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對比殲-10與日本F-2性能:近戰前者更有優勢

美刊对比歼-10与日本F-2性能:近战前者更有优势

資料圖:中國殲-10戰機。(美國雅虎新聞網站)

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道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7月22日發表凱爾·溝上的文章《中國的殲-10能夠擊毀日本空中自衛隊最好的戰機嗎?》稱,中日兩國圍繞東海島嶼的對抗已經引起雙方在空中的近距離對峙。摘編如下:

中國首款現代多用途戰機殲-10“猛龍”於2005年推出,作為改進型的殲-10B也已經服役。日本的F-2多用途戰鬥機於2000年開始服役。

三菱F-2戰鬥機是日本和美國聯合研發的多用途戰鬥機項目的成果。當時“大黃蜂”F/A-18和F-16“戰隼”戰鬥機同時被提議作為研發基礎型,最終F-16勝出。當時,這一項目是非常有爭議的,許多美國國會議員都對向日本輸出先進的戰機技術存有顧慮。

三菱和洛克希德公司聯合研發的F-2以F-16為基準,並且擴大了其規模。F-2的機翼面積增大了25%,搭載通用電氣公司的F-110發動機,以及日本研發的全球首款戰鬥機載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J/APG-1。F-2裝備了三菱AAM-3和AAM-5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和AAM-4雷達制導空空導彈。F-2還負責反艦任務,最多能夠攜帶4枚ASM-2反艦導彈。

儘管這樣,這種機型還是被認為是一個失敗品。F-2的單架成本驚人。其唯一作用就是賦予了日本航空業一個參與戰鬥機研發計劃的機會。

殲-10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成果。殲-10戰鬥機採用三角翼設計,搭載俄羅斯“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的AL-31加力渦扇發動機,擁有11個武器和副油箱掛點。針對空對空作戰,殲-10攜帶有“霹靂”-9紅外製導空空導彈和“霹靂”-12雷達制導導彈,以及俄羅斯GSh-23雙管機炮。它也可以攜帶各種激光和衛星制導炸彈。

這兩種類型的戰機都擁有非常優秀的特性,但是誰更勝一籌呢?F-2的作戰半徑長達520英里(1英里約合1.6公里),相比殲-10的340英里更有優勢。假設兩架戰機在距離基地相同距離的地方相遇,那麼F-2將會有更多的燃料來進行機動和獲得更快的速度。而且,殲-10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相對陳舊,而F-2則搭載了更現代的AESA(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因此F-2將可能比殲-10更早發現對方。兩架飛機的重量大致相同,但是F-2的推重比要略勝一籌。

然而,故事並未到此結束。雙方都在分別升級殲-10和F-2。中國已經開始生產殲-10B。B型號搭載了改進版的AL-31FN發動機,具有更完善的推力和作戰半徑。進一步的改進還包括一個相控陣雷達和用於近程空對空交戰的紅外線探測與追蹤裝置(IRST)。

鑑於日本的F-2已經停產,所以重點是升級現有的飛機。F-2正在接收新數據鏈和新的雷達——J/APG-2,這將與AAM-4B空空導彈相配合。

日本的F-2在遠距離格鬥中更具優勢,能夠超視距發射AAM-4B導彈,然後“轉身並加速”撤退。得益於其數據鏈路,F-2各單位將能夠相互協調,令這些遠程攻擊發揮最大功效。雖然中國的新型相控陣雷達可能更先進,但日本在雷達領域有著長期的經驗。

另一方面,如果殲-10能夠拉近作戰距離,那麼紅外搜索和跟蹤能力將會使得中國戰機在短距離戰鬥中佔據優勢。

文章認為,殲-10和F-2均有著各自的優勢和不足。遠程作戰,F-2將會極度壓縮殲-10的生存空間。近距離作戰,形勢將會逆轉。

美刊对比歼-10与日本F-2性能:近战前者更有优势

資料圖:日本F-2戰機。(美國雅虎新聞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