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千萬別再對孩子說這句話了

「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心思沒用在學習上」;

「孩子腦子非常靈,要是再努力一點,考個好大學肯定沒問題……」

雖然被批評了,但是與批評相比,「聰明」這個詞,還是會讓人有些沾沾自喜。因為,它更像是高級別的讚揚,讓人有一種優越感。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千萬別再對孩子說這句話了

1.為什麼我們喜歡誇孩子聰明?

在父母的心中,自家孩子永遠都是聰明的。

有孩子的家長在一起聊天,三兩句過後必定開始誇娃:

我兒子2歲就會背《三字經》了;

我女兒3歲,已經認識100多個漢字了;

我兒子6歲,100以內加減法都會算了……

這些話想要表達的意思,無非就是:你看!我家孩子多聰明。

難怪有人會說,家長看自己的孩子,都是不太理智的。

雖然是一句戲謔,卻也道出了這樣一個事實:大多數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有天分的,所以喜歡別人誇讚孩子。


2.誇孩子「聰明」,是一劑麻醉藥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這句話,更像是一劑麻醉藥,容易讓孩子固步自封。

表妹的兒子從小就很聰明。上初一那會兒,不管是老師還是身邊的人,都覺得他以後上重點高中肯定是十拿九穩的。

可後來,這個經常被誇的孩子變得越發驕傲起來,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及時完成,每天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電視。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些太簡單了,我稍微用點功就趕上了。

可是如今都已經初三了,成績早已從班裡的前幾名滑到中下游了。表妹為此焦急得要命,可兒子仍然不當回事。

那些喜歡標榜自己「聰明」的孩子,早已經習慣了維持現狀,又怎麼會輕易做出改變呢?


3.為什麼「聰明」的孩子反而退步了呢?

這是因為被贊聰明的孩子,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

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的天賦如此,想要突破可能很難;另一方面,他們會想要繼續維持自己「聰明」的形象,如果努力了,卻沒有成功,那不是很丟臉?所以,他們寧願懶一點。

阿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一書中,就曾提到:懶惰,其實是人們害怕自己不能出色完成任務而找的藉口。因為,它可以掩蓋自己的無能,別人也不會因此指責自己能力不足。

而願意努力的人,則相信一切都可以通過自身來改變。這種成長型的思維模式,讓他們更樂於迎接挑戰。

可見,誇獎孩子聰明,除了麻醉他們不努力之外,並不能真正地激勵孩子上進。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千萬別再對孩子說這句話了

4.應該如何正確激勵孩子?

既然誇孩子聰明,容易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那麼該怎樣正確激勵孩子呢?

不要拼「天賦」,堅持才是硬道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安吉拉·達克沃在TED演講中,提到那些學霸和最終成功的人,不一定比別人更聰明,而是他們都懂得努力和堅持,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會選擇迎難而上。

所以,與智商、以及一些外在因素相比較,堅持才是成功的關鍵。

孩子如果不能堅持,即使天資再如何具有優勢,最終也會迴歸平庸。

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與結果相比較,過程才是能讓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重要因素。

父母引導孩子注重過程,關注他們的閃光點,並且鼓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挑戰,才能讓他們更好地自我成長。

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堅持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模仿家,他們眼中父母是什麼樣子,未來也會成為什麼樣子。

英國作家約翰生曾說: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

聰明不一定能成功,但努力和堅持,卻能讓孩子離目標更近一步。

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設立目標,陪他一起努力。讓孩子在堅持中,慢慢學會自我管理,也讓他們從中體驗到努力所帶來的成就感。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千萬別再對孩子說這句話了

與「聰明」相比,這才是我們能為孩子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