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本 文 共 7254 字

读 完 全 文 需 18 分 钟

连达并不是山西人,却极为热爱山西的古代建筑,他独自行走于山西的村镇县市20年,只做一件事:画古建。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如今连达每年都会抽出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寻访和写生,收获的成果是数不胜数的古建绘画作品。

他说,第一眼见到山西的晋祠、关帝庙、平遥古城时,就被古建筑的恢弘与灵气深深震撼:

“中国的文化之厚重和博大,典雅和华贵的气质能够让人舒缓和沉淀下来,在心灵上对祖先的创造进行感知,进行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交流,能唤醒我深深刻在基因里的华夏情愫。”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连达作品: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关帝庙

连达选择了用画笔来记录这些中华文明的瑰宝。他也画故宫,画北京太庙,画山海关,但连达画的最多的,还是山西的古建,因为这里是全国保存古代建筑最多的省份,元代以前古建筑的保有量超过全国总量的80%,明清两代的古迹更是浩如烟海,难以计数。

但他苦行僧般的坚持普通人仍然难以理解。尽管最近这几年媒体的报道让连达有了一些知名度,但他仍然会被外人误会,经常不受欢迎,而且仍然是一个人走在路上:“至今只有围观者,尚无参与者。”

连达出了几本和古建有关的书,但今年的新书《斗拱飞檐画古建》有些特别,他不仅讲述中国古建文化和它们面临的危险处境,而且开始手把手教人们怎样画古建。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连达作品:山西省介休市祆神楼

翻开这本著作,我们能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古建写生,还能看到详细的古建绘画步骤:从古建的种类、样式、主要构件和是时代特征,再到写生的工具和怎样练习,如何掌握透视与构图……我想,连达通过这本书,在召唤更多的同行者。他告诉我们,关注和保护我们古代的文化遗产,可以从画,从记录开始。

关于近期的工作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史威村普净寺天王像

1、今年去了哪些地方画古建?

连达:今年春天按照计划去了山西中部的吕梁、晋中、阳泉和太原的一些县城和乡村进行古建筑写生,并且基本完成了预定的计划,把这些地区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大部分都寻访和写生完成了。

2、现在有没有同行人和你一起做这件事(画古建)?

连达:这是一件很艰苦也很寂寞的事情,至今只有围观者,尚无参与者。

3、为什么要写一本普及画古建知识的书?

连达:偶然的一次聊天,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赵荣老师提出了这样一种想法,和我不谋而合了,我在《斗栱飞檐画古建》的前言里也讲到了这件事。

环顾我们所生存的城市楼宇之间,已经很少能见到中国文化的痕迹,看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祖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又有多少了解,曾经的诗书礼乐和斗栱飞檐已经距离他们太过遥远,仿佛是一个完全未知的时空。甚至我自己的孩子从各种媒介中所能接触到的文艺作品也都充斥着所谓现代和西方的元素,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本该了解的中式审美与情怀却形同陌路,真是每思及此,叹息不已,也更感烦忧。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现在所能见到的建筑类钢笔速写工具书多是侧重讲解构图和技法,教大家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实例多以欧式建筑和现代建筑为主,偶有涉及中国古建筑的,都是一带而过,并未深入描绘和探究其中独特的构造与审美情趣。

因此我在本书里讲述如何绘画古建筑的同时,也讲解了大量不同时代的古建筑细节和装饰知识,希望藉此将大众已经陌生的中国传统建筑知识进行一次普及宣传,让更多读者感受到祖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到与美好,能够跟我一起用珍爱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用真心来品读她的博大与精妙,感受其中的沧桑与厚重,最终和我一起拿起画笔来寻访和记录这些日渐濒危凋零的古建筑,把这份美好留诸笔端,呈现给世人,流传给未来吧。

关于画古建的价值

4、和其他方式(拍照、录像等)相比,画古建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连达: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文化的形态和历史的延续,是我们中华文明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但是它的美已经被忽视、抛弃甚至曲解和丑化太久了,几乎成了现代人眼中腐朽、土气、落后和丑陋的符号。我用绘画这种方式来提炼和表达古建筑的美,它们的古朴之美、沧桑之美、结构之美和神韵之美,把这些呈现给世人,希望人们能够重新回头审视我们的本源文化,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和不朽杰作。也用这种最适合我的独特形式来记录那些濒危的不为人知的乡野古建筑,希望至少能够让后人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以另一种方式为古建筑留下具体的记录。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山西省陵川县礼义镇北吉祥寺

我的绘画要从纷繁多变的现实环境中将复杂精妙的古建筑归纳提炼成简洁的线条,有时候是在浓密树木的遮挡中,或在杂乱民房的包夹下,空中密布着蜘蛛网般的电线,甚至有垃圾堆和厕所的近逼,这是我在乡村进行古建筑写生经常能遇到的状况,但抽丝剥茧般把这些杂乱的影响去掉,在画面上勾勒出干净纯粹的古建筑样貌,将拍照所无法完整或者完美摄入的古建筑在这一时期的形象用我们的画笔记录下来,这是绘画独特的表现优势

,这种主观的取舍和构图的自如变换都是使用拍摄设备无法替代的。

5、您画古建的知识和技巧是从哪里习得的?

连达:我自学古建筑知识和绘画走过了很多年很艰难的时期,最初完全缺乏基础,硬着头皮的逼着自己去钻研,说常常碰得头破血流也不夸张,在外头写生时候遭到冷嘲热讽也是家常便饭。画建筑最重要的是透视,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画出来的殿宇是歪的,病态的畸形,我只能去找来那些画建筑设计图的书学习里面的透视知识。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市面上的建筑类绘画工具书也多是教人怎样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都是以高楼大厦、西洋建筑、别墅和教堂类建筑来讲解和示范,极少有中国古建筑绘画的讲解,至于复杂的结构就更是没有,所以我只能从实践中学习,从无数的练笔中摸索和总结,如果不是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深深的爱和难以割舍的归属感,我真不敢想象能够坚持这么多年,真是有千万个理由让我半途而废地放弃。

6、掌握古建的式样和结构对画古建有多重要?

连达:绘画古建筑,对式样和结构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理解为如同万丈高楼的基础。我国古建筑现存最早者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期间朝代更迭,建筑风格也不断演变,其中还有不同地域的地方性特点和做法,所以在一个大的范畴之下,其实涵盖了特别多的式样和结构种类,不把握绘画对象的式样与结构特殊性,极有可能造成时代和地区特点混杂,甚至是张冠李戴般的逻辑性错误,或者造成作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问题。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把握了古建筑的结构,就知道了该突出哪些特征,自己就大体可以给不同的古建筑区分时代,这是古建筑作品准确性、生命力的重要因素。除去以上因素,初学者如果不能把握古建筑结构,很可能连对象的造型都建立不起来,出现比例失调,斗栱不对应梁架,收山宽窄失误,屋顶和层高比例失调等诸多问题,那作品就完全失败了。

7、看到您画的古建,基本上是用单色写生,有没有想过其他形式的创作?

连达: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古建筑爱好者,以绘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建筑的爱,因此我并不追求在美术这条路上走多远,只要能够表达出我所想表达的东西就可以了,画笔恰巧是我这种热情的一种宣泄渠道,我爱了,我画了,我感到很满足,并不奢望更多。色彩当然也是表现古建筑的很好的方式,但我其实更喜欢类似于传统国画白描的画风,我画的古建筑也是力求向这个风格靠近,多年的摸索全在于此。我觉得自己在学习美术方面资质平庸,实在算不得突飞猛进,这么多年的摸索也才仅仅画到现在这个水平,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色彩画则是另外一个范畴了,我投入的精力很少,实际上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用于谋生,留给绘画的时间本就不算多,色彩画的研究就更少了,我很清楚这方面还需更努力地钻研才行,希望将来能够画出令自己和大家都喜欢的彩色古建筑作品。

关于古建的美学影响

8、从唐到宋再到元明清的古建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您认为这种风格变化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连达:不同时代的建筑演化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还是社会大环境和区域小环境。现存的唐代建筑承续汉代至北朝的演化融合结果,还是很雄浑博大的风格,这也和那时候社会的审美取向息息相关,到了宋代,国家抑武崇文,反映在建筑上也少了唐代的粗犷硬朗风格,转化为一种秀美恬淡的气质。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到了元代,因为战乱和屠城,许多地方的建筑传承应该因此中断,宋金以来的严谨风格被很粗放和不合常理的简单搭建取代,对整个中国古建筑的传承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森林资源随着历代的大量砍伐使用,到了明清时期,能用于修建大型建筑的木料已经不多了,甚至紫禁城的用材也多来自云贵川一带,因而迫使建筑的体量和用材逐渐缩小,结构看起来也更简单于从前。再者随着明清烧砖技术的成熟普及,使得用砖成本降低,大量建筑开始使用砖墙承重,也改变了原来木结构建筑的框架承重理念。这时候对于建筑结构的追求逐步走向没落,构架变得更加纤细简单,转而追求细节的雕琢装饰,走上了与最初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9、古建的装饰、古代塑像中的美学风格对您有什么影响,您认为它们的留存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连达:古建筑和彩塑壁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不同时代留下的艺术品,许多现在已经成为那些时代的代表作甚至孤品。比如我们心中无论怎样想象大唐,也不如触摸佛光寺东大殿更直观,所以,

这些古建筑和艺术品是历史的延续,是漫漫历史长河里连接古今的纽带,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追溯本源的灯塔。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源头,在世界历史与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这种文化曾经一直传承延续了数千年,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是领先于世界和具有代表意义的,可惜随着近代中国的衰落,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被质疑和摒弃,乃至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这些文化艺术形式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珍贵足迹,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杰出创造,这已经是一种反思过后形成的共识,在全球化的今天,重拾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追思历史找回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是盲从地去追逐金字塔或卢浮宫,对身边同样宝贵的中华历史文明遗迹熟视无睹,就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山西省芮城县古魏镇永乐宫无极之殿

多年来随着我对古建筑的深入寻访和绘画,使我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悟,中国的文化之厚重和博大,典雅和华贵的气质也正是今天快餐式文化所最缺乏的,能够让人舒缓和沉淀下来,在心灵上对祖先的创造进行感知,进行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交流,能唤醒我深深刻在基因里的华夏情愫,找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归属感。

10、您认为古建的传统美学在今天还有可能以某种形式重现吗?

连达:我觉得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已经消亡了,这个过程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接受了西洋的美学思想,并以之为准绳。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在孩子们的教育时期就已经被剔除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完全陌生的东西,想要重生已经很难,只能以一些符号化的形式勉强存在于这个时代的一些角落中。一种文化失去了生存土壤和造血能力,即使没有完全死去,也很难再发展和创新了,最终会有怎样的未来,我本人真的不乐观。

关于山西古建

11、对您来说,山西古建的魅力和特殊性在哪里?

连达:中式建筑曾经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但却随着近代化的来临和西风东渐的冲击而走向了消亡。今天当我环顾四周林立的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大厦时不仅感到疑惑,我们中国的传统建筑在哪儿?我们赖以自豪的文明古国到底还留下了些什么?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追寻的方向,并且幸运地找到了保存着诸多古老村镇和庙宇以及精美城阙楼阁的如同诺亚方舟般保护着中国古建筑精华的地方,那就是山西。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山西省泽州县大东沟镇双河底村成汤庙

山西省的外形好像一片狭长的叶子,东侧是太行山,西边有吕梁山,黄河沿着吕梁山一路南下又往东一挑勾勒出了叶子的大致轮廓。这片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古老土地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上古神话中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的地方,尧、舜、禹在这里垂拱治天下,稷王于此处劝导稼穑农耕,叔虞执桐叶以创唐国,重耳据此地以成霸业。秦赵长平之战,刘邦白登之围,五胡乱华,北魏肇兴,李唐起事,五代割据,杨家将抗辽,三晋的历史紧紧联系着中华的兴衰。拥有如此深厚积淀的山西因而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这里元代以前古建筑的保有量超过全国总量的80%,明清两代的古迹更是浩如烟海,难以计数,拥有这样无可比拟的优势,想领略中国古建筑的风采只能是非山西莫属了。

12、在山西画古建,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让你最遗憾的是什么?

连达:山西古建筑众多,我最喜爱的是应县木塔,来山西寻古二十年,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到木塔下的激动心情,感觉整个人都兴奋得微微颤抖,仿佛唐僧来到了雷音寺一般。木塔的高大魁伟、复杂结构呈现出来的视觉冲击力和穿越千年的凝重气质都令我如醉如痴,难以割舍。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我在山西寻访古建筑,各种苦都吃过了,比如我这些年来山西每次都要跑一个月左右,需要带换季的厚衣服,有画具纸张,相机三脚架,各种生活必需品,背包经常能达到4、50斤,用老乡的话讲,比一袋子白面还沉。背着这样重的行囊奔走在山西的广大农村。许多地方一天的班车只有那么一两趟,赶不上则只能租车,如果最终无车可租就只好徒步走出来,背着这样的重负,我经常要徒步很远,曾经连鞋底都走掉过,在荒村还被成群的野狗追击过。在野外还曾经遭遇过暴雨,淋的浑身浸透,有时候只能歪着个脖子夹着一把折叠伞,躲在老乡家的屋檐下坚持画下去。遭遇降温时候,坐在那画好几个小时,感觉整个人都冻透了。也曾因为天黑时候流落荒野,随便找了个破房子,在里面忍了一晚。最艰难的其实不是这些,而是老乡的不理解和阻挠。这两年进庙越来越困难,许多地方的老乡被文物盗窃搞得没有办法,充满了警惕,本来和善的人也变得不好说话了,宁可拒绝十个生人,也不放进一个盗贼。还有些古迹修缮之后干脆大门紧锁,找谁也不给开,老乡们还认死理,只要我不让进,找谁商量也没有用,比如我在泽州乡下想看一个庙,最后我都找到村主任帮忙说情,文保员大叔也不为所动。还有一些庙荒废已久,里面的草都长的及腰深了,庙门都坍塌淤埋了,这时候还要撕透荆棘,爬高翻墙,甚至从墙洞钻进去,从破烂的门扇下面爬进去,真是想尽一切办法。

有一次在阳城县东关的关帝庙,我想进去画一幅,那里现在被一个幼儿园占用,管理人员不让我画,说这里禁止生人入内,我也是孩子的父亲,能够理解他们的规定,一切为了孩子好,所以我表示只坐在大门口绝不前进半步,并且坐在摄像头范围内,保证画完就走,还把之前画的画给他们看,表示自己不是个骗子,但好话说尽也没用,他们直接把我的背包给扔到马路上去了,我只能走人。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山西省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镇国寺

一次我从东北来山西,目标是去潞城和平顺交界的浊漳河,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汽车,傍晚时候到了长治,我为了第二天一早就赶到目的地,就坐末班车又向前走了一站,到达并住在了潞城。结果那天晚上也许当地警方在抓什么逃犯,到旅店里对陌生旅客都要采血,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质疑和不配合的后果都是不妙的,只能接受被放血的事实,真是无比郁闷。

如果说到遗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至今许多人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失修、坍塌、破坏和盗窃时刻都在发生着,一度甚至愈演愈烈,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历经几百年的艰辛和磨难才传到我们这一代,结果随随便便就毁掉了。我为它们而痛心,为不能保住或者连看见它们的机会都没有,深感遗憾。

13、山西的古建保护现在面临哪些问题?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行动和改进?

连达:说到古建筑的现状真是喜忧参半,我想大多数人看古建筑都会想看到它真实的本来面貌,也就是风尘仆仆地从历史中走来的模样,但这种愿望经常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山西的古建筑为什么保存得多,一是古时候这里商业繁荣,比较富裕,有能力修建和修缮很多庙宇民居;再者山西的乡亲们淳朴善良,对祖先敬畏对信仰虔诚,无论是信奉佛道还是地方性神灵,都不是随便应付的,在建庙时候会认真造出精品,平时维护起来也会尽心尽力,不敷衍了事,在战争和各种运动中都竭尽所能保护这些庙宇少遭破坏,因此今天山西留给我们的古建筑是全国最多最好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大量向城镇转移,乡下人口日益稀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很多古老宅院无人居住,逐渐就坍塌了;还有的村庄比较富裕,盖起了大片新房子,传统的古民居或者被拆旧盖新,或者被废弃。许多村中的庙宇也多是如此,无人维护,年久失修,倾颓垮塌。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再者现在的文物盗窃十分猖獗,从房顶的琉璃,檐下的木雕、房基的柱础到石刻石兽,只要能搬走的都有人偷,许多庙宇被偷得精光,连屋脊都光秃秃的。再比如我看见许多建筑的柱础被撬走,仅以几块砖头一垫了事,还有根本连砖头都不垫就强行拆走柱础的,可想而知,没有了柱础的房子构架很快就会变形下沉坍塌,这种仅为了一个价值并不高的柱础就不惜毁掉一座几百年古建筑的杀鸡取卵式的疯狂偷盗情况越来越多,达到了令人发指的恐怖程度。还有就是一些地方富裕之后,也许是出于好心对破败的庙宇或者古民居等古迹进行修缮,

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古建筑修缮理念和技术,没有专业的古建筑施工队伍参与,仅凭一腔热情就开工,经常把庙宇刷得花红柳绿,艳俗不堪,完全失却了文物本身应有的特征,和新建的仿古建筑别无二致,这样的修缮对于文物本身来讲又是一种伤害甚至等于毁灭。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山西省阳城县西河乡中寨村成汤大庙

这些类情况见得多了,怎能不痛心疾首深感忧虑。近些年也有许多古建筑得到了专业的修缮,使一些濒临倒塌的古迹在尽可能保存自身文物信息的情况下获得新生,这就是好事,我支持这种专业性的修缮和保护,反对盲目胡乱的修缮。比如电视上曾经报导过山西一些古建筑状况堪忧的事情,之后不久我正好去当地写生,就看到好几处古建筑仓促上马,盲目开工,把红砖水泥这样的现代建筑材料都用上了,把有明确修造年代题记的旧木构件当垃圾给扔了,这种修缮实际上就是一种伤害,是我所不赞成的。有些古建筑在不具备修缮条件和资金的情况下,先行加固做保守治疗保证不进一步毁坏就可以了,没必要急于开工,对文物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祖先,对当代还是对后人都是没法交代的。

14、作为普通人,如何为保护古建出一份力?

连达:我实际上为古建筑做不了什么,既无力修缮,也阻止不了那些不规范的粗劣修缮,更挡不住那些疯狂的文物盗窃分子,我只能以自己的画笔用自己的方式来绘画记录古建筑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形象,算是力所能及的表达了自己对古建筑的一番热爱和一片赤诚吧。文物保护是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做的事情,能够通过我的绘画和传播,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并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这肯定是好事,希望更多的真心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炎黄子孙来参与保护和留住我们古中国的珍存余韵,那些满脑子挖宝思想,想从文物古建筑上获得意外之财的人就请离开吧。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山西省稷山县稷峰镇武城村段氏节孝坊及碑楼现状


文中所有插图来自《斗拱飞檐画古建》:

他走遍山西画古建20年,只为给濒危的古建筑留下最后画像

斗拱飞檐画古建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图解古建形制与写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