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向淮安的教育先賢致敬


修志問道的 淮安地方誌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歷久銘新的傳統美德;

“學在淮安”,是淮安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形成的響亮品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時值教師節,

這裡我們對推動淮安教育事業騰飛的先賢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李更生(1883-1927),名荃,字亙孫,清末清河縣人,愛國主義教育家。民國建立後,李更生曾任江蘇省第一屆議會議員,江蘇省立第六師範學校(即後來的江蘇省淮陰中學)學監,1917年起任揚州江蘇省立第八中學校長, 1922年回家鄉,任江蘇省立第九中學校長。李更生提倡新式教育,組織紅十字會,提倡女子教育,鼓勵進步學生,他為辦學興教,不惜變賣家產,將住所改為教室。1927年,李更生被反動勢力殺害。毛澤東主席曾稱讚李更生“毀家辦學,高風亮節”。現淮陰中學北院有李更生故居。


教師節,向淮安的教育先賢致敬


李更生像

教師節,向淮安的教育先賢致敬


李更生故居


汪達之(1902-1980),安徽黟縣人,著名教育家。汪達之早年貧寒,先後就讀於安徽省立第一中學和省立師範學校,畢業後在繁昌、望江等地任教。1923年,汪達之受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感召,追隨他來到曉莊師範學習。1929年,陶行知在淮安創立新安小學,次年,汪達之臨危受命,接任校長,繼續推進人民教育事業,陶行知對新安小學艱苦奮鬥的精神極其崇敬,書寫著名的條幅“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1933年10月,汪達之創造性地將新安小學7名學生組成“新安兒童旅行團”,前往上海宣傳抗日愛國。1935年10月,在為響應中國共產黨的團結抗日的號召,在中共上海左翼教聯支部的領導和陶行知的全力資助下,汪達之將新安小學14 名基本學生,組成了聞名海內外的新安旅行團到全國各地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抗戰期間,新安旅行團在中國共產黨和周恩來的親切關懷下,衝破了國民政府的重重刁難、打擊和迫害,自力更生,歷盡艱辛,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堅持向城鄉人民和邊疆少數民族同胞作抗日宣傳和民眾組織工作。1949年,汪達之和新安旅行團隨人民解放軍進入上海。建國後,汪達之主持恢復南京曉莊師範並任校長,後任教育部師範教育司專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廣東民族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廣東省第三屆政協委員等職。逝世後,他的骨灰安葬在淮安城蓮花街原新安小學舊址內。


教師節,向淮安的教育先賢致敬


汪達之像

教師節,向淮安的教育先賢致敬


1939年5月,周恩來在桂林“新旅”駐地看望小團員們。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正是據此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