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前段時間大熱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勾起了我對明朝那些事的興趣。大明朝300多年在位過的皇帝卻有16位,有13位皇帝葬在北京昌平天壽山,就是大家熟悉的明十三陵。卻有一座你不知道的明帝陵,墓主人雖是皇帝, 可從未坐過一天皇位,他的陵墓叫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純德山的明顯陵。

早上9點,霧濛濛的,一切都籠罩在濃霧中。明顯陵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父親朱祐杬和生母蔣氏的合葬陵墓,建成歷時47年。兩座塋城間以瑤臺相連呈啞鈴狀,形成了“一陵雙冢”的格一陵雙冢,舉世罕見。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10點多濃霧散開,陵區慢慢露出真顏。從顯陵第一道門新紅門進入後,我們將走在一條猶如龍形的通道上。裡面的石子可都是原裝的,原來嘉靖皇帝為了彰顯其父帝王之位,將許多通道修成了龍形,而這一設計,有別於明代所有皇陵,這種通道就是龍形神道,而入口處這段彎曲正是神龍之尾。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陵園內十分開闊, 佔地面積183.13公頃,分外羅城和內羅城,外羅城長 3600餘米,蜿蜒起伏于山巒疊障之中。陵園門分新舊紅門,第一道門叫新紅門,單簷山式建築,紅牆黃瓦,門開三洞。過新紅門是一條御河,御河上有漢白玉石橋三座。當地人講,橋面兩邊的白玉欄杆,有欄板72塊,望柱72根,中間橋的望柱是子母獅蹲於柱頭,非常獨特,兩頭的欄板上雕有一種怪獸,稱靠山獸,十分雄偉壯觀(如今欄杆已被毀)。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石橋後是舊紅門,舊紅門和新紅門是一樣的建築風格。越過舊紅門又是一條河,從大門到墓冢共經過五道石橋,每一座御橋和城門都不一樣。這條河在陵區蜿蜒曲折形成九道彎曲,也叫“九曲御河”,九曲御河是陵區的主要排水設施,其中神道拐了九個彎,九曲河和五道橋,附會九五至尊的含義,向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古人的每一座皇家陵寢的設計都是非常有講究的。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踏進御碑樓,有一塊大石碑,是嘉靖六年樹的“御製睿功聖德碑”,碑文為嘉靖皇帝親自撰寫,讚揚了其父的豐功偉績。御碑樓後,神道兩旁有很多石像生,石像生則是皇權儀衛的縮影。在明代,凡是舉行大典,除文武百官及軍事儀仗排列兩側,還將人工馴養的獅子、大象等動物裝在籠裡,放在御道兩旁,以壯皇威。皇帝死後,需要相同的排場,所以就在陵前設置了石像生。充分顯示了墓主的身份等級地位,也有驅邪、鎮墓的含義。石像生後是欞星門,又叫龍鳳門。欞星門就是《永樂大典》所稱的天門。由六天柱三門四壁組成,在石柱頂端各有一隻獨角獸把守。寓意帝王的靈魂出此門就順利的到了天堂。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走到第五座御橋後,就到陵墓最神秘的地方了。穿過石坊到了一個寬廣的大院,有一圓形池塘,叫內明塘。池塘的水位幾乎與地面齊平。幾百年來水位不枯,一直是個未解之迷。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繞過池塘就到了明顯陵的陵恩門,仿故宮金鑾殿而修。主要是供奉嘉靖皇帝父母神位的地方,也是舉行上陵、祭祀活動重要的場所。可惜經過歷年戰爭的洗禮,這些建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很多石刻等文物被竊走,只剩下部分殘牆。透過這些遺蹟,我們能夠聯想到它當時的輝煌。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明樓是明顯陵的標誌性建築,為重簷歇山式樓閣,是懸掛陵名牌匾和樹立聖號碑的地方。聖號碑身“恭睿獻皇帝之陵”七個大字蒼勁有力是嘉靖皇帝親筆所書。可惜了原來廟堂剩下一片地基。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石五供為象徵性的祭臺,皇帝祭祀時放供品的地方。它的內容包括石香爐、石燭臺、石花瓶和石供案等。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保留最完好的牆壁——明顯陵雙塋城照壁,在光影中隱約透露當時的金碧輝煌。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後面還有皇后陵,其影壁就完全殘破不堪了。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繞著兩個墓冢走了個“8”字型的圈,之間用很長的平臺連接起來稱為“瑤臺”。 兩座隱密的地下玄宮由瑤臺相連。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明朝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明顯陵以其優美的環境風貌、精巧的佈局構思、獨特的陵寢建築、豐富的地下寶藏及其珍貴的歷史價值而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