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應該選擇放手,讓他從實踐中得到成長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但父母並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孩子總要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獨立地面對社會上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

父母不要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應該選擇放手,讓他從實踐中得到成長

我鄰居家的孩子明明的今年9歲了,他的爸爸是一個籃球教練,對籃球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此生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獲得省級以上的獎。兒子出生以後,他就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他絲毫不顧及明明的想法,天天逼著他練籃球。現在,明明對籃球可謂是是深惡痛絕。明明跟他爸爸說了很多次,但是他爸爸也沒有絲毫改變。前些天在體育課上,老師讓大家嘗試打羽毛球。明明對羽毛球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回家就讓他媽媽幫他買了一副羽毛球拍。經常和同學出去打羽毛球,這樣他打籃球的時間就大大減少了。明明的爸爸很生氣,一怒之下就把他的羽毛球拍丟掉了。明明原本就對爸爸有很多不滿,只是一直積壓在心裡,這一次是徹底爆發了,把家裡的籃球拿出去扔了,還和他爸爸大吵一架,離家出走了。

明明的爸爸喜歡籃球沒有錯,但是他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愛好,不可能一直按著家長的想法走下去。有一句話叫“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團聚,唯有父母之愛指向別離。“家長可以在一些事情上給予孩子建議,但絕不可以替孩子做決定。

父母不要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應該選擇放手,讓他從實踐中得到成長

總是替孩子做決定,孩子是無法獨立的!

1、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依賴性。

當孩子的一切都是由父母包辦的時候,孩子就會不自覺的依賴父母。人們常說,二十一天養成一個習慣。家長替孩子包辦一切的時間可不止二十一天,慢慢地由父母決定一切就會變成孩子的習慣,而且這種習慣也會在天長地久之中融入到了孩子的骨子裡,就是孩子日後想擺脫恐怕也擺脫不了了。

2、孩子會缺少主見。

許多家長喜歡替孩子做決定。小到穿什麼樣的衣服,吃什麼樣的飯,大到上什麼大學,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由父母決定。父母替孩子決定好了一切,孩子也就沒有了選擇的餘地,只能乖乖的順從父母,這樣孩子也就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話語權。如果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決定,受父母影響,他們就會變得依賴父母。就沒有勇氣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也就是變得缺乏主見。

3、孩子得不到鍛鍊。

家長不可能庇護孩子一輩子,孩子總要踏入社會,面對風雨。這個時候,就是考驗孩子能力的時候了。如果孩子的一切都是由父母包辦,那麼就等於孩子一直生活父母的羽翼之下。這樣的孩子就像是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打磨。而且家長也不可能一直保護著孩子。所以,家長要學會放手,放孩子自由的飛翔,讓孩子在風雨不斷地打磨自己。,要讓孩子接觸社會。在社會中歷練自己。

家長替孩子做決定的初衷一定是為了孩子好,是怕孩子做錯決定,走錯路,毀了自己的一生。但是,這漫漫人生路,最終還是要靠孩子自己走完的。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引導孩子,但絕對不能代替孩子。否則,就不是幫助孩子,而是害孩子了!

父母不要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應該選擇放手,讓他從實踐中得到成長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促進孩子的成長。

為什麼要說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實踐有什麼重要作用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於孩子來說,實踐是積累經驗的最佳方式。中國有句古詩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由此可見,實踐的重要作用。我們如果要了解一件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親身經歷。只有真正經歷過,才能瞭解其中滋味。只有真的體驗過,才能知道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孩子在實踐之後,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加以彌補,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怎樣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首先要發現自己的不足,彌補自己的短處。在實踐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自己的短處。尤其是孩子,他們的的短處很容易在實踐中暴露。而當在發現自己的短處之後,應該及時採取措施,彌補自己的不足。其次,還要學會總結。只有真正體會了,才有發言權。不是實踐完了就結束了,要在實踐之後進行總結,積累經驗,總結教訓。避免在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誤。對於孩子來說,實踐實際上就是一次經驗的積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家長要重視實踐的作用。有些事情,無論家長說多少遍,孩子都不會相信。既然這樣,還不如家長主動放手讓孩子去經歷。只有嘗試過了,只有經歷了失敗,孩子才會明白家長的良苦用心。口頭教育永遠趕不上親身經歷。

父母不要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應該選擇放手,讓他從實踐中得到成長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該如何做呢?

1、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但不能替孩子做決定。人生是孩子的,無論好壞,都需要他們自己走完。家長可以在恰當的時候給予孩子一些幫助,可以引導孩子,但最終的決定權一定是在孩子手裡的。家長絕對不能替孩子決定,尤其當孩子面臨巨大抉擇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提供一些建議,但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選擇。

2、父母要學會放手。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的懷抱,獨自面對風雨。在這個時候,孩子如果什麼都不會的話,又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呢?家長要學會放手,要讓孩子在風雨中成長起來。父母只能庇護孩子一時,只有自己有能力了,才能真正立足社會。

3、父母要聽取孩子的意見。孩子長大了,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家長和孩子發生矛盾了,家長要以孩子的想法為先。畢竟,人生是孩子的,他們有權做出自己的決定。

家長不可能一輩子替孩子包辦一切,孩子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家長不可能苛求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過完一生。既然早晚都是由孩子掌握自己的人生。那麼,家長為何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呢?

父母不要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應該選擇放手,讓他從實踐中得到成長

家長喜歡替孩子做決定,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嗎?您還有教育孩子的好方式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