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客三年之內賣掉所有投資性房產?大部分房子將失去財富價值

如今的房地產調控到了非常關鍵的時期,客觀的說,我也一向贊同調控,因為調控本來就是在市場到了不是你想要的狀態時出來干預一下,無論是不是市場經濟,其實調控都是合理的。當然我們也要知道,調控畢竟只是權宜之計,最終還是要落到長效機制的建立上。

但是問題在於調控何時退出,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早了會將調控成果毀於一旦,太晚了也會對市場造成不好的影響。

投資客三年之內賣掉所有投資性房產?大部分房子將失去財富價值


所以,這個度該如何把握是對我們的政策制定者一個巨大的考驗。既然我們現階段的定位是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那麼所有的調控政策都將圍繞這一定位而展開,當調控來臨時,我們要問,是不是能夠準確打擊炒房,當政策退出時,我們要問,是不是能夠防止炒房重返市場。昨晚,廈門大學教授戴亦一 再次發表對樓市的看法,瞬間引爆地產圈。他認為,經濟運行壓力越大,房地產政策空間就越寬鬆,這就是所謂的夜壺理論,已經十多年屢試不爽了。這一次也不會例外,預計明年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將全面放鬆,一些行政手段將首先退出。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第47周百城二手住宅掛牌均價15249元/平方米,環比46周均價下跌0.18%,跌幅略有收窄。

隨著調控的持續,市場預期逐漸發生變化,二手住宅市場熱度不斷小幅下降,目前處於較為穩定的狀態。由此可見,房價是在有所回落,但是很穩很緩慢,並沒有大的波動。這樣也穩定了購房者的情緒。

估計最近的調控已經讓市場產生了降溫回穩的效果,否則為什麼那麼多人又開始緊張了?還美其名曰報國志?哪怕是穩,都沒有怎麼真正的大降,他們都開始急了,這是為什麼呢?除了炒房者會擔心房價穩定還有什麼人呢?

因為真正的普通剛需購房者不會過於在意房價的漲跌,炒房者不怕房價漲和跌,就怕房價穩,一旦穩定,將失去快進快出的機會,也就沒有了炒房的動力。

無論是經濟還是房地產其實都沒有到了必須要靠刺激才能怎樣怎樣的地步,可是不少專家比那啥還急。

像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所言,唯有房地產才能拉動內需才能拉動經濟,因為房地產關乎上百個行業,不買房就意味著不裝修不買建材不買家電,那麼何來內需?所以發展經濟就得發展房地產。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更是不遺餘力,提出“房地產是最大的實體經濟”。29日又在網上極力咆哮:沒有房地產業救不了中國!他舉例說,我們看到除了少量央企、地方大國企外,身邊很多民營企業倒閉了。沒倒閉的在強撐著,撐不下去又不想倒閉的,開始放長假。

投資客三年之內賣掉所有投資性房產?大部分房子將失去財富價值


這倒是實話,可是得出的結論就有點不著邊際了,我們都知道如果還過分刺激房地產,其他實體經濟更遭殃。

董藩說,能馬上大規模提升需求的只有房地產了,由於房地產業巨大的產業關聯效應,放開房地產市場的管制,大約在全國1/3的城市還是有需求的。很多人感覺房價太高、有泡泡,這完全是錯誤認識,是全民性錯誤認識。

放開房地產市場管制是目前最有力的救市措施。放開後房價不再下跌,各種維護權益的事件就會大大減少。再次斗膽提醒全社會:現在的市場形勢很危險,“沒有房地產業救不了中國”,只靠房地產業也保不住中國!只有改革,真正的改革,才能理順秩序。

我對他後一句非常認同,但是過分強調了房地產的作用。房地產對經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我們要摒棄這種思維,當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放棄房地產。可是我們要知道,房地產固然對經濟增長作用巨大,但其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中國的高房價正在毀滅年輕人的想象力,更吞噬著人們的靈魂,人們的價值觀在極度扭曲。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同時也在一定範圍內具有投資的功能。結果在房子的投資屬性過度放大後,人們的心理扭曲到可怕程度。如果脫離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那麼它就是不合理的。

投資客三年之內賣掉所有投資性房產?大部分房子將失去財富價值


著名經濟學家金岩石在去年的活動上說:“我再重複一遍,未來三年之內,賣掉所有投資性房產,不問價格。”最近,他再次發出呼聲,2022年兩個人口“拐點”則接踵而至後,2/3以上城鎮的房產或將完全喪失交易價值,從而不再產生財富效應。

的確如此,在限購限售背景下,房地產的流動性被鎖死,未來更多的可能是面臨有價無市的局面,空守上千萬的紙面財富。不要把過去的房地產不正常現象當作常態,實際上還真是坐擁上千萬房產卻過著乞丐般的生活。

我覺得,房價在調控下,既不會大漲也不會大跌,新華社和住建部強調當前樓市的主基調,調控不僅不會放鬆,而且還會嚴厲執行,因城施策,當然調控也不是要讓樓市怎樣怎樣,而是穩定為本。

那麼也就意味著房價不會大起大落。大部分剛需購房者完全沒必要緊張。只是未來的政策一定會更加全盤考慮,不可能單方面聽取意見,而且即使將來調控退出,也是該退出的時候。到那時長效機制也該建立起來了,炒房者還是難有重返樓市的機會。

關注我 諮詢更多 蘇州樓盤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