120急救、院內綠色通道、以及促進醫院和基層醫院間患者轉診等的區域救治發展等。在此過程中,國家政策支持、行業自主管理、醫療機構自我完善、醫藥企業推動乃至公眾教育等各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在此,作為一家跨國醫藥企業,阿斯利康公司在胸痛中心的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其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心拯救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一包藥公益捐贈項目,使急性心肌梗死由‘患者等藥’變成‘藥等患者’,患者在急性心梗發作時能夠得到及時、免費的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從而在更短時間內得到搶救,縮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時間,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目前我國已有500多家胸痛中心,3年建立1000家胸痛中心的夢想正逐漸變為現實。

對於急性心梗患者,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內治療並不是終點,科學、規範的院後管理同樣重要。葛院士表示,選擇並堅持合適的抗血小板治療方案對患者的二級預防尤為重要。“在急性心梗患者出院後,為了避免新的血栓形成,最重要的手段是進行抗栓治療,尤其是抗血小板治療。對於心梗後的高危人群,最好按照指南和醫生推薦,規範使用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梗再發作。”

從預防到隨訪,全病程管理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葛院士表示,包括冠心病在內的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和改善的。研究顯示,將膽固醇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他汀類藥物是控制高膽固醇血癥的有效治療手段,在冠狀動脈綜合徵中,他汀藥物可以改善心肌壞死的情況。近年來,隨著他汀類藥物的不斷更新,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可以通過藥物將膽固醇降到理想的水平。

葛院士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醫學診療領域的應用,為隨訪患者數據及分析提供了更有利的手段。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可以為患者提供精準和個性化的診療。同時,人工智能可以為患者建立模型,分析出如何讓患者獲益最大,包括用藥選擇、劑量調控、療程管理等。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為民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對於如何完善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葛院士指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是一項系統化工程,由於各地的醫療水平發展不一,需要採取不同的防治方案。總體而言,政府投入、行業有創新管理模式、醫療工作和資源下沉是不可或缺的。而提及胸痛中心的未來建設時,葛院士表示,“未來胸痛中心,需要用數據來不斷完善胸痛中心建設的各個環節,在加強院內診療的同時,提升院前預防和院後康復管理能力。希望胸痛中心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診療體系建設能夠為我國心血管行業乃至整個醫療行業發展提供寶貴經驗和嶄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