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明朝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嗎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1368年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雖是布衣出身,無文憑缺學位,卻很重視教育。在他的詔諭下建立了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南京國子監,後逐漸衰敗,但在在永樂鼎盛年間,一度有學生九千餘人,清軍佔領南京後,順治七年(1650年)改南京國子監為江寧府學,咸豐年間毀於太平天國戰爭。南京國子監故址的核心部分在今南京市玄武區四牌樓東南大學一帶。

您知道明朝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嗎

明太祖

這所大學的管理實行精兵簡政,見於記載的教師只有37人,教學行政人員不足10人。國子監內建築極為宏偉。建築群中有正堂1座15間,名曰“彝倫堂”;支堂6座,分別為率正、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每堂有15間;藏書樓約有14間;有學生宿舍用的號舍1000多間,外國留學生使用的“王子書房”和光哲堂100多間,教師住宅數十間。另有講院、射圃、菜圃、磨坊、倉庫等100餘畝。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是永樂皇帝直接主導編纂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全書至永樂六年(1408年)冬全書編修撰寫完畢。全書共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共約3.7億字,就是在南京國子監編抄成書的。

您知道明朝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嗎

您知道明朝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嗎

國子監

上這所明代的重點大學的好處多多,但上大學得憑成績,要考,古今一理。沒有成績,如果有不凡的家庭背景,有當大官的老爸、太子黨的身份,也可以。如果沒有這些條件,是不是沒門了?也不是,但前提條件得有錢——買個入學名額。這便是現在大家常說的“花錢上大學”。古時的入學名額叫“員”,生員就是這意思,即今“招生指標”。所謂花錢上大學,就是購買到這種招生指標。招生指標並不是每個朝代都買賣的,最瘋狂的年代,是明朝。明朝廷曾經明碼標價,以收取“贊助費”的方式,公開出售招生指標。據《明史·食貨志二》上的數據,要想獲得國子監的入學資格,景泰年間最高的要800石米,低者300石米。成化年間,則穩定在100石米。上面這價格是有“學籍”的,如果不在乎學籍,只當旁聽生鍍鍍金,或是插班生、肄業生什麼的,可以享受“優惠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