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丨三方物流企業,不要再窩內鬥,尋求跟客戶共生才能持續發展

分析丨三方物流企業,不要再窩內鬥,尋求跟客戶共生才能持續發展

01 工業化時代,三方物流企業練好內功,戰勝競爭對手就能生存下去

工業化時代,互聯網技術還沒有發展起來,那時,物流行業的邊界相對清晰,資源能力相對可靠。

1)第三方物流出現,重資產運營的物流企業挖到了第一桶金

生產型企業和貿易型企業,為了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開始嘗試把物流業務外包給了專業的第三方來運作。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大部分能提供三方物流服務的企業都屬於重資產運營,而且以國資背景的企業為主。

在進行物流業務外包時,由於沒有那麼多的三方物流企業參與競爭,生產型企業通常拿自己操作時的價格跟物流公司的報價進行比對,只要報價比自營時低一些基本上就可以合作了。這對於三方物流公司來說,非常合適。因為三方物流企業在運營中,往返都有業務做,所以,分攤到每一趟的成本就相對較低。

可以想象下,在那個年代,三方物流企業的利潤率還是相當可觀的,所以,我去年在做調研時,就曾聽某個物流公司的老闆講,十幾年前,買一輛大貨車,差不多幹一年的業務,就可以回本了。

2)客戶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始嘗試輕資產運營

隨著客戶生產量/貿易量的不斷增長,以及三方物流企業客戶規模的不斷擴大,重資產運營的三方物流企業,開始出現車輛不夠用的情況。由於這種情況並非常態化,所以,起初的時候,主要通過從市場上臨時採購貨車資源來應急。

隨著車輛缺口從“非常態”變成“常態”,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始尋求更長效的解決辦法,要麼,繼續追加車輛的投入,要麼,從市場上找可以提供長期合作的車隊,顯然,後者投入小、見效快。

自有車加合作車隊模式的探索,使得三方物流企業的整體運營成本更加優化,單位人員的投入產出比有了明顯的提升。

3)競爭壓力加劇,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模式創新降低經營成本

隨著競爭的加劇,生產型企業為了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方方面面都在壓縮成本,物流環節自然也不例外。此時的物流市場上,由於可以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很多,生產型企業的選擇面很大,在採購方面有很強的話語權。

三方物流企業,想要繼續維持住原有的業務,必須調整服務價格。除了控制內部的運作費用之外,三方物流企業也嘗試壓縮在合作承運商的費用,讓承運商等比例往下降價。當然,三方物流企業也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業務模式的創新上。

比如,推行甩掛運輸模式,提前將掛車上的貨物裝好,牽引車頭到達提貨點後,直接提上掛車就走;到達了卸貨點,將掛車停靠到指定的卸貨區域甩掛,然後提上其他的掛車繼續上路。牽引車充分跑起來,提升了車輛的週轉次數,費用自然較原有模式下降。

整體來看,工業化時代,三方物流企業的日子過得還算舒服,但好景不長,因為大數據時代,整個物流行業開始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分析丨三方物流企業,不要再窩內鬥,尋求跟客戶共生才能持續發展

02 大數據時代,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三方物流企業陷入“集體焦慮”

大數據時代,雲服務、大數據、移動設備等打破了許多行業的藩籬。互聯網革命帶來的行業邊界模糊和競爭壁壘消失,使得幾乎所有的組織都在進入或者試圖進入與主營業務不相關的領域。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使三方物流企業陷入“集體焦慮”。

1)跨界的競爭對手

房地產領域的巨頭公司萬科,開始做起了物流地產的生意;零擔快運龍頭老大德邦物流,正式改名德邦快遞,殺入快遞行業;快遞行業的巨頭順豐集團,收購DHL在華供應鏈業務,切入第三方物流領域。

四通一達的先後上市,使得企業的流動資金變得非常充裕,大量的資金被投放到了物流基礎設施、運輸網絡、人才培養和信息系統建設上,軟件和硬件的升級使得快遞公司有了敢想敢幹的資本,第三方物流領域將面臨一場“惡戰”。

更有一些平臺型的公司,以信息技術作為切入點,將市場上大量的未掛靠在任何公司名下的貨車司機組織了起來,幫助貨車司機尋找貨源,解決開票難得問題。也有的平臺公司,將貨主和司機連接起來,使車貨匹配更加高效。

2)合作伙伴生意下滑

三方物流企業這幾年的發展速度趨緩,除了競爭因素之外,主要的原因在於在合作的客戶的生意出現滑坡,其業務量的下滑必然會帶來三方物流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的下降。

三鹿奶粉事件,使得其合作的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業績大幅下滑;外賣的興起,改變了方便麵企業的發展軌跡,合作的三方物流企業跟著受影響;一大批小眾的網紅品牌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切分走了那些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

分析丨三方物流企業,不要再窩內鬥,尋求跟客戶共生才能持續發展

3)環境的不確定

2016年,921新政的出臺,給物流企業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也給整個物流市場上的運輸車隊、專線貨站敲了警鐘,未來的政策必然是越來越規範,以前靠超載、改裝車型等投機取巧的手段來獲取更多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

各地限行政策的相繼出臺,對車輛的排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車在不遠的將來,必然會成為城市配送的主力車型。那些重資產運營的三方物流企業,尤其是過去剛採購過一批柴油車輛的,將面臨艱難的選擇。

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城市化改造,物流園區的拆遷,打亂了三方物流企業的節奏。政策環境的不確定,使得企業無法做好長遠的規劃,每一次的搬遷,都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運營成本。

4)全新的技術

在傳統的人工倉,每個揀貨員每天都要走三萬多步,一小時最多揀貨100件,而蘇寧的AGV無人倉單件商品平均揀貨時間為10秒,揀選準確率高達99.99%以上。菜鳥、蘇寧和京東的部分大倉,機器人揀貨基本常態化。

G7推出的安全服務,從2018年的運營情況來看,把車隊的事故率降低了60%以上,這在本質上是通過能力的提升來提升效率,因為技術本來具備這個能力,而不是用更多的人來管理一件事情。

2018年下半年,專注於卡車自動駕駛的企業也陸續獲得測試資格。智加科技、圖森未來、中國重汽,分別在江蘇、上海和濟南獲得營運貨車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嬴徹科技在河北保定獲得道路測試許可證,用於無人駕駛卡車測試。西井科技、德邦、京東、菜鳥等也在做卡車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究。自動駕駛一旦測試成功並大規模商用,將會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率,也可以將司機的成本節省出來。

陳春花教授,在她的《共生》一書中,曾這樣說過:

這些外部因素對組織的影響已經遠遠大於組織內部因素的影響。今天讓很多管理者無所適從的是,雖然組織內部已經做得非常好,甚至遠遠領先於同業,但是依然無法擺脫被淘汰的可能性。
分析丨三方物流企業,不要再窩內鬥,尋求跟客戶共生才能持續發展

03 三方物流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從“求贏”轉向“尋找生長空間”

當一切處於不清晰的狀態時,相對而言,顧客反而成了”相對清晰“的那個變量。不管是戰略轉型、業務轉型還是財務轉型,所有的轉型都需要回答一個基本性的問題,即轉到哪裡去?顯然,答案是確定且必然的:迴歸到顧客端。——陳春花

迴歸到三方物流行業,我們其實要做的也是迴歸到顧客端,去關注我們的客戶,瞭解製造型和貿易型企業的真實需求,尋求與客戶共生的廣闊空間。

根據埃森哲與寶供物流研究院所展開的“製造與零售企業對物流服務需求”的調研結果顯示:

隨著國內製造業與零售業的物流服務需求日益提升,其關注的物流供應商的關鍵價值驅動因素,從傳統的運作效率成本和服務可靠性上開始延展,對供應鏈策略能力、客戶協同能力、資源供應整合能力這些物流價值鏈上的新需求,表現出極高的興趣和關注度。

關於供應鏈策略能力、客戶協同能力、資源供應整合能力,該報告了進行了說明:

策略能力與客戶協同:對企業來說,好的物流供應商不僅能理解公司的戰略目標,還能參與到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策略制訂中,幫助企業協同內部外部客戶,參與組織變革管理與業務流程再造,並通過創新,進一步提高企業的運營管理效率。資源供應整合能力:合理的資源配置和資源的有效利用貫穿於企業運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在物流供應商層面,作為企業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承運商管理與資源整合能力,對整個物流體系的運轉產生關鍵性的推動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對於同一企業的多樣化物流需求或是面對多個行業客戶的物流需求,物流供應商需要具備上下游業務延展性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或者是客製化的服務。
分析丨三方物流企業,不要再窩內鬥,尋求跟客戶共生才能持續發展

1)物流業務往供應鏈的上下游延伸

近幾年,很多三方物流公司紛紛在自己的企業名稱中增加了“供應鏈”三個字,希望以此跟傳統的三方物流公司劃清界限。打造集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不斷強化和提升供應鏈技術與運作能力,致力於服務好客戶企業的供應鏈外包需求。

三方物流企業從傳統的倉儲服務、幹線運輸、區域配送等這些後端的物流服務往製造型企業的供應鏈的前端延伸,本身大的方向是無可厚非的,挑不出來毛病,但真正把前後端業務做紮實的還真不多,現階段,主要還處於“名義上”的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前端的物流業務,主要是圍繞原材料的採購、原料/包材VMI倉庫管理及配送至工廠的業務、廠內原材料倉和半品倉的管理、材料的供線、線尾貨物碼盤(大部分已經改為自動化堆碼)、廠內成品庫的入庫、在庫管理及發運等。

供應鏈下游的物流業務,主要是為製造型企業的終端客戶——經銷商或者零售商提供配套的物流服務。

2)建立高效協同的現代供應鏈體系

2018年4月26日,順豐控股發佈公告稱: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順豐投資有限公司將與東方嘉盛、飛馬國際、華南城、朗華投資、普路通、怡亞通、騰邦金躍、越海全球共8家供應鏈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致力於構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供應鏈大數據平臺。供應鏈大數據平臺將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推動建立高效協同的現代供應鏈體系,打造創新的智慧供應鏈,提升綜合物流服務效率,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提升國內企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競爭力。

2019年2月22日,2月22日,國務院國資委規劃局在外運大廈組織召開物流大數據平臺央企課題組成員研討會。招商局集團交通物流事業部作為該課題的牽頭單位介紹了物流大數據平臺課題研究項目的推進情況及初步研究報告。來自招商局集團、中遠海運、中國誠通、中國鐵物、中航、南航、東航、中國航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信通院等相關課題組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並分別做了交流發言。

基於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的能力支撐,京東物流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發佈由京東供應鏈、京東快遞、京東冷鏈、京東快運、京東跨境、京東雲倉組成的全新產品體系,針對每個產品精耕細作,為不同消費需求、消費場景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京東供應鏈圍繞不同品類、不同行業,兼顧標準化與個性化的商家需求,打造出以服飾、消費品、3C、汽車後市場四大行業為核心的不同供應鏈解決方案,基於品牌商的不同痛點提供定製化的服務。

分析丨三方物流企業,不要再窩內鬥,尋求跟客戶共生才能持續發展

3)為客戶提供策略能力與客戶協同

在工業化時代,消費者與客戶之間是一種穩定的關係,企業藉助產品與消費者互動,而脫離產品去了解客戶的能力和範圍有限,所以企業必須通過昂貴的用戶調研、焦點小組等方式,去了解客戶的需求。這樣的瞭解方式及工具,得出的結論常常與顧客真正的需求相去甚遠。——陳春花

近兩年,一些製造型企業開始跟京東、天貓、騰訊有了更深度的合作,如果按照過去的思路,京東和天貓只是他們的一個經銷商,像寶潔、雀巢、聯合利華這些企業,完全沒必要去跟這些企業套太多的近乎,那為什麼現如今跟他們走得這麼近,且深度合作呢?

因為京東、天貓和騰訊手裡有顧客的大數據,這些大數據可以讓製造型企業更加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

2018年8月23日,在無界零售時代到來之際,聯合利華與京東新通路正在從供應鏈、數據、營銷等方方面面打破邊界,幫助品牌獲得更高流量的同時,也不斷改善著消費者體驗,將長久激發品牌活力,實現流量的高轉化,最終實現的是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與消費者四方共贏。

2018年10月26日,微信支付與寶潔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品牌陣地搭建、消費者體驗提升、精準化市場營銷、商品智慧化等多個領域進行深入和全面的合作,共同打造智慧零售和數字化營銷的行業標杆和戰略藍圖。

2019年3月6日,雀巢、億滋、可口可樂等跨國公司相繼公佈了2018年財報,在這匯率波動、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一年裡,這些在天貓上展開數字化轉型的快消巨頭們,都呈現出了逆勢增長的良好勢頭。其中雀巢中國業績增速同比增長超過3倍;奧利奧母公司億滋的CEO也披露,在華電商業務去年獲實現了近80%的高速增長;可口可樂CEO更是將中國市場的數字化和新品表現,作為業務創新亮點向華爾街的分析師們力薦。

對於三方物流企業而言,我們能為服務的客戶提供哪些大數據支持呢?值得各位同行思考。

分析丨三方物流企業,不要再窩內鬥,尋求跟客戶共生才能持續發展

所以,大數據時代下,三方物流企業已經不能僅僅侷限在滿足客戶的需求了,也不能自顧自地發展、想盡辦法戰勝競爭對手。而是,要從“求贏”的競爭邏輯轉變到“尋找生長空間”的邏輯,將客戶放在中心,尋找與客戶共生的廣闊空間。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三方物流的同仁,有所幫助!

今天的話題,你怎麼看?

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你的觀點,你也可以,收藏此文或者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祝近安!

物流者說,實戰物流人的聚集地。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