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抗衡BAT?國內上市公司僅此一家

過去十年,BAT無疑是統治中國互聯網領域的三座大山。誰能與之抗衡?三大門戶廉頗老矣,美團、小米差點意思,京東、拼多多也稍遜風騷。很多人都覺得,再也不會有哪家企業,能撼動BAT的先發優勢。

然而,隨著以智慧零售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有那麼一個正在崛起的“挑戰者”已經變得不可忽視。無論從歷史稟賦,還是成長環境來看,它都顯著與眾不同,它獨特的競爭優勢,哪怕是BAT,都難以與之媲美。

上世紀90年代,它以線下家電零售起家,2009年,它在巔峰期主動開啟互聯網轉型。一路走來,它不僅在線下戰敗了國美、大中等老對手,還頂住了互聯網的衝擊,徹底完成了轉型,實現了雙線融合發展和多元化佈局。

它就是蘇寧,從線下時代,到線上時代,再到雙線融合時代,在零售業的變遷中,它始終立於潮頭。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它究竟做對了什麼?

誰能抗衡BAT?國內上市公司僅此一家

/ 01 /

衝破束縛,巔峰期主動開啟互聯網轉型

2009年,深耕線下家電零售近20年的蘇寧,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時刻,不僅營收一舉突破500億大關,還一舉超越老對手國美,坐上了行業的頭把交椅。不過與此同時,以阿里和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零售,也開始蓬勃發展,對傳統線下零售不斷造成衝擊。

短暫的欣喜之後,蘇寧再次面臨抉擇。是堅守線下?還是轉型線上?前者是把握當下,後者是佈局未來。在這個岔路口,張近東和他的蘇寧沒有任何猶豫,果斷的選擇了後者。不到一年時間,蘇寧易購上線。

可以說,面對互聯網的衝擊,在中國傳統的重量級企業裡面,沒有誰比蘇寧的變革來的如此之快,如此徹底。不過,真正的轉型之路,卻充滿挑戰。

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不僅產品迭代速度快,新模式不斷湧現,而且這些企業一開始就是資本+技術雙重驅動,它們可以通過多輪的不斷融資“瘋狂燒錢”,以跑馬圈地迅速做大,形成行業壁壘後,再考慮盈利,它們強調的是“贏家通吃”。

但蘇寧的成長路徑卻有所不同。一方面,蘇寧是以零售起家的國內上市公司,必須首先考慮利潤,一旦連續虧損,不僅有負於投資者的信任,還可能面臨退市風險。另一方面,已經是線下巨頭的蘇寧,不可能像初創的互聯網公司那麼“輕盈”,它負重前行,自我革命。

因此,在轉型初期,外界對蘇寧始終抱有質疑,有人說實體必死,也有人說蘇寧是在左右手互博。但蘇寧不為所動,始終強調細水長流、穩紮穩打。張近東一直強調,“零售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同時,蘇寧展現出了強大的資產運營能力。在轉型的過程中,雖然也有過業績下滑的陣痛,但卻始終保持盈利,雖然也開展過融資,但更多還是靠自身“造血”。在國內資本市場監管規則下,實現了擴大戰略投入、業績穩健增長與維護股東權益之間的平衡。

就這樣,雖然異常艱難,但蘇寧的電商業務卻茁壯成長,如今,早已躋身國內電商陣營的第一梯隊。同時,完成了互聯網轉型之後的蘇寧,業績也再次駛入了快車道,特別是近兩年,發展非常迅猛。

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如今的蘇寧,已經完成了全場景、全品類、全渠道的零售佈局,擁有了多業態部署、多層次渠道網絡佈局、近場數字化基礎設施搭建、大數據場景OS平臺,以及全域全時的物流網絡。

在以智慧零售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時代,這是蘇寧獨特的競爭優勢。

/ 02 /

堅定前行,“變與不變”構建獨特競爭力

從一家傳統線下零售企業,到成為比肩BAT的互聯網企業。蘇寧的轉型成功,在國內上市公司中,無疑具有極高的樣本意義,其核心在於它的“變與不變”。

不變的是對零售本質的堅持,沒有盲目跟隨互聯網公司戰略,始終堅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首先是門店,雖然積極向互聯網轉型,但過去多年裡,蘇寧始終沒有放棄線下門店的拓展。除了傳統的3C門店,還先後打造了大型的蘇寧廣場,以及下沉端的蘇寧小店、零售雲店。此外還大手筆收購了萬達百貨和家樂福中國,在百貨及快消品類上,補足了最後的場景拼圖,形成了從一二線城市到縣鎮農村市場的全面覆蓋。

此外,蘇寧還有極物、紅孩子、汽車、體育、影城等垂直品類業態以及生活幫、有房等生活服務。在內容服務方面,PP體育是擁有最多版權的賽事直播運營第一平臺,另有PP視頻、龍珠直播、當貝市場等內容場景。同時,在社交營銷領域,蘇寧還打造了蘇小團、蘇寧推客等一系列工具,助力消費者可以更精準觸達所需產品。截至今年上半年,蘇寧的全業態門店數量已經達到13000多家,自營門店物業面積698.7萬平。相比阿里、京東等互聯網零售企業,這些線下流量門戶和入口的建成,成了蘇寧最大的優勢。

其次是物流,蘇寧一直堅持自建為主。截至今年三季度,蘇寧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達到1105萬平方米,其中自營佔比超過80%,遠高於同業對手,形成了強大的供應鏈支撐能力。相比於租賃模式,自建倉儲一次性投入更高,但長期來看,一路高漲的租金,其實導致租賃模式的綜合成本不斷攀高,而自營模式下,固定投資的成本佔比越來越低,相關物業越來越增值。

當互聯網企業拿著融資來的錢,以摧枯拉朽之勢殺入價格戰之時,蘇寧卻更願意將資金投入那些短期內不見成效,但是長期來看卻能真正改進零售行業效率的地方。這同樣為蘇寧構建了核心競爭力。

誰能抗衡BAT?國內上市公司僅此一家

變化的是積極擁抱互聯網技術,取長補短,用技術優化零售供應鏈,重構“人貨場”。在始終堅持零售本質發展的同時,蘇寧也在銳意創新,擁抱互聯網科技,用技術推動消費場景融合。

近幾年,蘇寧持續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2018年技術研發投入超100億元,領先於聯想、小米等科技企業,直逼中國互聯網三巨頭BAT。這些科技上的高投入,直接體現在消費體驗的升級上。

比如蘇寧極物,從用戶體驗出發,打造了休閒餐飲、3C數碼、生活家居為一體的沉浸式生活空間,實現了消費場景的再造。依託蘇寧智慧零售雙線融合的場景化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消費者更加便捷地瞭解商品及價格信息,還可以有效提升門店經營效率。

誰能抗衡BAT?國內上市公司僅此一家

即便是近日大火的區塊鏈技術,蘇寧也早有佈局。早在2017年,蘇寧金融研究院便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近日,蘇寧區塊鏈平臺更是成功入圍國家網信辦公示的第二批備案企業。這種對前沿技術的探索,體現的是互聯網行業“頂流”們的戰略眼光和競爭實力。

不變是堅守,變是雄心,堅守+雄心=迄今為止中國雙線融合最好的智慧零售服務商。這是蘇寧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蘇寧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