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来躲避台风灾害的?从明清时期广东地区入手来分析

台风灾害的存在,严重危害到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自古以来沿海人民就一直在与台风灾害做斗争,因此也产生了许多预防措施,今天我们以

明清时期为节点,分析了解下明清时期沿海人民是如何预防台风的。

一、台风危害巨大,沿海人民畏之如虎

明清时期,沿海台风频率高,强度大,危害甚大。据史料记载, 洪武二十三年,七月初一,飓风。扬沙拔木,漂没三州,一千七百家尽葬鱼腹。崇明沿沙庐舍尽没,民溺死十之八七。松江府溺死二万余人。

清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一,大风潮,暴雨如注,二更余忽海啸......漂没海塘数千丈,淹死十万余人。清光绪三十一年,“台风暴雨,海溢,城市街巷尽淹......沿海民房尽毁,淹毙万余人”。可见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是不分朝代的,在人口比较少的古代,每次台风都会让许多城镇几乎绝户。

古人是如何来躲避台风灾害的?从明清时期广东地区入手来分析

二、民间人们预防台风的主要方法

这样一来,预防台风就成为了每朝每代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但在科技发展落后的古代古人也只能考自己的经验来躲避台风,祈福保佑、观看天象、修建海堤,加固房屋等是当时的主要手段。

明嘉靖十七年,知府洪富“因飓风频年煽害,乃即海岸为坛祭之”。广东那边遍布类似的场所祭坛就有很多,比如妈祖庙、天后庙等等,其中祭祀妈祖娘娘最为普遍。祈福祭祀这类封建迷信的做法在现在看来显得滑稽可笑,但那又如何呢?科技落后的时代,那时候的人民面对台风大多怀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无力感与恐惧感。烧香拜佛祭祀神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其实当时的人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经验,对台风的发生的规律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其实明清时期的灾害监测预报水平也已经有了显著提高,明代农学家徐光启是是明朝著名的天文气象学家,主张利用气象知识来预防台风。明代的《东西洋考》和清代《元明事类抄》等书中就记录了针对海洋气候监测预报的内容。

古人是如何来躲避台风灾害的?从明清时期广东地区入手来分析

在东南沿海地区古代流传着的一些谚语,例如“断虹现,天要变”,“六月北风水浸鸡宠”,“一斗东风三斗雨”这些都是古代台风来临时的预兆,台风来之前,沿海地区会出现鱼类上浮,鱼虾惊吓乱窜等怪异现象。

清嘉庆年间的《雷州府志》记载“飓风则芒种以后,立冬以前数月皆有。”《吴川县志》记载“夏秋之交,常多飓风”。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广东人民对台风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了解到了台风发生的时间段。当时的人民可以在台风到来之前做好预防台风准备。

观测天象预测台风虽然比较科学,但天气千变万化,这种方法的准确率并不高,否则也不会出现如此多的死亡情况。

古人是如何来躲避台风灾害的?从明清时期广东地区入手来分析

三、政府的预防措施

古人面对台风要想提前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灾后救助才是更为切合有效的手段,所以历朝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堤修建与维护,

比如洪武四年,“同知府余麒孙、海康知县陈本、遂溪知县王渊协议修筑堤岸。”明代广东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堤修建工程,珠江三角洲以筑堤围为主,整个明代270多年共筑堤围181条,总长度达22万丈,超过宋元两朝400余年所筑堤 围近一倍。其中较有名的是高要的水矶堤和地跨高要、四会、南海三县的丰乐大堤。

雷州还修筑海堤,以“御捍咸潮”为保护沿海堤坝,人民会在堤坝上面种植防护林用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功能,根据《南海县志》记载

“河工护堤之法,其一栽柳......”可见当时种植防护林已经成为预防台风的一种手段,在堤坝上面种植防风林既可以巩固堤坝也可以预防台风。

古人是如何来躲避台风灾害的?从明清时期广东地区入手来分析

台风暴雨带来的洪水往往会造成房屋倒塌,所以房屋修建选址和加固房屋、城垣、等建筑物就成了预防台风的一种必要手段。同时当时的人民普遍通过蜃灰等建筑材料加固房屋建筑。蜃灰实际上就是生石灰。道光年间

《阳江县志》记载“......多用筒瓦涂以蜃灰,防飓风也”。

台风灾害一旦发生,严重的时候会激起民变、暴乱。甚至会动摇国本,东南地区是明清时期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全国税收一半在东南地区,政府为更好的稳定东南地区,预防台风、减少灾情制定了不少相关的政策,

1、明代政府要求全国各州县官吏每月要向中央呈报雨情,清代除了要求各地每天做好记录外,向政府呈报外,还统一了测量雨量的工具。引入西方技术,建立观象台等机构。

2、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农业种植离不开水利工程,沿海地区的水利工程修建,能够极大的保护农田,避免被淹。保证东南沿海地区的财政稳定。政府设置专门的水利官员负责水利工程建设,鼓励人民呈报有关水利建设的意见,派遣专业人才指导水利工程修建。

3、清代专门开办了水利学校,培养水利方面的人才。明清时代出现了不少水利人才比如清代康熙年间的张鹏翮,明代的白英等。

古人是如何来躲避台风灾害的?从明清时期广东地区入手来分析

四、总结

明清时代人们用来预防台风的手段看是很多

,也很科学,但效果方面往往差强人意,毕竟当时的社会条件来说,要比较有效的预防台风还是十分困难的,灾后的救助工作反而是大家活命的主要依靠,明清的救助措施主要有:赈济、抚恤、借贷等措施。

但流程却过于繁琐,首先官员去实地调查受灾情况,然后呈报督抚、督抚再上报朝廷、最后朝廷才开始赈灾,但等赈灾文书下达到地方后,往往已经太迟了。如果遇到朝代腐败、贪污横行,那更是千里白骨,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与自然的斗争史,以前如此,往后也将如此。

参考文献

《东西洋考》

《吴川县志》

《雷州府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