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拥有特务机构、庭杖,招狱也屡见不鲜的朝代,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敢于骂皇帝?

孙仁文


这么多人都敢骂,说明了明朝确实是做恶多端。

那些明朝皇帝,不骂不行,有些事情实在是太荒唐了。敢于骂皇帝,说明从古至今,都不缺乏正义之士。

正像题目中所列举的,明朝有好多独有的东西:特务机构(东厂、西厂、锦衣卫)、廷杖、诏狱。“屡见不鲜”四个字形容得好,生动地描述了那沾满了血污的朝堂!

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哪个朝代有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明朝。

但是,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黑暗遮不住人们对光明的向往,棍棒无法拑制正义的呼声。粗暴的统治者轻视了人民的气节。



一、以死揭穿阴毒:

朱元璋以各种理由,大杀功臣,就遭到揭穿。

【以蓝玉诛,内惧。定远侯王弼谓上春秋高,行旦夕尽我辈,宜自图。上闻之。会冬宴,撤馔未尽,友德起。上责友德不敬,且曰:“召尔二子来。”友德出,卫士传语以首入,顷之,友德提二首至,上惊曰:“何忍也?”友德出匕首袖中曰:“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上怒,分徙其家属于辽东、云南。】――《国榷》

开国大将傅友德,宁死不屈,揭穿了恶毒的阴谋。



二、方孝孺拒绝写诏:

朱棣造反,夺了亲侄儿建文帝的皇位,还想洗白篡逆之举,就被忠臣骂过。

【孝孺投笔,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上曰:“独不畏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上犹欲强之,孝孺乃索笔大书:“燕贼篡位。”四字,上大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明通鉴》

【孝孺掷笔哭骂不已。上曰:“吾能赤人九族。”对曰:“即死安能加族我乎?】――《国榷》

当然,为了正义的呼声,方孝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诛十族”,血流成河。

三、宫女骂其不行:

朱棣还滥杀宫人,被宫女痛骂。

【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 帝颇觉, 然宠二人不发, 二人自惧缢死。帝怒, 事起贾吕, 鞫贾吕侍婢, 皆诬服云: “欲行弑逆。”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亲临剐之, 或有面诟帝曰: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后帝命画工图, 贾吕与小宦相抱之状, 欲令后世见之”】。 ――朝鲜《李朝实录》

隐私被暴露了,这肯定不行,朱棣亲自动手,剐了她。



四、郭登拒绝开门:

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给鞑靼当带路党,欲诈开祖国的城门,被守将郭登怼回去。

【甲戌,虏拥上至大同城下。索金币,约赂至即归驾。都督郭登闭门不纳。上城谢曰:“赖宗庙社稷神灵,天下有君矣。” 上传旨曰:“朕与登有姻连,何外朕若此!”登曰:“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启闭。”随侍校尉袁彬以头触门大呼。于是广宁伯刘安、孙祥、霍瑄等括公私金银共万余两出迎驾。】――《殊域周咨录》

后来,夺门之变,英宗复辟,郭登也受到惩处,被夺去伯爵头衔,调往甘肃“戴罪立功”,朱祁镇亲写诏书申斥:“原大同总兵郭登屡拒朕于城外,欺君之罪不可不究”。



五、忠谏受廷杖而死:

明武宗朱厚照行事荒唐,骚扰民间。

【每夜行,见高屋大房即驰入,或索饮,或搜其妇女,民间苦之】――《武宗外纪》

【至九年,宁王宸濠献新样四,时灯数百,穷极奇巧。临献复令所遣人亲入宫悬挂,其灯制不一,多着柱附壁以取新异。上复于廷轩间,依栏设毡幕,而贮火药于其中,偶勿戒,遂延烧宫殿,自二漏至明,乾清以内皆灰烬矣。当火势盛时,上犹往豹房省视,回顾光焰烘烘然,笑曰:“是一棚大烟火也。”】――《武宗外纪》

凡车驾所至,近侍先掠良家女以充幸御。至数十车在道,曰:“有死者。”左右不敢问……】――《武宗外纪》

忠臣义士因此上谏,被当堂廷杖,死伤累累。

乃杖郎中孙凤等一百七人于午门外,各三十,以凤及陆俸、张衍、姜龙、舒芬为倡首,特调外任,永不用。余各夺俸六月,杖时中官以斥已,各奋怒,予重杖,呼号之声彻于中禁。刑部主事刘校、昭磨、刘旺死焉。又杖黄鞏、陆震、夏良胜、万潮、周叙、林大辂、徐鏊等各五十,为民。鏊谪戍瘴地。余三十人各杖四十,降二级。旬日间,陆震、余瓒、何遵、林公辅等相继死,共十有一人。



再黑暗的统治也无法阻止人们对光明的向往,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无论文臣还是武将,哪怕一个小小的宫女,都是很有胆气的。


馋嘴肥猫1


这个和古代士人的价值观有关系。“文死谏,武死战”,这是很多人的追求目标。看你想要什么了。在明代,一些文官往往因为大胆上言皇帝批龙鳞而名声大噪,虽然屁股挨了几十板子,但是值了!

打个不算恰当但也有几分相似的比方,黄盖献苦肉计,自己被打个半死,图什么,公是为了胜利,私是为了自己立功扬名,显然他都做到了。明代许多士人也做到了。比如嘉靖皇帝时的“大礼议”,因为反对嘉靖皇帝把自己的爸爸认为皇帝,几百名官员跪在午门前抗议,嘉靖大怒,廷杖打死了20多位官员,还打伤了无数。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是大才子,也因为这个被打被贬,后来死于贬所,但是他们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重所敬佩!

骂皇帝出名最大的当属海瑞,不过他没挨板子,而是一直关在大狱里,之所以嘉靖帝没有杀他,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不想让海瑞“得逞”,成了自己的千古忠臣之名,而使嘉靖背上昏君暴君骂名,因为他看到海瑞都抬了棺材了,本就不打算活了,但是放了海瑞他又不能出恶气。还好他很快死了,新君继位之后放了他,海瑞因此更是名动天下,因此就算他很不受许多大官甚至皇帝喜欢,但是谁也动不了他,还得一直给他升官,即便是实权有限,但是地位很高。

万历朝还曾有一位官员,骂万历酒色财气四大病都有,语言很犀利,绝不亚于海瑞骂嘉靖皇帝,不过懒皇帝根本就懒得理他,来大牢都没让他坐,以至于这位官员的名气不够响亮啊!


文综史组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误解了。明朝敢骂人的不少,但是骂对皇帝的,说实话也就海瑞一个人。其他人只能说是上书言事,不是说指着皇帝鼻子骂。

其实每朝每代都有言官,御史台的权力一直比较大,所谓台谏官一直都是很威风的。但是明朝的言官们比较厉害,因为他们谁都敢骂,因为随便他们乱骂,也不用负责。搁以前,如果骂的太狠了,还有宰相收拾,明朝根本没有官方承认的宰相,即使是内阁也拿言官没辙。

在这种情况下,言官们就舒服了,在弹劾官员们已经不过瘾的前提下,自然就会想到给最高领导也就是皇帝提提意见了。本来言官也有纠察皇帝疏漏的职责嘛。

你问我为什么东厂、锦衣卫横行,廷杖诏狱随时招手,却仍有人前仆后继的弹劾皇帝?很简单,在明朝,给皇帝提意见就是尽忠,就是对皇帝和天下负责。哪怕挨了顿板子,也是诤臣,被活活打死,那才叫光宗耀祖!

但是骂皇帝骂的靠谱,而且是实心实意办事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海瑞。其他的,不是沽名钓誉,就是委婉提意见的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