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孔子十五志學


錢穆:孔子十五志學

孔子自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為政》)

孔子幼年期之教育情況,其詳不可知。當時士族家庭多學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以為進身謀生之途,是即所謂儒業。《說文》:“儒,術士之稱。”術士即猶言藝士也。

儒乃當時社會一行業,一名色,已先孔子而有。即叔梁紇、孔防叔上不列於貴族,下不儕於平民,亦是一士,其所業亦即是儒。惟自孔子以後,而儒業始大變。

孔子告子夏:“汝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雍也》)可見儒業已先有。惟孔子欲其弟子為道義儒,勿僅為職業儒,其告子夏者即此意。

孔子又曰:

三年學,不志於谷,不易得也。(《泰伯》)

可見其時所謂學,皆謀求進身貴族階層,得一職業,獲一分谷祿為生。若僅止於此,是即孔子所謂之“小人儒”。孔子之為學,乃從所習六藝中,探討其意義所在,及其源流演變,與其是非得失之判,於是乃知所學中有道義。

孔子之所謂“君子儒”,乃在其職業上能守道義,以明道行道為主。不合道則寧棄職而去。此乃孔子所傳之儒學。

自此以後,儒成一學派,為百家講學之開先,乃不復是一職業矣。孔子自謂“十有五而志於學”,殆已於此方面知所趨向,並不專指自己對儒者諸藝肯用功學習言。

《檀弓》:

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

父母之喪滿一年為小祥,滿兩年為大祥,皆有祭。此當指母卒大祥之祭。時孔子尚在少年,然已禮樂斯須不去身。此見孔子十五志學後精神。

摘自《孔子傳》錢穆 著,九州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