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就是「缺鈣」?你被騙了好多年!

日常生活中充斥著“蓋中蓋”、“新蓋中蓋”、“高鈣牛奶”等大量的補鈣廣告,我們一般的老百姓看了以後,總覺得“中國人天生缺鈣,得補!”。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並非如此,我們對於“骨質疏鬆”、“缺鈣”、“補鈣”的認識上存在很多的誤區,因此造成我們的生活裡補鈣氾濫,全民為鈣片藥廠的廣告買單。

下面,我舉幾個日常生活裡常見的錯誤認識給大家看看。

誤區1:【骨頭痛、關節痛就是“缺鈣”】

好多老年人認為,自己骨頭疼就是缺鈣了,該吃鈣片了。

其實,不能簡單地把骨關節痛等人體骨關節系統的退行性改變均理解成了“缺鈣”。關節、骨頭的老化和缺鈣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也是人在老化過程中同時出現的兩種既獨立又相關關聯的疾病。

誤區2:【骨質疏鬆就是“缺鈣”】

骨質疏鬆並不是單純的缺鈣,缺鈣只是導致骨質疏鬆的諸多因素中的一個,分泌代謝異常才是真正的發病原因,這種代謝異常使骨骼對鈣元素的攝取、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鈣的排出增加,從而出現骨骼的病變,不單是“缺鈣”的問題。

誤區3:【鈣吃的越多越好】

骨質疏鬆本身除了鈣缺乏外,還有幾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那就是“鈣吸收差”、“鈣利用率下降”、“鈣排出增加”,患者僅通過口服單純補鈣只是解決了“鈣供給不足”,而無法糾正身體骨骼對鈣元素的利用等諸多障礙。

所以說,只是多吃鈣沒用,“蓋中蓋”高鈣片再“高”也白搭,大部分都從大便裡排掉了,而沒有吸收,更談不上在體內的利用了!

骨質疏鬆就是“缺鈣”?你被騙了好多年!

那麼骨質疏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身體裡的鈣90%都在骨骼裡,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鈣的需要量最大,這個時候的飯量大、吃肉多,都是為了補充鈣。

以後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然而到了50歲以後鈣的需要量又增加上來,大概需要1300毫克/天,然而一般到了年紀大的時候我們攝入的肉蛋奶都會減少,因此鈣通常是不夠的。

骨質疏鬆就是“缺鈣”?你被騙了好多年!

一方面鈣補充不夠了,另外,我們食物中的鈣需要在腸道里吸收到血液裡才能被利用,然而老人家的吸收能力又明顯下降,這個時候需要維生素D的額外幫助才能促進鈣的吸收。

即使鈣被吸收到血液了,沒辦法在我們的骨頭上沉積下來,同時我們的骨頭還在溶解鈣出來,通過尿液排出去,這就造成了我們的骨頭越來越不結實。

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骨質疏鬆”其實是“鈣不夠了”“腸子不吸收鈣了”“血液裡的鈣不能停留在骨頭上”“骨頭上的鈣在流失”“體內的鈣排出體外增加了”“腎臟裡鈣的重吸收減少了”......這些因素共同的結果。

因此,單純補鈣只是解決了幾站中的第一站,並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說只是單純買“蓋中蓋”喝一下是不行的,就是每天喝也沒多大作用,純粹浪費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