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紅軍集團軍簡介-第10集團軍

蘇聯紅軍集團軍簡介-第10集團軍

蘇聯紅軍集團軍簡介-第10集團軍

1. 俄國國內戰爭和外國武裝干涉時期,於1918年10月初,由南方面軍卡梅中和察裡津城下作戰的部隊組建而成。最初編有鋼鐵步兵第1師,卡梅申步兵第1師,步兵第37師(原頓河步兵第1師)和步兵第38師(原莫洛佐夫斯克—頓涅茨克步兵師)。1919年2月前,在南方面軍編成內,在卡梅申和察裡津方向阻擊克拉斯諾夫將軍的頓河哥薩克白衛軍的進攻,2月中旬起,參加方面軍反攻,反攻中殲滅哥薩克白衛軍一部,並協同第9集團軍迫使敵察裡津集團倉促撤向馬內奇河。1919年5月起,第10集團軍抗擊弗蘭格爾將軍的高加索哥薩克白衛軍優勢兵力的進攻,面臨敵翼側突擊的威脅,被迫撤至察裡津地域,並英勇地保衛了該城(參見察裡津戰役)。8月,在紹林特別集群編成內轉入進攻,重創弗蘭格爾將軍的高加索白衛軍,進至頓河中游地域。

1919年10月,在東南方面軍編成內,繼續對哥薩克白衛軍進行頑強戰鬥。集團軍積極作戰,保障南方面軍的反攻以全殲鄧尼金將軍的軍隊。1919年11月下半月,第10集團軍在方面軍編成內,參加蘇軍在南部地區的總進攻,在總進攻中,集團軍粉碎當面高加索哥薩克白衛軍,並於1920年1月3日解放察裡津。東南方面軍改稱高加索方面軍(1920.1.16)之後,集團軍在其編成內,於1920年春夏兩季繼續在頓河以南順利實施進攻,並協同第9、第11集團軍,收復斯塔夫羅波爾諸地域,完成了全殲北高加索自衛軍的任務。1920年5月4日,第10集團軍改稱高加索方面軍捷列克紅色第10集團軍,1920年7月完成各項戰鬥任務後被撤銷。

在俄國國內俄爭和外國武裝干涉年代,集團軍全體官兵具有高度的革命階級覺悟,樹立了英勇頑強和英雄主義的榜樣。

國內戰爭年代歷任司令:

1918年10—12月為伏羅希洛夫,

1918年12月—1919年5月為葉戈羅夫,

1919年5—12月為克柳耶夫,

1919年12月—1920年6月為巴甫洛夫,

1920年6—7月為格拉戈列夫。

2.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在面臨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的威脅的情況下,第10集團軍於1939年在白俄羅斯特別軍區組建。組建後編入新編白俄羅斯方面軍,並在其編成內於1939年9月參加蘇軍對西部白俄羅斯的進軍。在這次進軍中,集團軍所屬兵團和部隊在軍長扎哈爾金指揮下,順利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

衛國戰爭爆發時,第10集團軍轄步兵第1、第5軍,機械化第6和第13軍,騎兵第6軍,步兵第155師,第66築壘地域、炮兵及其他部隊,編入西方面軍。集團軍所屬兵團和部隊在比亞韋斯托克方向參加邊境交戰(參見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而機械化第6軍和騎兵第6軍之一部,則在格羅德諾地域參加方面軍實施的反突擊。到6月底,德軍第3和第2坦克群的優勢兵力,從兩翼突破西方面軍的防禦,並在明斯克以西會合,這樣,就合圍了第10集團軍和方面軍其他幾個兵團。被圍軍、兵團英勇奮戰,直到7月8日,箝制德軍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向東繼續發展進攻。爾後,所屬兵團和部隊由於彈藥和燃料奇缺,便採取化整為零,小群分散的方式脫出重圍,與方面軍主力會合。突圍後,集團軍在戈梅利以東集結,留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1941年7月下半月,集團軍野戰領率機關被撤銷,所屬部隊用以補充其他兵團和部隊。

1941年10月,第10集團軍在南方面軍開始第二次組建,編有步兵第393、第411師,騎兵第38、第49師和其他獨立部隊。德軍突破蘇軍防禦陣地和前線出現了異常情況,因此集團軍的組建工作於10月17日中止,已編入集團軍的兵團和部隊,加強了其他集團軍。

1941年11月,第10集團軍在伏爾加河沿岸軍區進行第三次組建。編有:步兵第322、第323、第324、第325、第326、第328、第330師,騎兵第57、第75師,炮兵、工程兵及其他部隊。12月初以前,屬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奉命於梁贊西南集結待命,後轉隸西方面軍,並在其編成內參加莫斯科城下的反攻(參見莫斯科戰役),在反攻進程中,第10集團軍和西方面軍第50集團軍、近衛騎兵第1軍及西南方面軍的第3集團軍協同作戰,在圖拉以東及其東南重創德軍坦克第2集團軍。1942年1月初,且戰且進,推進250公里,收復許多居民地,其中包括米哈伊洛夫、葉皮凡等城。第10集團軍繼續進攻,1月10日進至基洛夫、柳季諾沃、日茲德拉地區,就地設防直到月底,抗擊德軍向日茲德拉、蘇希尼奇方向實施的猛烈反突擊。爾後至1943年8月,集團軍兵團和部隊在基洛夫地域設防,併為改善既設陣地進行了戰鬥。8—10月,集團軍轄6個步兵師,參加斯摩稜斯克戰役(1943),戰役進程中,從基洛夫地域向沃龍佐沃實施突擊,突破敵第4集團軍各兵團防禦陣地,向羅斯拉夫利、斯尼吉廖夫卡、喬瑟方向順利發展進攻。到10月初,向前推進200公里,進抵喬瑟以東普洛尼亞河。爾後,直至1944年春季,集團軍先後在西方面軍、白俄羅斯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又在西方面軍編成內,堅守普洛尼亞河防禦地區。

1944年4月,集團軍兵團和部隊及其防務一併移交第49集團軍,在第10集團軍野戰領率機關基礎上組建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野戰領率機關。

衛國戰爭期間集團軍有數萬官兵因在對德軍作戰中出色完成各項戰鬥任務,發揚了勇敢頑強和英雄主義精神,併發揮了軍人技能,獲得勳章和獎章。許多兵團和部隊榮獲政府獎賞和榮譽稱號。

衛國戰爭年代歷任司令:

1941年6—7月為戈盧別夫少將,

1941年9—10月為葉夫列莫夫中將,

1941年10月—1942年2月為戈利科夫中將,

1942年2月—1944年4月為波波夫少將(1942年6月5日晉升為中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