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職業“天花板”的時候,你選擇跳槽還是要求加薪?

遭遇職業“天花板”的時候,你選擇跳槽還是要求加薪?


昨天跟前同事小聚,說起跳槽的原因,是因為辛苦工作了4年,工資卻跟同職位新招入的畢業生一樣,內心有諸多的不平衡,最後選擇了跳槽來獲取更高一些的薪資。

前兩天正好在問答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這樣的現象在很多企業內不算是個例,所以今天想說說這個話題。

為什麼跳槽獲取加薪會比在原公司申請內部加薪容易一些?

第一點:你的價值

一個人在職場值多少錢,90%以上的人是在入職的時候,才會被人力資源部門進行估值。而入職後,你的薪水只能根據公司內部薪資晉升通道來提高,也就是說按照公司內既定的薪酬體系來確定是否漲你的工資和漲多少。如果公司內部工資晉升的幅度沒有同崗位市場薪資行情高,那你的工資就會低於新入職的員工,也會低於市場價。

舉例說明:2015年招聘廂貨司機2000塊錢,四年後的今天按照公司內部薪酬體系,該司機工資是3500元,但是今天如果重新招聘一名同崗位的司機,工資的市場價起薪就是3800,那自然,你這個工作了4年的司機趕不上新入職的司機工資高。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具有一定職場經驗的人來說,如果跳槽可能獲得的工資是高於4000的,這對於一些人來說,跳槽則成了一種能夠更容易平衡自己的選擇。

第二點:企業盈利能力和KPI

在一些相對正規的中小企業內,工資總額是按比例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內部調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總體預算。

簡單的說,如果企業今年的營收或者利潤是去年同期的200%,那可能按照既定的工資晉升制度,今年工資普調的標準是50%(以上數據只是舉例說明,並不具有任何科學依據)。

而在公司內部那些不能直接給公司創造利潤的部門,比如行政、後勤、人資,員工個人的工作成績,也就是KPI幾乎和調薪關係不大,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薪資上漲的幅度最多隻能拿個平均數,很可能最多也就是5%,這是很多企業常見的現象。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個人能力超過了調薪的幅度,那等於你是在這個崗位上的價值被放低了,在這個時候如果有其他的企業能夠認同你的能力,跳槽就會得到比原公司更高的薪水。

第三點:其他因素

我在多年的人資工作過程中見過很多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人,不光是在招聘的時候,在實際工作中,也有很多員工認為當下的工資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不匹配。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說幾點可能是很多人不想說、不願說、不能說的話。

A、就算你的能力很強,你很值錢,但是公司絕不會過分依賴於你的能力。如果是這樣的話,公司承擔的風險會非常的高,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你的離職或者怠工,會讓公司發生“地震”,這是公司老闆絕對不允許出現的情況。所以,他們會用盡一切辦法來限制你的發揮,讓你成為一定可以被替代的人。這樣就算你離開,公司也會把風險和損失控制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簡單的說:企業老闆不會允許出現功高蓋主的員工!

B、視而不見、裝聾作啞型的管理者。基於我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大部分的人在一個公司內工作了五年六年,與同事、領導,甚至是公司都有了一定的感情聯繫,這種情況下提加薪,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搶錢”一樣,很難說出口。

於是,作為管理者或者老闆也會對加薪的事裝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就是所謂的“你不說,我不提,皆大歡喜”!

C、跳槽的背後是“背叛”。沒有一個人喜歡品嚐“背叛”的滋味,作為老闆來說表現的更加突出。如果你決定要跳槽了,那說明你已經有了“二心”了,與其用加薪來留住一個“不確定”的人,還不如提前找好你的“替補隊員”。這是人之常情!

D、管理者的職業素養,包括HR的職業態度都會對員工加薪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企業不是很正規,各種建設不是恨完善的話,作為管理者或者HR來說,加薪是你員工自己的事,跟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你想跳槽就跳槽,最多再招聘一個人而已。

E、薪資體系混亂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不平衡”。很多中小企業老闆,尤其在一些“家族企業”內,員工加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闆是否開心。同等能力和崗位基礎上,今天他看你順眼,可能就給你加了1000,而給別人加了500,甚至沒加。時間長了,一定會有人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不是來源於能力的評價,而是來源於老闆的不公。最後,跳槽就成為了一種必然選擇。

看到這裡是不是戳中了很多人的軟肋?這就是現實,誰也迴避不掉的現實!

最後,簡單的說一下跳槽。

今天你在A公司工資5000,跳槽去了B公司,工資7000,還是同樣的工作內容,看似得到了更高的工資,其實高出的那部分是對你跳槽所要面臨的風險的補償。

因為,在新的公司,你要重新熟悉環境、重新融入團隊、重新處理人際關係。而這些都是具有不確定性的,這種不確定性就是風險。在新的環境中,這種風險通常是未知的,甚至是不可控的。

所以,職場有風險,跳槽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