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聊戲:漫話馬連良的《十老安劉》

老沈聊戲:漫話馬連良的《十老安劉》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京劇大師馬連良在扶風社整理改編了不少大戲,成為馬派經典劇目,《十老安劉》就是其中一出,流傳至今。

這出戏說的是,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臨朝稱制,立十名呂氏宗親為王或列侯。這違反了劉邦的遺訓,於是劉氏宗親和老臣便設法要刈除諸呂的勢力。劉邦的少子劉長鎮守淮南,握有重兵;蒯徹、欒布和李左車三位顧命舊臣親去淮南把劉長身世真相告之,原來劉長並非呂雉所生,而其生母趙娘娘被呂雉殺害。蒯徹等請求劉長起兵除呂扶漢,但劉長堅持要看到皇家宗卷的記載才肯相信,遂派田子春進京盜取宗卷。不想呂雉懼怕洩露事實,將宗卷焚燬。田子春無法覆命,便向宰相陳平追究,陳平則向守卷官張蒼施壓索要。張蒼焦急得想要自殺,幸虧其子張秀玉保留下真宗卷,呂雉燒的乃是抄錄的偽本,這才解救了張蒼的危難。劉長得知真相,聯合做內應的朱虛侯劉章,兵圍長安,屠戮諸呂,呂雉被迫自焚而死。

這個故事有一定的史料依據,顯而易見,根據編戲文的需要也增加了若干杜撰的情節。這出戏敘述了西漢初期宮廷內一段權力爭鬥歷史,刀光劍影、驚心動魄。馬連良編演《十老安劉》時,有評論稱讚說,這是一部“莎士比亞式的宮闈大戲”。

馬連良是根據漢劇《淮河營》和京劇《監酒令》《盜宗卷》等三個摺子戲經過改編而成的,因戲中涉及十位反呂扶漢的大臣,故戲名為《十老安劉》。

那麼,這出戏是如何演繹這個歷史故事呢?

老沈聊戲:漫話馬連良的《十老安劉》

當時馬連良在刊登廣告時在戲名下標上“封十王、賺蒯徹、淮河營、監酒令、盜宗卷、焚漢宮”,由此可知此戲的梗概和主要場次。

這樣一出情節曲折的宮廷大戲,如果面面俱到地表現,顯然會失去重點,成了交代情節的流水賬,無戲可言。編劇的巧妙之處就在於選擇了一條主線來集中做戲,而其他情節就一帶而過了。這條主線就是策動劉長反呂扶漢。於是,戲就分成前後兩大塊兒:前邊一塊兒是蒯徹向劉長披露其身世真相的《淮河營》;後邊一塊兒則是張蒼尋找皇室宗卷的《盜宗卷》。馬連良“一趕二”,前邊飾演蒯徹,後邊飾演張蒼。

兩段戲之間需要一個過渡,從內容上看,也需要給後面的誅呂做好鋪墊,於是中間安排了《監酒令》一折,表現朱虛侯劉章怒殺兩名呂氏宗親以表明其扶漢的決心。當初由著名小生葉盛蘭扮演劉章,他的精彩表演,特別是一段慷慨激昂的嗩吶二黃,氣氛熱烈,在中場形成了一個高潮,使整齣戲更加豐滿。

《淮河營》的核心情節是向劉長告知真相,這個事兒由李左車一段幾分鐘的唸白就說清楚了,因此前面需要層層鋪墊,這樣戲才能出來。從長安議事到淮河營門口,三位老臣的互動展示了不同的性格:欒布膽小怕事、縮頭縮尾,李左車(張洪祥或馬崇仁扮演)性情直爽、敢於承擔,蒯徹老謀深算、計謀多端。三個不同性格的角色一同前往淮南,便產生了戲劇效果。在劉長的大營門口,膽小的欒布把李、蒯推到前邊,自己要臨陣脫逃,蒯徹哪裡肯放,一番爭論逗趣之後,馬連良演唱了“此時間不可鬧笑話,閒言碎語怎瞞咱……”那段膾炙人口的西皮流水。這段唱自然流暢、娓娓道來,體現了“唱如念、念如唱”的馬派風格,成為《淮河營》的標誌性唱段而廣泛傳唱。欒布在這裡雖是配角,但是馬富祿高亮的嗓音和清脆的唸白把這個角色演的風生水起,他把整個戲襯托的有聲有色。

老沈聊戲:漫話馬連良的《十老安劉》

面對性格暴虐和反覆無常的劉長,蒯徹則抬出了先皇的招牌,在氣勢上壓住對方,迫使劉長最終承認李左車和欒布所講述他的身世真相。馬連良在這段戲裡把蒯徹倚老賣老表現的惟妙惟肖,架子花周和桐把手握重兵而少年氣盛的劉長表演的活靈活現,同時又顯示出他在託孤老臣面前想要顯示威嚴卻又無可奈何的尷尬。馬連良和周和桐的對手戲真是嚴絲合縫、相得益彰。

後面的《盜宗卷》,是丞相陳平向張蒼索要宗卷,張蒼被逼的想尋短見,是其子張秀玉在謄寫宗卷時把真的藏了起來,於是化險為夷。這折戲如果就這樣演就索然無味了,但是馬連良和他的老搭檔、飾演陳平的馬盛龍卻把這段戲演的妙趣橫生、引人入勝,“戲”在哪裡?就產生在張蒼向陳平交付宗捲上。

張蒼有了宗卷就好高起來,也就是牛起來,不把“上司”陳平放在眼裡,於是陳要教訓張蒼一番,他指責張私藏皇家宗卷、私刻國璽,威脅要向呂后揭發。這一下把張蒼嚇壞了,連忙跪下賠罪,不敢好高了。但他並不甘心,於是他又以陳平窩藏田子春,盜取宗卷為由要告發陳平,這一回陳又嚇壞了,最後只得向“下屬”張蒼下跪賠禮,於是“原禮退回”,張蒼又掙回來面子。這段戲表現了兩位大臣,雖然位列朝班為國事奔忙,但也都有自己的脾氣個性,不服輸、愛鬥氣、愛佔他人便宜(讓別人給自己下跪等),因此這兩位高居廟堂之人毫無“高大上”之感,與普通百姓情趣毫無二致,因而深受觀眾喜愛。

《十老安劉》這出三個多小時的大戲,演繹的是一段漢代歷史故事,而留給觀眾深刻印象的則是蒯徹、欒布、李左車、劉長、劉章、張蒼、陳平等一個個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正是這些人物才把戲支撐起來,戲才好看。

歷史題材劇目,一般內容深刻嚴肅,屬於引人思考的正劇。然而,馬連良的《十老安劉》號稱“莎士比亞式的宮闈大戲”,在欣賞之餘卻毫無深沉和神秘之感,反而充滿了詼諧和機趣,“史”與“戲”完美地交織在一起。人們常說,進戲園子是聽戲,不是上歷史課,京劇大師馬連良是深諳此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