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杯玉冰烧,砍块大叉烧

翻开历史的卷轴,酒本带你走进广东石湾玉冰烧的世界。

玉冰烧米酒是岭南人民对于中国酒文化的一大贡献。以石湾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白酒,已成为继酱香、浓香、清香、凤香、米香之后的中国白酒第六大香型酒类,其独具特色的玉冰烧酿酒工艺已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杯玉冰烧,砍块大叉烧

广东石湾酒厂集团有限公司

石湾玉冰烧的由来

玉冰烧,产自佛山石湾镇。石湾镇原是一港湾,在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下,由西沙河与东江环抱而成,故名石湾。石湾镇素有“罗浮山下第一镇、东江明珠”之美誉,一直以盛产陶瓷著称。此外,石湾镇还产酒。

道光年间,佛山莲塘村人陈屏贤创办“陈太吉酒庄”。那时正是石湾制陶业的鼎盛时期,众多手工业者在劳作之余,都喜欢喝杯米酒放松身体,这极大地带动了石湾的酿酒业发展。

玉冰烧的制作过程,主要工艺程序与一般白酒相似,用优质大米蒸煮,然后凉放、配曲、搅拌、发酵、蒸馏等。与众不同的主要工序在“肉堤”。这是玉冰烧最为独特的工艺。白酒放入陈年肥肉缸㓎酿,所用肥肉需经加工及陈藏处理,肉、酒比例合理,㓎肉时间达数十天,再经澄清,勾兑等工序酿成。以此法陈酿的酒,绵甜柔和,酒体甘冽丰满,酒液清澈,不再混浊。皆因猪肉能吸附杂质,泡在酒中能与酒液融合形成独特酒香,并醇化酒体。

饮杯玉冰烧,砍块大叉烧

陈太吉酒庄老板陈如岳把这种米酒取名为“肉冰烧”,因为泡在酒中的肥猪肉,就像晶莹剔透的冰块,后来觉得肉字不雅,而粤语上的“肉”与“玉”同音,1895年,酒厂再将肉字改为玉。一字之改,给人的感觉上可谓天壤之别,化腐朽为神奇,由大俗进入大雅境界,玉冰烧米酒从此闻名遐迩。

名酒之路

道光年间,佛山莲塘村人陈屏贤创办“陈太吉酒庄”。

1889年,陈如岳辞官返乡接管“陈太吉酒庄”,承袭传统工艺,酿制“醇旧太吉酒”,成为地方名酒。

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佛山酒业也遭受巨大毁灭。据石湾酒厂厂志记载,当时陈太吉酒庄的日产量从原来的2.5吨,降到1吨以下。

1952年,“陈太吉、永联兴、品栈酱园”等私营作坊联营,组成“石湾酒联组”,但由于当时粮食短缺,生产一度受阻。

1956年9月,以陈太吉酒庄作为厂址组建成公私合营陈太吉酒厂。

1968年改名为佛山市石湾酒厂至今。而“玉冰烧”作为石湾酒厂的当家产品,亦获奖无数。

1981年被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1984年获原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银杯奖;1984、1988年在全国第四、五届评酒会上或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等。

鉴赏时刻

饮杯玉冰烧,砍块大叉烧

早期 30度 玉冰烧

饮杯玉冰烧,砍块大叉烧

90年代 玉冰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