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栽培技術

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冬瓜是一種低投入、高產出、好管理、耐貯運的蔬菜品種,而玉米不僅是高產穩產和糧飼兼用型作物,還是重要的工業生產原料。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技術,是指在冬小麥播種時預留套種行,在冬小麥生長中後期套種冬瓜,並在收穫後直接點播玉米的一種栽培模式。

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栽培技術

冬小麥面積大,常年種植面積243萬hm2,而江淮之間主產區一直以“一麥一稻” 模式為主,傳統二元種植結構的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益低下,特別是在易旱山丘區冬小麥接茬水稻,常因乾旱使水稻產量蒙受損失。來安縣位於江淮分水嶺上,年均降水1 014 mm,日照時數2 190 h,年均大於10 ℃的有效積溫4 900 ℃左右,農作物種植一年三熟不足,兩熟有餘。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探索冬小麥立體套種模式,以“早瓜菜、早玉米、早甘薯、早花生、早棉花”等“五早”作物與冬小麥間套複種模式曾聞名全省。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技術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溫光、水熱、耕地資源,增加複種,提高土地產出效率,而且也能解決焚燒小麥秸稈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還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基於此,筆者對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各技術環節進行了總結,旨在為該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栽培技術

1 小麥套種冬瓜

1.1 小麥播種

冬小麥選擇高產、抗病、抗倒伏的春性或半冬性品種,生育期不能太長,否則影響下茬作物生長,一般在240 d之內。來安縣以品種揚麥25、皖麥68、鎮麥9號、寧麥13為主,保證翌年6月中下旬收割騰茬,為冬瓜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

小麥的播種時間與常規種植的播種時間一致,建議適期內能早則早。江淮地區的播種時間半冬性品種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旬,春性品種一般在10月下旬。小麥種植前要及時進行整地,方法與小麥常規種植整地相同,並且結合整地施足底肥。小麥播種時,播種量要比常規栽培播種量減少1/5。播種時,根據小麥播種機與收割機的寬幅情況確定小麥播種的幅寬,一般每播種幅寬4 m的小麥,預留出寬1.0~1.5 m的冬瓜種植行,並在預留行中間開挖寬30 cm、深度在25 cm左右的畦溝,便於種植冬瓜後進行田間排水和灌水。

1.2 小麥田間管理

在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的栽培模式中,小麥的田間管理與常規栽培基本相同,主要是追好返青拔節肥,澆好抽穗灌漿水和“一噴三防”。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麥整個生長期間要注意防倒伏,尤其是在小麥拔節期應該適當控制肥水,使小麥莖部節間粗壯,避免發生倒伏。對於生長過密過旺,有倒伏可能的小麥苗,在小麥拔節初期可用0.2%~0.3%的矮壯素溶液噴施植株 1~2次,從而增強小麥的抗倒伏能力[2 ]。

1.3 冬瓜育苗

下年3月底至4月初,在進行小麥田間管理的同時開始準備冬瓜育苗工作。一般要選擇優質、高產、抗病、市場緊俏的優良品種,以生育期100 d左右的晚熟品種為佳,來安縣一般選擇品種四季粉皮冬瓜、粉雜2號、青雜2號、廣東黑皮等[3 ]。

冬瓜一般採用大棚內套小拱棚的方式進行營養缽育苗。冬瓜種播前一般要進行催芽,先用55 ℃左右的溫水浸泡12 h後撈出,用紗布包起來,甩幹多餘水分,然後放入塑料袋中保溼,放到恆溫箱中,設定溫度30~35 ℃。在恆溫箱裡要將種子均勻攤平,保證種子受熱均勻,每隔10~12 h翻動1次種子,並且適當補水。一般2~3 d後即可萌芽,可將已經萌發的種子取出播種。

播種前1 d要將營養缽中裝入事先配製好的營養土。營養土一般用未種過瓜類的耕層熟土與腐熟的牲畜糞按照體積比3∶1的比例充分混合,然後在每100 kg混合土中加入草木灰4 kg、尿素2 kg、磷酸二銨2 kg,弄細混勻後過篩,除去雜草、石塊等異物即可。將營養土放入營養缽中,均勻擺放到大棚內畦上,澆透水。播種時芽尖向下,蓋籽土深度2~3 cm,一般每個營養缽放入1粒發芽的冬瓜種子,再加蓋小拱棚保溫。

冬瓜播種後至出苗前,要每天淋水1次,淋水不宜過多,只需要保持土壤潮溼即可,以防漚種爛根。育苗期間如果遇到寒冷天氣,淋水應在10:00時左右進行。若於下午或傍晚淋水,很容易引起低溫,造成幼苗發育不良。一般經過4 d左右的時間,冬瓜幼苗即可破土而出,這時應該適當控制水分,保持營養土呈半乾半溼狀態,使瓜苗穩健生長。此外,要掌握好棚內溫度,一般夜間棚內溫度應該控制在16 ℃左右,白天控制在22 ℃左右,如果溫度超過35 ℃,要及時揭去小拱棚上的薄膜,以利於育成強壯的瓜苗。

1.4 冬瓜苗移栽

當冬瓜苗齡達到30 d左右、秧苗長出3~4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到冬瓜預留行內。冬瓜苗的移栽工作一般從5月初開始,到5月15日前結束,這時距離小麥成熟還有近30 d的時間,不會與小麥收割時期的用工發生衝突。

一般在4月底、冬瓜苗移栽之前,要在冬瓜預留行內用尿素150 kg/hm2與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25 kg/hm2混合進行溝施,然後用土覆蓋。每個冬瓜預留行一般定植2行冬瓜。移栽前,首先在預留行畦溝的兩側分別覆蓋幅寬為70~100 cm的地膜,地膜兩邊用土壓實,然後分別在地膜上打孔,每幅地膜在中間位置打1行,冬瓜苗的株距一般為0.8~1.0 m,行距約為50 cm。移栽時,一般選擇有3~4片真葉,葉片青綠、肥厚,2片子葉健壯完好,下胚軸短粗,根系發達,根色潔白,無病蟲為害的壯苗進行定植。移栽結束後對冬瓜幼苗要澆足定根水,最後用土將幼苗四周壓實,以地膜開口處不漏縫隙為宜。在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栽培模式下,一般定植冬瓜苗4 500株/hm2左右。

1.5 冬瓜苗栽後管理

在冬瓜幼苗的整個緩苗期,要注意觀察冬瓜苗的成活情況。如果發現死苗,一般選在陰雨天或晴天傍晚進行補栽。此後應注意不能使膜內溼度過大,以免造成漚根。只要在蓋膜時土壤溼潤,一般移苗後20 d內不需要澆水。待幼苗團棵後進行打頂,促使冬瓜苗發側枝,以利於培養結果枝蔓,增加冬瓜的產量。

1.6 小麥收穫

冬瓜苗移栽後30~40 d小麥進入收穫期,此時冬瓜苗的主蔓長度在80~100 cm,長的甚至超過100 cm,頂端攀附到小麥秸稈上。因此一般要求小麥最好在6月25日前收割結束,以儘早騰茬,為冬瓜植株生長提供有利的條件。

收割小麥時,一般採用聯合收割機收穫,收割機的寬度不要超過小麥種植幅寬。收割前,要將攀附在小麥秸稈上的冬瓜秧苗扯下,理順並放於冬瓜預留行,以免收穫機械壓傷或割傷冬瓜秧。麥茬預留的高度一般要求在20 cm左右。機械收穫時,將收割下的小麥秸稈粉碎後均勻地鋪在麥茬地裡,收穫結束後不需要翻耕,及時將冬瓜的瓜秧朝麥壟方向理順,使瓜秧搭在麥茬上,避免植株之間相互遮光。隨後結合澆水,對冬瓜苗追施促苗肥,一般採用穴施的方法,追施尿素150 kg/hm2即可。

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栽培技術

2 冬瓜套種玉米

2.1 玉米播種

小麥收穫後,再對冬瓜進行一段時間的精心管理,同時搶時搶墒播種玉米。玉米一般要求選擇豐產高產、大穗型的品種,來安縣主要選用品種農大108、皖玉708、掖單22、登海652號等。

玉米一般採取麥茬地直播的方式,直播密度不宜太大,否則在玉米生長後期,由於植株生長旺盛,遮蔭過多,會影響冬瓜的通風透光,降低冬瓜的產量和品質。一般在寬4 m的麥茬地中間點播4 ~6行玉米,行距50 cm,株距30 cm,密度30 000~52 500株/ hm2,這樣玉米與冬瓜之間互不影響,反而會充分利用邊際效應,提高玉米產量[4 ]。

2.2 玉米出苗後的田間管理

玉米種子播種後正值高溫天氣,蒸發量較大,播後要澆水,一般3~5 d即可發芽。玉米出苗後,生長到3葉期時進行間苗補苗。幼苗長到5~6片葉子時進行定苗,去除弱苗、病苗、蟲苗,留下壯苗、勻苗。幼苗長到6~7片葉子時,要及時追施促苗壯稈肥,防止冬瓜生長過快,影響玉米幼苗的生長。一般在下雨前追施尿素225 kg/hm2、普通過磷酸鈣300 kg/hm2進行逐株點施。等到玉米植株進入喇叭口時期,要結合澆水追施穗肥,一般追施尿素90~135 kg/hm2,鉀肥120 kg/hm2左右[5 ]。

此外,在玉米苗期,要做好粗縮病、玉米螟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因套種導致病蟲害加重。玉米粗縮病主要是由帶毒灰飛蝨吸吮玉米植株汁液時傳毒所導致的一種病毒性病害,一般在玉米5~7葉期用3%啶蟲眯乳油450 g/hm2,加入20%病毒克乳油1 500 mL/hm2兌水6 750 kg均勻噴霧,或者使用2.5%撲蝨蚜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6~7 d噴1次,連續噴施2~3次,可以起到很好防治效果。防治玉米螟可以用10%辛硫磷顆粒劑30 kg/hm2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進行丟心。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同時,不能忽視田間雜草的危害,冬瓜、玉米田間雜草很多,如馬唐、牛筋草、狗尾草、藜、蓼、馬齒莧等,儘量採用人工拔除的方法,以免使用化學除草劑會對冬瓜秧造成傷害。

2.3 冬瓜開花結果期的管理

在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的栽培中,冬瓜一般不採用支架,而是讓植株爬在小麥茬上生長,這種栽培方式管理較為簡便、省工。

冬瓜苗定植到大田後60 d左右的時間進入開花期。冬瓜是雌雄同株異花,在開花期,若沒有足夠的蜜蜂等昆蟲媒介傳播花粉,就要對雌花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冬瓜的座果率。人工授粉要求在7:00 — 8:00時進行,該段時間雄花的花粉比較多,一般超過9:00時花粉容易散落,授粉成功率就降低很多。授粉時,選擇新開放的雄花,摘下後,將雄花與雌花接觸,使雄花的花粉塗滿雌花的柱頭。

一般每株冬瓜苗選擇健壯的側枝保留4~5根,待枝蔓上的冬瓜坐果後,要及時進行疏果。疏果時,選擇瓜形均勻、果蒂較短,且沒有病蟲為害的幼瓜,才能培植出碩大的冬瓜,一般保證每個側枝保留3~5個果實即可。選定好幼瓜的枝蔓再伸長10節後,要將側枝枝蔓頂部摘除,以集中養分供應幼瓜的生長。另外,在冬瓜果實的生長膨大期,要確保每個果實下面都有小麥秸稈作為鋪墊,這樣可以避免果實與土壤直接接觸,造成果實腐爛或被地面害蟲蛀食。

冬瓜生長期長,需肥需水量比較大,尤其在結果以後需要充足的肥水。一般在疏果定瓜後15~25 d內連續追肥2~3次,以促進果實膨大。第1次追肥在結瓜初期,根據秧苗長勢情況追施尿素105~150 kg/hm2作為膨瓜肥,採用穴施的方法,或者將肥料環施在冬瓜植株的周圍。當瓜秧上第1個瓜長到拳頭大小時,根據瓜秧的生長情況追施第2次肥,追尿素90~120 kg/hm2。第2次追肥需慎重,瓜秧上沒有瓜時不能追肥,防止瓜秧旺長而不結瓜;如果發現瓜秧生長過旺,可噴施150~180 mL/hm2助壯素控制旺長。

冬瓜雖然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是在冬瓜果實發育膨大期要注意及時灌溉。一般情況下,冬瓜秧坐瓜後10~15 d澆水1次,以保證冬瓜生長髮育有充足的水分。若在結瓜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應注意及時排水,避免田裡有積水。

冬瓜由於葉片和枝蔓都密生茸毛,因此與其他作物相比抗逆性較強,除苗期以外,其他生育期間一般不用防治病蟲害。如果蟲害比較重,可以選用一些低毒農藥,防治方法與冬瓜常規種植田塊一樣,需要注意的是,在冬瓜採收前的20 d應禁止使用任何化學農藥[6 ]。

2.4 冬瓜的收穫

冬瓜從授粉成功到成熟,大約需要35~40 d的時間,一般在7月的下旬進入採收期,可根據市場行情分批採收。成熟的冬瓜,黑皮類型品種果皮呈暗綠色,粉皮類型品種果面出現白粉,且果皮上的茸毛消失。一般用於貯藏的冬瓜要選擇生理成熟的果實,例如大型的冬瓜,一般要在花凋謝後幼果生長40 d以上再進行採收。採收時,在果柄處附帶1段莖和1片葉子一併剪下,貯藏在陰涼處。此外,採收時要避免陽光曬燙,因為曬燙的冬瓜貯藏時很容易腐爛。在整個採收和貯藏的過程中要做到輕採、輕放、輕運,儘量避免把瓜碰傷或震傷。

2.5 玉米收穫

在冬小麥套種冬瓜接茬玉米栽培中,玉米的採收與常規種植採收的時間大致相同,一般在10月上旬。由於冬瓜的結果期比較長,一般從7月份開始可以持續到9月底,甚至10月初,因此玉米全部採收結束後秸稈要繼續留在田裡為冬瓜遮蔭,待冬瓜全部採收結束後再將冬瓜秧和玉米秸稈全部清除。


原文選自龍源期刊網:甘肅農業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