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此人堪比萧何和张良,可惜天妒英才,但儿子却害死了杨家将

历史上既有萧何行政管理能力和张良的运筹帷幄,首推就是三国乱世中的诸葛亮了,但还有一人也生于乱世,既能当好后勤,又能出谋平天下的,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朴。

宋史:此人堪比萧何和张良,可惜天妒英才,但儿子却害死了杨家将

王朴在历史上不显山不露水,一般很少人知道,但他辅佐的正是令人无限惋惜,被称为一代明君的后周世宗柴荣。两个人都是一样的遭遇,正直当干之年,却突然离世,否则就没有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什么事了,中国历史朝着什么方向走,真的让人有无限遐想。

一、抽身免难

宋史:此人堪比萧何和张良,可惜天妒英才,但儿子却害死了杨家将

王朴在公元950年中的后汉状元

宋史:此人堪比萧何和张良,可惜天妒英才,但儿子却害死了杨家将

而同年赵匡胤正式从军,加入当时还是后汉将军的郭威手下,做了一名大兵。同年王朴开始追随后汉枢密使杨邠,这个时候王朴观察到,此时作为后汉三公的枢密使杨邠,在后汉隐帝刚即位不久,非不能团结同僚,而且还与同为大臣的王章和史弘肇不和,必将有非难发生,即刻抽身东归。果不其然后汉隐帝连杀三个大臣,连其门客一起诛杀,王朴免于遇难,第一次入仕就显出其冷静和远见。

二、平边策辅佐明君

宋史:此人堪比萧何和张良,可惜天妒英才,但儿子却害死了杨家将

柴荣

公元951年后周建立,王朴再次出仕,追随柴荣即后来的后周世宗,虽官职一步一步提升,但在柴荣身边还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当柴荣正式成为周世宗时候,作为一个有追求有能力的,想做一代明君的人物,只是守其一隅当然不是后周世宗的理想,他想的就是后来宋太宗赵匡胤为之实现但没有完全实现的愿望,统一天下,使百姓再无战祸之苦,使人们可以安居乐业。随即开始想群臣征集治国安邦之术,王朴这时候献上了《平边策》,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正合柴荣之意,也让后周世宗另眼相看,随后官至枢密使,全面负责后周行政管理工作;不论在柴荣征战南唐还是整治国家,王朴作为其左膀右臂,得力助手,让柴荣可以放心的去做想做的事情,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王朴相当于北宋时赵普,得此一人,即可无后顾之忧。

然很不幸在公元959年4元13日,王朴在巡视河道防务后,在与大臣杨谷家里交谈时,突然晕倒去世,估计是脑出血,因为柴荣征战在外时,整个国家的事情,事无巨细都由王朴一人进行处理,既要整饬开封城,又要为柴荣筹措大量的兵力和军饷。总之一句话,和后周世宗一样,王朴是累死的。

王朴之死对于后周世宗是致命的,史载,后周世宗不顾皇帝威仪,不仅亲来吊唁,而且伏在王朴棺椁上痛哭失声,谁都无法劝解。

就在葬礼上,后周世宗发现了王朴儿子王侁,本着爱屋及乌的想法,就讲王侁带到身边,而此人在宋太宗时期,直接害死了杨家将的原型--原北汉名将杨业

宋史:此人堪比萧何和张良,可惜天妒英才,但儿子却害死了杨家将

王侁

公元986年,宋太宗乘灭北汉之威进行雍熙北伐,然大败南归途中,令潘美与杨业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作为老将的杨业建议分兵应州,以诱辽军主力,再以千名强弩手扼守石竭谷口(今山西朔州附近),乃万全之策,但遭到王侁讥讽:“领数万精兵,而怯懦如此!”杨业走大道,造成杨业兵败自杀,最后被除名,发配金州。

其父为人谨慎谦虚,然后其子刚愎自用,毁其一世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