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萬億市場重啓 房企彎道超車有點兒難

來源 :中國網地產 | 作者: 陶婷

中國網地產

新姿態PPP背後,終究是一場難解的博弈。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整肅了一段時間的PPP柳暗花明,房企轉型的又一條大道似乎通了。不過“凝視深淵”背後,房企彎道超車其實有點兒難。

中國國際經濟諮詢有限公司PPP事業部副總裁唐憲偉認為,從政策層面而言,未來沒有太大的變動,清庫以後,政策相繼出臺,PPP將更規範,原來很多模糊邊界,什麼項目該做,什麼項目不能做,都更加清晰。但對房企來說,靠不合規的模式來獲得投資收益,未來是行不通的。

戴上緊箍咒 多地重啟PPP

2014年以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一度備受各地政府青睞。短短數年,PPP迅速成長為萬億級市場。隨之而來的是,假PPP增多,“偽PPP”、違規採購、合規缺失、借PPP融資舉債的項目充斥其間,給PPP項目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歷經野蠻生長後,PPP被戴上緊箍咒。為規範PPP項目運作、遏制隱性債務增量,2017年11月,財政部重拳出擊,集中清理PPP項目,不符合規範的假PPP項目被清庫。今年4月,相關部門再度發文,要求清查問題項目。

PPP萬億市場重啟 房企彎道超車有點兒難

2017年之前PPP發展軌跡

為肅清PPP亂象,各地方政府也紛紛效仿。7月4日,又一個“76號文”出爐。江蘇省財政廳印發《江蘇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入庫管理工作規則》,PPP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同時出現。7月6日,福建省《關於進一步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

江蘇、深圳等地也相繼出臺新政,推進PPP項目發展。據中國網地產不完全統計,福建、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多個城市,也相繼進行PPP清理,以及出臺相應措施規範PPP模式。

各地政策如福建省規定般,大致意思差不多:不得承諾回購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兜底”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損失;不得承諾社會資本固定收益回報和最低投資回報;不得為項目債務提供任何形式的舉債擔保或承諾;嚴把“入口關”,充分論證項目實施必要性、可行性,優先支持存量項目;條件不成熟、不能實現物有所值的項目,不採用PPP模式;所有采用PPP模式的項目,都要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未納入平臺的項目,不得冠以PPP及相關名稱。等等,諸如此類。

這就意味著,對地方政府及其部門來說,借PPP名義變相舉債,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都全面叫停,變相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的行為,將被嚴厲規範,迴歸正道。

積極佈局PPP 房企的如意算盤

PPP再度進入政府視野,也預示著新萬億市場的重啟。“加強對PPP項目資金管理規範,嚴禁借PPP名義變相舉債”,柳暗花明的PPP,會給加速轉型中的房地產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對房地產領域而言,各種大同小異的“緊箍咒”,無疑降低了房企彎道超車的可能性,去地產化成大勢所趨。“PPP是公益性的項目,而房地產明顯是商業化、市場化的性質,不屬於公共品的範圍,若朝地產化發展,那就背離了初衷,相關政策的出臺,能夠促使PPP項目規範展開”,財政部PPP專家孫潔指出。

PPP萬億市場重啟 房企彎道超車有點兒難

截止2018年5月各省級行政單位累計成交情況

不過,儘管PPP被戴上緊箍咒,但在房地產調控從嚴,棚改安置受限的當口,仍然有房企前赴後繼,進行PPP模式的積極探索,佈局產業園、特色小鎮、軌道交通等領域。如萬科、綠地、華夏幸福、億達、金科、中南建設、榮盛發展、上海建工、中國五礦、中冶等等,不一而足。

前赴後繼的房企顯然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產業園涉及產業地產以及配套的商用和住宅物業開發;軌道交通設計地鐵上蓋和沿線的物業開發,可以獲得基礎設施改善帶來的較大的溢價;而特色小鎮也是以文化旅遊、產業小鎮等為核心,可做房地產。

“房企本身是市場化的產物,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較強,而且目前面臨轉型,轉為投資、運營型企業的機會較大”,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說,房企也是資金密集型企業,具有天然的資金優勢,房企轉型的當口,PPP正好為其提供了機會。

並且,就PPP對社會資本的要求來看,是不排斥房企參與的。在我國現有PPP相關文件中,也並沒有規定地產商不得參與PPP模式。更何況,房企具有開發資質,而一些棚改、舊改、城市更新PPP項目,通常會採用資源補償形式,也就是,配給一定比例的商品房來補償開發成本和合理盈利,這正是房企相對於施工企業,以及一般投資型企業的優勢所在。

然而,新姿態PPP背後,終究是一場難解的博弈。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溢出效應差、法律支撐欠缺、過度依賴地產、落地難、投資收益分配等問題,是這個機遇中最大的深淵。

“PPP非一方之力能做好,最終取得何種回報,取決於區域的發展,需要各方去協商、去探討,是摸著石頭過河,同樣也是有風險的”,唐憲偉說。

特色小鎮大行其道

對於房地產企業傳統的融資、拿地、建房、銷售模式來說,隨著融資難、拿地貴的多重壓力,借力PPP模式,雖然不能拓寬其融資渠道,但其“低成本”模式和相應的淨利潤高速增長,令傳統房企側目。首當其衝的便是特色小鎮,它被房企視為新的增長點,也是獲取土地資源的途徑。

毫不意外地,特色小鎮火爆異常。6月21日,第八批“石排科技小鎮合作開發項目”簽約儀式,以及第五批“碧桂園智能創新園項目”簽約儀式,均有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園的身影。此前的6月20日,重慶市北碚區2018年招商引資簽約儀式上,恆大國際溫泉健康小鎮成為簽約儀式上最大一單,投資額高達400億元。

截至2017年底,被官方列入創建行列的,共有2000餘個小鎮,包括住建部已公佈的前兩批403個特色小鎮,還包括其他部委各自垂直領域的小鎮、省級行政單位公佈的省級特色小鎮,以及企業主導操作的小鎮項目。

實際上,特色小鎮的繁衍與變身速度,格外迅猛。有農業小鎮、科技小鎮、經貿小鎮、紅木小鎮、航空小鎮、足球小鎮、康養小鎮等類別,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地產商的觸角伸不到。

縱使PPP市場戴上緊箍咒,但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6月底,一則《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的文章爆紅,系天涯論壇註冊用戶“獨孤九劍王德明”發佈。隨即,上市公司華大基因聯手蘇州高新、萬科等房地產企業,借打造生命科技小鎮之名,從而套騙國家高額補貼與土地的實名舉報信,暴走整個網絡與平面媒體。

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儘管當地政府回應稱“生命健康小鎮不是房地產項目,也並非商業街區,沒有招商引資的計劃”,但在業內看來,凡是可出售變現的項目,都屬於房地產項目。並且,據相關資料顯示,符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等地方性扶持政策,成為華大基因獲得政府補貼的理由,最近4年,共獲得政府補貼7278.06萬元。

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如何規範 PPP模式,迫在眉睫。易居研究院總監嚴躍進認為,房企參與特色小鎮開發,需要在房地產開發的規模佔比、項目的銷售和資金回籠等方面,有明確的公示。同時,要對全國各特色小鎮的產出收益進行測算,測算相關產業的投資收益等,對特色小鎮的發展形成約束效應。

而對於政府而言,積極推進舉報制度,尤其是部分土地隨意侵佔、違規拆遷等做法,必須有更為嚴格的管控。財政部PPP專家孫潔透露,PPP相關立法工作,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產業園是重頭戲

產業園也是房企轉型重點涉足的領域之一,最適用PPP模式。住宅開發市場高歌猛進的時候,房企多數不願意進入產業園開發運營領域,因為這個領域投資期長回收慢,對招商運營能力的要求很高,還需具備和政府打交道的能力。

產業園中的“老司機”,非華夏幸福莫屬了。固安、嘉善模式的異地複製下,華夏幸福業績著實不俗。然而,在房地產調控從嚴,去地產化的主基調下,受環京市場整體低迷影響,華夏幸福賴以生存的住宅銷售遭受重創,再加上產業地產週期長、回報慢、資金需求量大的特點,關乎華夏幸福的壞消息頻傳:業績下滑、資金斷鏈、股價大跌、PPP模式存疑、股票質押等等。

PPP萬億市場重啟 房企彎道超車有點兒難

PPP萬億市場重啟 房企彎道超車有點兒難

華夏幸福上半年的土地競得情況及PPP項目 數據來源:園區屆

“華夏幸福PPP項目以三四線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溢出資源、謀求發展居多,一旦這些項目未達到市場預期,市場會投反對票”,唐憲偉評論。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孔雀城業績受環京限購政策影響出現下滑,這不僅影響了華夏幸福在行業內的排名,也使得等待輸血的產業園項目被累及。2018年3月7日到3月26日,半個月時間裡,華夏幸福股價累計跌幅達17.37%。

7月10日,就在中國網地產還在寫稿之時,為拯救產業版圖,華夏幸福實施染紅計劃,與平安資管簽訂對賭協議,平安資管佔股華夏幸福19.7%。

儘管產城融合是大勢所趨,房企能分得一杯羹固然好,但在地產受限、毛利率下降、資金需求量大、金融環境又不支撐的情況下,若還走地產的老路子,拿住宅的利潤去反哺產業地產,而未付諸於行動,擔負起產業運營的責任,這不僅違背了PPP的初衷,還給自己挖了坑,給社會埋了雷。

據瞭解,除了華夏幸福,當前已經進入產業園領域的企業不少,有天安數碼、億達、中信、協信、金科、萬科、綠地等等。

軌道物業看起來很美

軌道交通因自身的使用者付費、強經濟外部性,使得軌道交通與 PPP 模式可“天然結合”,“地鐵+物業”等軌道交通 PPP 模式也是房企青睞的方向之一。萬科、龍湖、京投發展、綠地、綠城、融創等企業都在這一領域發力。

“地鐵+物業”模式,即在新地鐵沿線,政府給予“土地發展權”,對土地進行總體規劃,企業按照該地塊建設地鐵前的估值,向政府支付地價。土地轉讓成功後,房企將地鐵沿線的商業和住宅一同規劃,分別對商業和住宅進行持有或銷售,所有的物業都會因為地鐵的“外部效應”而升值,從而獲得鉅額利潤。

PPP萬億市場重啟 房企彎道超車有點兒難

“軌道交通+物業”模式示意圖

綠地投資建設地鐵項目,便是先取得地鐵上蓋配套設施的開發權,同時在地鐵開通區域提前拿地佈局,坐等區域升值。綠城在杭州有“軌道+物業”項目,即地鐵綠城楊柳郡;在寧波有“寧波軌道綠城•楊柳郡”,而寧波軌道物業項目正是杭州項目的複製。萬科與深圳地鐵合作紅樹灣物業開發項目。

儘管在基建領域向民資開放,以及房地產開發深入到城市建設的大背景下,該模式具備了更多的前景和想象空間。對於房地產開發而言,“地鐵+物業”模式已迎來“風口”,但業內認為,“軌道+物業”看起來很美,但該模式對開發商的要求其實很高,需要開發商專業的施工開發能力;此外,軌道交通線和物業要進行統一規劃與建設,涉及的利益相關方較多。並且,從資源整合的角度來看,擁有優質資源的大型房企更容易從中獲利。

無論房企探索PPP的何種模式,是特色小鎮,還是產業園,抑或軌道物業,事實情況是,PPP並沒有被列入國家債務之列,儘管PPP有支付義務,但支付義務是有先決條件的。

包括地方考核是否達標、招商引資是否符合預期,如果因為社會資本的原因,沒有引進符合預期的人才、以及專業的運營能力等等,PPP項目收益率如何,無法預料,再加上去地產化的逐漸明朗,企業將會承擔更大的風險。

房企想借此彎道超車,這有點難。地方缺乏足夠財政支持,引進社會資本是能緩解短期壓力,“但PPP落地是很難的,如何引進人才、產業等,保證投資的收益和回報,這些非一方之力能做好。最終取得何種回報,取決於區域的發展,需要各方去協商、去探討”,唐憲偉亦承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