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人生一串》这部主打温情的美食纪录片

把市井的烧烤场景和人生连在一起

真实地展现了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

深夜一口气看完六集,口水直流!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中国的美食文化总是藏在市井,

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

咱大武汉也不例外。

虽说武汉烧烤宵夜数不胜数,

最好吃的烧烤永远是家楼底下的。

但这两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

总能让几代人魂牵梦萦。

院子烧烤

《人生一串》第一集无肉不欢,用30分钟诠释了“没有肉怎么能叫烧烤”,吃肉的爽快劲被拍得很写实。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食物的场景,从取材到烧制都是动感十足,节奏感很好。而从烧烤过渡到情感,直击我们内心那部分对旧时光的迷恋。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武汉也有这样一个烧烤摊,菜品极少,以肉为主,想吃素的可以绕道了。

它没有名字,不留电话,神出鬼没,卖完走人。只有常客老饕们才能摸清老板的出摊规律,守得一口烧烤香。

藏在汉阳玫瑰街知音西村里的一家无名烧烤,就是其中之一。低调的夫妻俩,在这里坚守着如今烧烤江湖的濒危品种,露天烧烤摊。

没有招牌店面,用的是社区自带的桌椅,甚至连大排档的环境都谈不上。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江湖地位,从网上按图索骥来的人,习惯叫它“院子烧烤”。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晚上五点半,吃了四五年的老顾客胡阿姨,一下班就蹬着自行车来院子烧烤报道了。今天赶了个早,能第一个吃上。后面来的人排队点单,先后顺序全凭自觉。

老板未到,食客先守着紧闭门面的壮观景象,想来好笑又奇妙。

晚上五点五十,就在我们望眼欲穿之际,老板娘提着两桶食材姗姗来迟。“老板,怎么今天晚了咧?”“自家生意,又不打卡。”

说罢,夫妻俩不慌不忙地搭架子生火,准备“噶事”。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平常就只有夫妻俩张罗,眼下,读大学的儿子放暑假了,也能搭把手。

“院子烧烤”在知音西村社区里开了二十多年,没挪过窝。每天上午,夫妻俩亲自挑选最新鲜的猪肉等食材,回家腌制、穿串。

夏天傍晚五点半出摊,冬天稍早些,晚上十点不到,卖完就收摊回家。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除了新鲜的材料,老爷子的手上功夫也十分了得。20多年的烧烤经验,让话少心细的老板可以根据客人偏好,控制口感软硬和辣度。

新鲜的猪肉被切成均匀的长条,穿在铁签子上。在孜然粉里扑腾打滚一番,气势汹汹地架在老式烤架上。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经验娴熟的老板快速翻转,眼见肉串从红白相间慢慢变化,在氤氲烟气中变得焦黄,浓郁的肉香在咸湿的空气中弥漫开。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烤好的肉串肉筋放在铁盘子里,端上桌,身未动,心已远。外焦里嫩油滋滋地,咬起来口感软嫩不塞牙,一串接着一串根本停不下来。

“院子烧烤”的火腿肠是一绝,自带儿时回忆,谁还没个春游也要带根火腿肠的童年。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火腿肠削好后,静静放在烤架边上,不刷佐料也不忙着上桌,单是用余温慢慢烤。

火腿肠的火候有讲究,一定要慢火烤制。烤到外表薄薄脆脆的,内里干燥紧实,恰到好处。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大片的土豆放在烤架上,再用小刀划开,一分为二。比一般的烤土豆多了几分焦香酥脆,像在吃薯片。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各种烤串一字排开,刷上一层油,撒上孜然、辣椒,再刷一遍油,最后撒上一小把葱花。

原始的香味和粗犷不讲究的摆盘,让食客们仿佛回到小时候吃烧烤的那种悸动。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另外,烤糍粑鱼值得一试,腰花不膻,干子臭而不酸,鸡翅比较咸……就着啤酒可乐,武汉的宵夜生活,一点就着。

正是因为摊子小,就一个老式烤架,老板有足够的耐心。功夫细腻,滋味重口。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我们每天只做这多,保证质量,人多了还不好,我们俩口子搞不过来。”老板娘反而不愿过多宣传。

就是可怜了食客,晚来一步,说不定就要多等一两个小时。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先来30串肉,30串筋子,鱼、干子、腰子各10串……”第一批赶来的胡阿姨和她的小姐妹,来这吃了四五年:“一个月不吃就涎水直流。”

“我觉得这里的肉串、烤鱼块蛮好吃,今天特意带朋友来拔草”,在汉阳上班的余先生说。

刚读大一的周同学,和哥们几个等了1个小时,实在饿得不行,去街边端了碗炒面回来继续等。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夜幕降临,各式烤串在烟火中水乳交融,美得冒泡,换来的是口腔里的幸福眩晕。

二十多年不变位置的烤架,让人魂牵梦萦的烧烤,夫妻俩带给食客的,不只是一年四季刺激的口感,更有朋友之间互诉衷肠的难得氛围,留给岁月回忆的符号。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食物是辅助剂,催化人的情感。不论再底层的人,在平淡的人生,都能有一段因为食物而觉得温暖的时光。

即使是面临着重大人生难题的人们,也不免在一手铁签一手啤酒的阵势中甘拜下风,一吐忧愁。

三德烧烤

是什么样的烧烤?能引诱一群食客在周一的中午,顶着烈日飞奔而来。答案,就藏在这间开了二十年的烧烤店里。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正午时分,还算宽敞的一间房内,八张台已座无虚席,四到六人一桌,一把串,三瓶酒,分明是白天,却浑然吃出夜幕街头的氛围。

食客们谈笑声起此彼伏,侃天侃地侃人生,是啊,跟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哪里怕喝高。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老板,鱼泡二十串,蛋白十.....”话还没说完,老板就打断了:“冒得鸟,冒得鸟,鱼泡卖完鸟!”

吸引食客慕名而来的,大多是因为这家店独具特色的食材,鱼泡、鱼丸、蛋白、芋头......多少让人觉得有那么点儿不可思议。

鱼泡很新鲜,虽说没有腥味,但还是要趁热下肚,便足矣填满你那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鱼泡

烤蛋白倒是格外新奇,端上来的那一刻,具有欺骗性的外观蒙蔽了所有人的双眼,带着咀嚼干子的心理预感去品尝一口烤蛋白是怎样的体验,也只能等你亲自来试了。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烤蛋白

老板有点儿酷,不苟言笑话语少,戴着一副眼镜,似乎永远低着头,做着手头上永远忙不完的活儿,大概想表达的全在串儿里吧。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这里所有的食材和味道都由老板自创花样,自己研究。“我们也是慢慢做出来的,冒得哪个一开始就会。”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刘先生很早就被朋友强烈安利过这家,今天得空过来一饱口福,旁边的一桌见菜品新颖,虽然也是第一次过来,但基本上把菜单上的挨个儿点了个遍。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在这附近上班的梅女士经常光顾:“这家味道很好,我吃了很多年,肉很嫩,咸味适中。”吃货王女士特意从老远赶来,顺手在隔壁带了点泡菜,“我们中午就过来了,因为来晚了就没有了。”

食客们口中的烤鱼丸确实名不虚传,入口Q弹,孜然给得恰到好处,圆溜的鱼丸在齿间翻滚,吃得太快想再加几串已经没有了,空留幻想回味。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烤鱼丸

芋头穿上签,软糯得几乎一抿即化,咽下之后巴不得马上分享给所有朋友这一刻的味觉体验。

欢愉间,生活的烟火气、市井的江湖气又浓了七分。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烤芋头

这里每天中午十二点开门,晚上九点关门。“我们不做晚上,身体受不了。天气热了也不能准备蛮多,每天只有那些量,卖多少准备多少就完了。”老板总是不紧不慢。

除了附近居民,时常有从武昌、汉阳、硚口的食客慕名而来,一来就点很多,老板却从不考虑不开分店,也不请人手。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操劳的老板和来访的食客共构了真实的生活,没有在武汉吃过烧烤,那便不足以谈人生。它就像平凡生活里的热辣慰藉,末了,总能让人们更加坚信,人生依然有望,世界总能狂欢。

长毛烧烤

流光容易把人抛。绿了球场,红了跑道。但铁四院中学的吖们讲良心。毕业20年,三不五时,总要回来看看恩师,会会长毛叔叔的烧烤摊子。

长毛叔叔长发背头,一脸杀气。有吖胆小,伸手接过他递来的热签子,把钱罐掀个盖,丢下1块钱,跑了。为躲避眼神的交汇,自助收银。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那4串干子正处于黄金期,接过手还在滋油花,被半举着。吖跑过操场,像个火炬手。

风风雨雨,一晃十几年。倒是长毛本毛后来差点当上奥运火炬手,卡在100进20。奥运常识抢答没过关,他分析,输不在体能,在知识储备。

这样看来,长毛的人生,历经岁月炙烤,就像铁丝网上的烤馍馍,呈现出金黄金黄的A面和B面,一面椒盐,一面蜜糖。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铁打的长毛,流水的炉子。关山、余家,2桥公园头他都呆过,赶上公安、工商、城管联合执法,1个礼拜被收4、5个炉子

1997年,9月1号,长毛跟小吖们一起开学,推辆三轮车,带个大塑料袋,在和平大道铁四院中学门口出摊子。长毛的烤筋子、烤藕、烤玉米,是杨园一带,年轻吖们的“第一口奶”。吃过一阵子,惦记一辈子。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总有人来“认亲”,“老板,还记得我不?”。长毛一抬眼,“嗯,还是那个模子像。”

出国念书的吖们惦记那个味,校友群里头打听,长毛烧烤搬哪了?这个味道,当年被吖们分享给爸爸妈妈,等吖们有了吖,又带着小的来。来得人说,“长毛,你这是毁三代啊。”长毛笑,“毁完你们这代就算了哦。”

学校门面开了。没几年,房东收房子。长毛冒得法,买下铁四院建设新村1楼一套房,打开门户,就着半扇院子,开门迎客。开业当天,前任房东来看笑话,一看芍了,十几张台,哈坐满了。

全靠“那帮吖们”抬桩。长毛明白。这里一没招牌,二没店名,只要不是拿手机(导航)过来的,多少都跟学校有点关系。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不要以为有位就有吃,坐下来光点单都要等上半小时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原本有人叫它“小树林烧烤”,后来被前面树林里一家宵夜餐厅挂了招牌,于是它又成了“无名”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网媒来拍片是去年9月,“那帮吖们”引来的。”长毛笑,“你们自己害自己。”以前等个十分钟,现在起码排一个半钟头。他们也笑,“累死你个王八蛋。”

从东到西,院子里有10棵歪脖树,粗的要2人合抱,洒下绿荫。后湖4S店的吖们晓得错峰,按到下午3、4点过来。但大多数人,只能赶个午间档。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杨园铁四院小学与杨园宾馆的路口往江边走,左手有买水果蔬菜的大卡车,右手红色房子的露天烧烤就是”关于店址,朋友的迷之描述

中午12点,点单的人们在等待。汗珠子顺着眉毛尖淌过鬓角,挂在腮帮子上。两台大风扇不停转,哗啦啦一阵风扫过来,被汗塌倒的汗毛分分钟又竖立起来,舍不得盘子里刚上的一把烤筋子,可以说是全武汉最老道。焦香枯脆,甚至有点考牙口。烤腰梢要趁早,来晚吃不到。鸡爪不过卤,只焯个水,吃的就是那个自然味。整体味道,长毛很谦虚,“吃得下口”。晚上小院独成一统,灯光打下来,像上个世纪的灯光球场,也像露天电影院。这里上演的是长毛和铁四院中学那帮吖们的青春片。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烤廋肉最嫩闪,20串起点吧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早些年用碳炉子,只烤羊肉,早上7点,长毛要么去公安路铁路边,要么去天生菜场,等当天第1批的新疆羊肉

这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烧烤摊,堪比武汉版《人生一串》!

也许你不记得不起眼的的烧烤摊,

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也在发生巨变。

但多年以后,

你仍然记得的还是那熟悉的味道,

和陪你吃烧烤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