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属于食疗范畴吗?中草药能够提供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吗?

浦天贤


中医是一个相对概念,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就没有中医这个概念,我们今天认为的中医,一般是指中国的医术,我们中国传统的医术,是相对西医而言。中医治疗有很多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不属于食疗范畴,食疗是中医治疗一个手段。

中草药也就是中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药应用理论比较独特。我们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指药物的辛、酸、甘、苦、咸。由于中草药的气、味不同,其疗效也各异。

营养素是一个西医概念,它是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营养素分为六大类,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中草药本身和营养素是两大理论体系,营养素主要作用就是供给能量、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活动。中草药作用主要针对疾病治疗作用,我们老祖宗说过一句话“是药三分毒”,也就是说中药只有对症治疗,是对我们有利的,但当做营养素食用,可能还对我们身体有害的!


我来读历史


补充人体营养素,完全是西医的观念,中医从来都不会要你缺少什么,强调你去补什么。

中医治病的最根本原则,就是阴阳协调,说得明白点就是,强调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关系。它跟西医强调具体局部,完全是两种不同概念。


为方便理解,就以感冒为例。在西医看来,所谓的感冒发烧,无非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他们认为在我们四周,隐藏着大量的细菌、病毒以及各种微生物,平时我们并不会感染,因为人本身具有免疫和调节机能,但当人体机能下降,比如气候骤变,这些微生物就会成为致病因子,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于是西医的治感冒的原理,就在于,既然是病毒引起的,那我就杀菌。乍一听,好像很对。但仔细想想,其实不妥。


打个比方,你被人打了一拳,被打的地方立刻出现青紫胀痛,这个时候你是去治疗受伤软组织呢,还是去杀打你的人?


当然为了泄气,你要报仇,但老实说,这对你伤口有好处么!可能在追打过程中,加重伤势。正确的做法,便是先处理伤口,治疗受伤的软组织。


再回到感冒上来,中医治感冒,才不会管你受到什么病毒感染,世上这么多病菌,你杀得过来么!老中医的观点便是,看你感冒是什么症状,发烧头痛,鼻涕流个不停。从这些症状,老中医就判断发烧导致气体不通,那我就用药,协助人体,开毛孔,就能让邪气排出。

记住,中医用的药材,不单单只是取药物所含有的某种成分,而是要取药物的味道、属性。简单说来就是取药物的“四性五味”,不是说,我用人参,仅仅只是要用它的人参皂苷,而是要人参甘、寒以及所独有的气味。


中医就是运用药物的自然属性,去协调人体的失调!


猫爪草历史


中医是一个相对概念,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就没有中医这个概念,我们今天认为的中医,一般是指中国的医术,我们中国传统的医术,是相对西医而言。中医治疗有很多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不属于食疗范畴,食疗是中医治疗一个手段。

中草药也就是中药,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药应用理论比较独特。我们中药有四气五味,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指药物的辛、酸、甘、苦、咸。由于中草药的气、味不同,其疗效也各异。



营养素是一个西医概念,它是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营养素分为六大类,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中草药本身和营养素是两大理论体系,营养素主要作用就是供给能量、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活动。中草药作用主要针对疾病治疗作用,我们老祖宗说过一句话“是药三分毒”,也就是说中药只有对症治疗,是对我们有利的,但当做营养素食用,可能还对我们身体有害的!


耳鼻喉科高医生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食疗,除此之外还有气补,但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病由心生,当由心灭。

人体所需要者主要是五谷和水,《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水谷才是最好的营养,如果只是吃药不喝水人哪里来的营养,不要把药物当做营养,当做食物。

中草药是用来去病攻邪的,《内经》云:“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中医行者


中医治疗属于食疗范畴吗?中草药能够提供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吗?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两种都不存在。也不可能。

中医治疗不属于食疗范畴,因为中医根本就不可能治疗病,它只是忽悠病人,唬弄病人,小病的病人通过自己的抵抗力好转。大病的病人被唬弄死就完了。中医实际上就是调理一下。实际上不用中医两个字自己调理是一样,免得说调理好了是中医的原因。中医就是个伪科学,假的、骗人的东西。

中草药就更不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了。因为中医没有先进的仪器分析检测营养素的百分比。它是虚假的,是落后的。但是中医却认为自己行。就像愚蠢的人哪个说自己是愚蠢的。

只有西药才会有提供人体的必需的营养素来。因为西药有先进的生产和检测仪器设备。像、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等等。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科技生产的,可放心食用。中草药就望西药莫及了。


小满577828


中药能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素,关键看怎么看待中药范围了。

中药通常是有两类应用范围的,一类叫做食疗,一类是药疗。中医是以偏制偏的,所以,自古以来,中药范围很广,常用的食品,用以食疗的,叫小偏,用以食品营养和养生调理,用于治病的,属中偏,被常规称之为毒药的,叫大偏之品。

简单说来,所有的食品,都属于中药范围。吃食品维持健康,没有问题吧!所以中药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素,维持生命。

但就中医治疗的角度,常规用的食疗药品,属于偏性比食品略大的,可以更多的校治身体小恙的。而药店里的中药,基本上是治病用的,而不是通常的食品。所以,中医不仅仅是食疗,而是根据药性之偏大小,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

关键是,从中医的角度,食品与中药,本不存在根本的界限,虽然实际应用中,效果是有区别的。

这其实也符合人的生理,人的消化道可是不区分食品药品的,照章全纳。反而是西医无法说清楚食品与药品在消化吸收过程,是怎么分门别类的。


踏雪无痕5141815


能,“药食同源”。中草药中除单纯的矿物性成份药物外,都含食物性成份和少量能抗菌消炎及其它治疗性化学成份药物。这也是天然植物药能治病的根本原因。

比如,用于解热镇痛的”水杨酸钠”又名”啊司匹林”就是从柳树中提取的化学物质(现在多为化学合成);最早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是从“金鸡纳霜树”中的提取物,现在我国又从“黄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还有“人参皂苷”、鱼醒草中“挥发油”,银杏树中提取物等等。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有效化学物质。

植物、动物、昆虫等本身就大量含有食物性营养素如:植物蛋白(大豆含量最高)、油脂(花生油丶菜油)、糖、维生素类等等,不一一举例。

不过,既然作为药物,那东西难吃丶难咽,而且成份复杂有些化学成份是有毒的,是药三分毒嘛,有副作用的,吃“中药”者也是迫不得已。


资料完善度低


中医药以治病为主旨。医学关系性命,不讲虚的,要实际。中医药以部分中药品种其中含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抗原虫,支原体药物成分。有的中医药抗菌,抗病毒疗効优于抗生素,且毒副作用轻于抗生素。有些中药虽然不含抗菌,抗病毒成分,但是含有刺激性植物激素,类人体性激素,维生素,矿物质。可认调节人体酸碱平衡。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及胰岛素类物质,有调节提高自身免疫系统功能,自身修复功能,新陈代谢功能,及生育,性功能。有加强造血功能,促其白细胞,血红细胞再生。有的药类有溶血,凝血功能。有的中药对某一脏腑器官,有独特敏感。等还有许多特异功能。这是己经得到验证的効应。应用中医药治病养身,必须充分了解每一种药物所含物质成分,才能起到有的放矢,精准用好,用活中医药。中医思想,如李时珍说:窥天地奥妙,而达造化之极。


无忧草2775


中医治疗和食疗还是有区别的,中药治疗在内经中已经提出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七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食疗应该属于谷肉果菜类。一些食药同源的都是这类。

中草药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供给,但是完全依赖中草药供给能量是不可取的,必须依靠正常饮食供给。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问题,中医包括中药,针灸,推拿,艾灸,按摩等等!再说药就是药什么药食同源都是保健品之流造成的说法,再说中药不可能给人体增加全部营养素,所谓营养素是西方医学引进,所谓的维生素类,现在医学进步很快,但是有些病也没有攻克,所谓的慢性病西医和中医一样,都要坚持服用一阶段!如果天天吃药任何人也受不了,只能让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