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AI 芯片很難被管制,海外市場值得期待

海康威视:AI 芯片很难被管制,海外市场值得期待

近日,包括富邦證券、東吳基金、海富通在內的42家機構對安防巨頭海康威視進行了實地調研,海康威視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黃方紅、投資者關係總監蔡清源等人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請問海康未來在美國或者歐洲市場的佈局,特別是在明年關稅進一步提升之後,我們會如何應對?

關於海外市場,在關稅方面,我們在美國現有銷售產品中大約25%被徵收10%的關稅,剩下的 75%沒有在納稅清單上。

關於 2019 年 1 月 1 日以後,會有什麼變化,我們也還在觀察,主要取決於中美貿易戰的演變。另一方面,海康也在考慮是否要在其他地方設置工廠來應對關稅的變化,目前只有美國市場看到了關稅變化,澳大利亞是否會出現增加關稅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歐洲市場出現變化的可能性應該不太大。

關於國外供應鏈的問題,海康是否會面臨美國市場前後端芯片供應商的壓力?

關於供應鏈這塊,有的人說美國有出口管控。事實上,技術出口管制是美國一套非常成熟的體系,體系裡面針對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技術有分門別類的管控,比如說,元器件需要在美國商務部申請 ECCN 號,根據元器件的技術會分出管控等級。

現在海康用的這些器件、技術都是一些普通的器件,並沒有受到美國商務部特別的管制,不需要獲得商務部特別的備案或許可,這是現在的實際情況。

大家問到很多關於未來 AI 芯片會不會受到美國的管制,從我個人的判斷來說,管制很難做。

比如說 GPU,GPU 的 ECCN 號屬於 EAR99,是不需要特別管制的,只是個很普通的器件,因為它本來是做遊戲顯卡里面用的一個元件,沒有特別的東西,只是個通用的平臺。

再比如說 FPGA,FPGA 也是個通用的器件,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情,如果進行管制的話,對這些產品的生產商而言就會面臨著巨大壓力。

回到芯片本身,隨著 SOC 的發展,IP 開源可以交易,SOC 的開發變得比較容易, 帶有 AI 引擎的SOC 發展很快,現在基於 SOC 的 AI 芯片也在陸續推出,這些發展也可能會反過來制約美國的出口管制。

如果美國採取更加極端的策略,那麼眾多在產品的設計上會優先選擇非美國的元器件,長期來看對美國更加不利。

美國目前的政策,我們還不太看得懂。經過全球經濟 一體化,產業鏈和供應鏈越來越協同,我個人判斷,如果美國採取管控的政策會影響自身發展,會在長期對美國產生巨大的影響。

關於上游芯片,龔總(龔虹嘉)投資了富瀚微,我們自己的資金也在做投資,中電海康的基金也投了一些相關的項目,公司在這方面的佈局的思路是怎樣的?

關於上游芯片這方面,海康定位還是自己不做芯片,跟夥伴進行合作。

由於中興通訊的事件,大家對芯片問題特別關注,我們作為企業經營者,還是要非常理性和冷靜,不能那麼衝動。 龔先生投了富瀚微,中電海康投了 MRAM,海康威視自己作為投資方也投資了聯芸科技。

但是, 芯片種類型號太多,產業鏈非常複雜,公司的產品線、產品型號種類也非常多,自己去做芯片的 話,也只能做一點點,解決不了我們的主要問題,這個產業是一個生態,我們更願意和夥伴進行合作,讓我們和夥伴的關係更加密切,彼此之間建立更好的信任。

AI 相關芯片的發展速度會影響到公司 AI 智能化的進度嗎?AI 專用芯片出現後競爭的門檻是否降低?

大家關心 AI 芯片出來之後算法公司價值是否就大了,我認為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

比如,我們有了編解碼芯片之後,真正能把產品做好的還是那些懂編解碼技術的,在編解碼產品上有專長的公司。

有了硬件引擎後,很多功能需要在新引擎上重新構建,很多工作是頂層的應用去控制和驅動下面的引擎,看哪些模塊應該怎麼運行,去實現哪些功能,不是說有了 AI 芯片,就能把產品做好。

不僅是 AI 的芯片,幾乎是所有的芯片在應用的時候都存在巨大差異,打個比方, 用同一個芯片,一個公司做的的產品所耗的電流是 100 毫安,另一個公司做的產品所耗的電流是 70 毫安,那麼芯片的功耗和產品的穩定性就不一樣了,從 100 毫安到 70 毫安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這裡面需要大量技術的沉澱和積累。

現在社會上有一個誤導,似乎有了芯片就能把產品做好,沒有了芯片產品就沒有競爭力了,但其實並非如此。

阿里、華為的進入,對於國內業務的競爭格局有什麼影響?海康預備如何應對這些新的競爭?

AI 出現之後,有一些新的玩家進入,也有像華為、阿里這樣的大公司進入這個行業。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是,這些公司的進入並沒有讓這個行業的格局產生太大的變化,可能出現了 “雷聲大”的情況,華為、阿里名氣都很大,但是各自的側重點不太一樣。

對於阿里來說,它更多關注的是數據,希望把數據彙總,發掘數據的價值,這是阿里的定位。 從城市大腦到交通小腦,雲上公安,更多的還是一個平臺的理念。

構建一個平臺,收集數據,發 掘數據價值然後再尋找一些商業機會,是阿里的思路,跟傳統的安防本身沒有太大的衝突。

在以前沒有 AI 的時候,錄像採集的視頻流數據,然後也通過回放做一些信息的應用,現在攝像機能直接產生結構化的文本信息。阿里想在多維的大數據上面進行挖掘,之後會怎麼走未來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特別是歐洲的數據保護政策(GDPR)出現以後,數據是資源還是包袱都還不好說,從合規性的角度來看會存在很多挑戰。

AI 來了以後,海康也在做這方面的事情,對 metadata,結構化數據的一些存儲、挖掘、應用等等,還有和多維數據的相互融合,在合規性上也面臨一些的挑戰。

關於華為,大家看到華為現在也在推 AI 的攝像機了,也想做安防前端這個市場。

但是我一 直認為,這個市場對他們來說是不合適的,這個行業是個對價格非常敏感,是非常碎片化的市 場,用戶不集中,應用也是很分散的,產品也很分散,SKU 非常的多,客戶的定製化也很多,所以如何來建立一個從滿足客戶碎片化需求的開發的響應、到快速交付能力的建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

咱們今年三個季度以來營收增速在放緩,請問有沒有可能披露一下國內和海外單季度的各自增速?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不同影響能不能再講講?

公司在半年度和年度報告中,國內外的增速數據是單列的。我們在半年報中有披露國內和海外的各自增速,三季報沒有單獨拆分,到了今年年報的時候,國內外又會拆分披露,所以大家到時候可以推算出來增速。

目前我只能說,國內和海外兩邊的增速基本上比較平衡,差不太多。

關於海外的情況,在過去的這個季度裡面,國際市場特別是對很多發展中國家市場來說,匯率波動的確比較大,這個波動對海康業務短期影響是很直接的,因為一旦匯率波動到一定幅度以後,很多國家當地的進口商都會暫停採購,等待匯率的穩定。

比如說,我們看到今年印度的盧比差不多貶值了 15%,土耳其基本上休克掉了,還有南非、阿根廷還有巴西貨幣貶值幅度很大,在很多國家都出現匯率波動的時候,對我們三季度的業務影響是比較直接的,原來計劃落在三季度的訂單可能就停掉了,等待後面再釋放,對於整個三季度的短期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但是需求還存在,我們來看是正常的,它只是短時間內的一個波動。 因為海康的業務在海外還是非常的分散,單個國家對海康的影響都比較有限。即使在這樣的波動下,海康海外的增速和國內的增速還是差不多的。

海康海外的業務增速受單個國家的影響比較小,在全球範圍內,如果說匯率穩定下來了,它的需求依然還在,未來還是會進行採購的。

剛剛有提到目前 80%的芯片能夠做到國產化,那就公司來規劃的話,不論是華為,富瀚微,還是其他的合作伙伴,到什麼時間點在出現極端的情況下有能力可以實現全面國產化?

我剛才說的 80%左右國產化主要指的是 SOC 這一塊,比如硬盤錄像機,或 IPC 裡面的 SOC,不包括 Sensor。

Sensor 這一塊,由於 Omnivision (豪威科技)的迴歸,國產的比例在增大,也有一些臺灣或者韓國的 Sensor 在用,另外特別有競爭力的還是 SONY,他們的底蘊還是更深厚一些,SONY 在 Sensor 方面的地 位長時間內難以被撼動。

至於我們是否能夠實現全面國產化,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我個人覺得都是悲劇,是個非常不好的想法。

現在大家動不動就想到國產化,自主,可控, 自力更生等等,那就又回到了閉關鎖國的狀態。只有擁抱這個世界我們才會有更大的空間。如果一味往國產化走下去,就會在一個小系統裡小循環,這樣對整個產業或者整個國家而言都是悲劇。

美國對中國全面禁運,對美國也是悲劇,失去了中國這個市場,也讓美國自己的生態變小了。

有一些非傳統的安防市場正在興起,比如俄羅斯、東南亞。從 IHS 提供的行業數據看, 傳統的安防市場主要由發達國家的需求驅動,向未來看,如何判斷各個地區的情況從而確定各個地區的投入?尤其目前北美市場較難的情況下,如何調整區域佈局的戰略?

海外市場確實有比較多的變化產生。從結果來看,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我們十年前的想象。

一方面是市場有需求存在,另一方面市場中的公司持續投入推動了這個產業的發展。 所以現在全球的市場可能有一半增量來自中國,並不僅因為中國的市場特殊,而是中國的玩家做 大了這個市場。就像臺灣的牛肉麵做得好,搶佔了小籠包和米飯的市場。

比如印度,十年前我們判斷印度是未來的中國。

看到中國的“平安城市”做得很成功,印度從四年前開始提出平安城市,去年開始落地,印度有很多社會的問題需要這類工具來加強治理。 印度也有很多需求需要我們去做產品的定製,比如珠寶行業,它的生產、加工的管理需要相機有 特別的定製,所以需要我們有單獨的投入。

印尼的市場,我判斷未來十年會增長十倍,印尼擁有兩億三千萬人口,未來的增長應該會非常快。

在俄羅斯我們可以看到,硬件製造的生態幾乎不存在,但是軟件方面非常強,比如 AI 用於人臉識別方面,俄羅斯的技術發展和中國一樣活躍,當地工程商、集成商運作大項目的能力很 強,能應對複雜的項目挑戰。

公司的投入希望把行業的蛋糕做大,把那些不知道如何應用的,沒有被充分開拓的市場更好地激發起來,用視頻的手段去解決更多的問題,所以這些市場都是值得我們投入的。

2013 年我們的沙特的收入是80萬美元,2016 年是 1800 萬美元,我們願意培育市場,讓行業跟我們一起 成長起來。這樣做,有意義也有價值。美國的市場正在經歷著一些變化,但世界的市場並非只有美國。其次在美國我們並不需要退出,我們依然能在美國尋找到自己的價值和空間。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