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早逝,吕后干哭不流泪,张良15岁的儿子道破玄机

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汉惠帝刘盈驾崩,年仅24岁。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悲痛。可是期间发生了一个十分怪异的现象,满朝的大小官员哭得老泪纵横,而当朝太后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母亲却只有哭声不见流眼泪。葬礼结束后,大臣们私下里讨论,可是百思不得其解。一般看一个人只哭不流泪,我们就能知道这人是在装哭。吕后的儿子只有这一个,而且她平日里也很溺爱这个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要说全天下最悲痛的人只有吕后了,那她为什么干哭没有眼泪呢?有一个人看出原因了,这个人就是著名谋圣张良的儿子,15岁的张辟疆。

儿子早逝,吕后干哭不流泪,张良15岁的儿子道破玄机

"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

张辟疆因为父亲张良是开国功臣,虽然只有15岁,已经在汉朝中央出任侍中之职了。侍中在汉朝属于正规官职之外另加的一种官职,在皇帝身边做事。

就在大臣们疑惑不解之际,张良的儿子来了。小孩子先卖个关子,问丞相陈平,陈叔叔,太后只有皇上这么一个儿子,现在皇上驾崩了,太后只哭不落泪,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丞相不答反问道:"何解?"也就是,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张辟疆解说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儿子早逝,吕后干哭不流泪,张良15岁的儿子道破玄机

张辟疆认为原因只有一个,皇上已经驾崩了,但他的儿子都还年幼无法执掌朝政,太后害怕大臣们趁机篡权。接着,他提出了解决方案,你们现在应该请求太后任命她信任的三个侄子为大将军,让他们统领南北军,让吕家的人在朝廷里做官,这样太后就安心了,你们也可以免除祸患。张辟疆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呢?我们看看丞相陈平的反应。

儿子早逝,吕后干哭不流泪,张良15岁的儿子道破玄机

"丞相乃如辟彊计。"

陈平就是"六出奇计"的发明人,他在刘邦夺天下时立下了很多大功,又因圆滑世故在朝中混的如鱼得水。陈平很善于揣摩人心,他认为张辟疆说的很在理,就依照张辟疆的计谋做了。我们猜测一下奇计天才陈平为什么会听张辟疆的计谋?

儿子早逝,吕后干哭不流泪,张良15岁的儿子道破玄机

张辟疆的特殊身份

第一个特殊的地方在于他是张良的儿子。这个时候张良还活着,所以张辟疆的主意有可能是张良的主意。张良太厉害了,简直是神人,连刘邦都佩服他、尊敬他。在刘邦执意废嫡子刘盈立爱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时候,朝中很多大臣极力反对都没能扭转皇帝的心思,正是张良为吕后出谋划策请来的"商山四皓"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刘邦去世的时候张良已经在辟谷,这个时候他应该正在随赤松子仙游。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张辟疆继承张良的优秀基因,又受张良的言传身教,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了善于谋划的本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第二个特殊的地方在于他是侍中。侍中是皇帝身边的人,汉惠帝时期的朝政大权实际是掌握在吕后手中的,那么张辟疆也很有可能是吕后安排在皇帝身边的。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张辟疆就是吕后的代言人,吕后借张辟疆的口来试探大臣们的态度。陈平是不是猜测了这种可能性不好说。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陈平采纳张辟疆的方案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可行的。那么吕后的反应是怎样呢?

儿子早逝,吕后干哭不流泪,张良15岁的儿子道破玄机

"太后说,其哭乃哀。"

太后很高兴,这之后她才放下心悼念儿子,哀伤哭泣。

安葬了惠帝以后,年幼的太子刘恭继位为皇帝,吕后临朝称制,完全掌握了朝政。吕后大封吕氏子弟为王。

吕后先追封了他已故的两个哥哥为王,这两个哥哥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立有战功的,由此开始大封诸吕。吕后的侄子吕台、吕产、吕禄,侄孙吕通都被封了王,已故的父亲也追封为王。封侄子吕种、妹妹吕媭、侄子吕他、吕更始、吕忿为侯。吕后先后分封了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侯。吕后的外甥和外孙也都受封王侯。

吕后还大搞刘吕联姻,把吕氏家族的女儿嫁给刘邦的子孙

儿子早逝,吕后干哭不流泪,张良15岁的儿子道破玄机

与此同时,吕后在朝中铲除异己,罢免了反对吕氏封王的左丞相王陵,重用亲信审食其。在发现少帝刘恭对自己有怨言时,由于担心他长大掌权以后报复自己和吕家,便借口少帝有病废立他的帝位,另立了一个孙子为帝。少帝后来也被杀害了。

直到吕后病危时仍然不忘告诫侄子要牢牢掌握住权力。可是吕后死后吕氏家族还是惨遭灭族。

儿子早逝,吕后干哭不流泪,张良15岁的儿子道破玄机

阅读《史记》,我们很容易发现吕后对政治的执迷。是权力给了她无上的荣耀,给了她护佑儿女以及吕氏家族的羽翼。然而也正是对权力的贪恋,让她从一个柔顺的女儿变成了惨无人道的毒妇,从一个慈母变成了一个掌控欲很强的母亲,间接剥夺了子女的幸福,更是给吕氏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名也好,利也罢,是非成败转头即是空。人性中的善是如此柔弱,而又如此不可缺失。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应该努力保护好本性中的善良不被泯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