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不知不覺冬至要到了,先說一聲冬至快樂,全國的美食永遠是這麼讓人垂涎欲滴,所以.....深夜放毒啦,反正小編是先把自己看餓了。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北方冬至還數餃子

雖說中華的美食各種各樣,但在北方有種說法叫做“冬至餃子夏至面”,那為什麼每到冬至,這一天一定要吃上一頓餃子呢?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原來這個習俗還與古代的一位名醫有關,相傳餃子是我國醫聖張仲景所發明的美食,距今已經有一千八百多年。東漢末年,每年到了冬天,就有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衣不蔽體,耳朵手指都凍爛了,張仲景見了於心不忍,於是發明了一味藥膳美食“祛寒嬌耳湯”,做法便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於是這種飲食就被人稱作 “嬌耳”,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許多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醫聖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南方冬至吃湯圓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南方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被叫做“湯糰”,冬至的時候吃的湯糰叫“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祀祖先,親朋好友也會互相贈送。舊時最講究吃湯糰的還要數上海人,家宴開始,一家人一起品嚐新釀的甜白酒,小孩子們搶吃著美味的花糕,全家其樂融融分享者湯圓的美味,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冬至就這麼溫馨的過去了。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當然也有一起吃赤豆糯米飯的。因為傳說中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跟放鞭炮嚇年獸是一個道理。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吃羊腦可不單單是漯河的習俗,在冬至這一天,寧夏銀川一定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的老饕們還給羊肉粉湯起了個有意思的名字——“頭腦”。“頭腦”是用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肉湯滾開,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一掀開鍋蓋,五顏六色,一股羊肉的鮮香撲面而來,讓人垂涎欲滴。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中國人最敬祖先,“頭腦”做好後盛出來的頭一碗要供起來,然後給近鄰端上一碗,接著才是自己和家人們一起享用。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潮汕地區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美食多種多樣的潮汕,把冬至又稱為“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潮汕在冬至吃的叫做甜丸,與湯圓類似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不過這種美食可不僅僅用來吃,在很久以前,人們還將甜丸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之上,一來是這甜丸圓圓的,預示明年豐收、全家團圓,二來是為了答謝老鼠給農民送來五穀種子。如今人們也不在貼甜丸,不過冬至節吃甜丸的習俗依舊流傳至今。

冬至就只能去吃餃子?帶你領略不一樣的冬至美味

今天的美食就到這裡啦,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小軒或留下評論,將為你帶來更多的歡樂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