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宫保鸡丁”

不寻常的“宫保鸡丁”

中国食谱中有一家常“名”菜:宫保鸡丁。宫保鸡丁绝对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道菜。殊不知这道菜可是大有来头,我们都知道“宫”字代表的皇家、官家,所以这道菜原本并不家常。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宫保鸡丁的故事。

不寻常的“宫保鸡丁”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

说起宫保鸡丁不得不说他的创始人丁宝桢。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他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成品色泽红亮,肉嫩味美,花生酥脆。山东任职时,他就常命家厨制作这道美味供友人品尝。当时这道鸡丁佳肴只是丁家的“私房菜”,后来越传越广,尽人皆知。但是知道它为什么被命名为“宫保”的人就不多了。

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上面这几个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没有实际的权力,有的还是死后追赠的,通称为“宫衔”。在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 “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所以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丁宝桢在山东做了近十年的巡抚。在任时,他治理黄河,兴修水利,诛杀患逆,整顿吏治,兴办洋务,体恤民困。时人对丁宝桢的清风亮节推崇备至,赞其操守“清绝一世”,这在晚清封建官僚中是少见的。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这位丁大人的纪念了。

今天有很多饭馆把宫保鸡丁写成“宫爆鸡丁”,其实是不对的,虽一字之差,却失去纪念丁宝桢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