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乐亭|第6期|「游子寻踪」王玉祥与传统诗词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会刊第6期

编者按:文章内容仅作文化交流用,不代表本自媒体观点

读乐亭|第6期|「游子寻踪」王玉祥与传统诗词

题图为王玉祥旧照,来自网络,仅为配图

目前报刊上写“大腕”的笔墨不少。“腕”既“大”,自应多写;但翻来覆去,便失掉了新鲜感。何况沙漠远地渥洼池边产良马、南海深处蕴明珠,因此,我要写青年诗人王玉祥。

玉祥君和我是忘年交。初读他的诗,即感到笔力老健,才情横溢,叹为奇才。后来收到他的诗词集《天雨花集》,真如沐浴一天花雨,心旷神怡。

诚如李汝伦先生在《天雨花集》序中所称,玉祥的诗“蕴藉沉厚”而“不乏辛辣”,“所作多俊语清词,理致森严,已经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堪称当代中青年诗作的佼佼者”,所以,他的诗曾荣获河北省最权威的“省文艺振兴奖”,并曾获“首届中华诗词大赛”奖和“海峡两岸迎春诗赛”奖,随之,诗名日振,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他的组诗《丙辰清明漫忆》,是当年许多同类篇什中的优秀之作。“出鞘霜锋伴泪磨,拼挥热血斩阎罗。千军缟素闻征鼓,道是悲歌亦凯歌。”勾画出当年天安门前花山人海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悲壮场面,至今读来犹欲痛哭。正如于穷阴见到春生,于子夜见到天明,这里于悲歌听到凯歌,一笔探到历史的心声,极有力度。玉祥时时以犀利的眼光洞察社会,以深练的诗笔干预生活。其《门外论文十八绝句》有云:“纷纷说爱逐时髦,卿我喁喁漫自聊。知否梨花风月外,炎黄崛起正狂飙。”这里臧否时下某些文艺作品的侈谈爱情至上和渲染醉生梦死,着笔淋漓冷峻,言词痛切。

玉祥君有些诗是极富生活情趣的。近日我游塞外承德,曾访他的居舍。两间简陋的小屋,缩在一条泥泞小港的尽头。若不是璧间悬有夏承焘、荒芜两先生的赠诗,实难想象这会是诗人之家。离去时,在小巷里还猝遇邻家一只狼犬,狺狺相逼。据说这是常有的事。玉祥在他的《蓬荜》一诗里写道:“未灭匈奴已自家,十年蓬荜乐无涯。朝晖门外秋罗雀,夜雨庭前夏养蛙。挂璧晶莹怜玉露,当窗灵秀爱冰花。灯边漫惹妻儿笑,底事王婆苦卖瓜?”身处苦境不作苦语,妙趣横生。但从结句看出,玉祥并非自甘颜回之乐,可他又只能发一点书生的苦笑而已。

他的山水诗也极有特色。他是地道的北方人,写北方风景有独到之妙。我最喜爱他的《月下偶成》:“千家弦月共胧月,山影如驼负夜行。邻院酒阑拳令散,小窗书趣自盈盈。”以骆驼比拟起伏的山峦,构思独特,妙手拈来,我曾登张家口的大境门,望残照下的远山有诗道:“万山一色拖黄褐,卧立千驼负夕阳。”我同玉祥想到一处去了。

写这些诗的时候,玉祥君还很年轻。他生在冀东乐亭县城,稍长,迁居天津等地读书,后又在哈尔滨等地工作,北去南来,游踪历历,而于诗词一道,并无家学渊源,在得见瞿禅、荒芜诸公之前,也不曾得到名师指点,但他爱文成癖,不仅写诗也写散文、评论,络绎发表于《人民日报》、《瞭望周刊》、《羊城晚报》等权威报刊,他的成就是从自己坚韧苦学中得来的。他15岁读初中时就开始学诗,勤学苦吟,至今历30余年而不辍。“文革”中仍偷偷自学,边读古书边抄录诗词写满厚厚的一个笔记本。他学诗如此勤奋过人,是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他写道:“焚余犹放读书狂,谁说从文为稻粱?千载名山非所愿,一腔热血接青黄。”半个世纪以来,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传统诗词一直被打入冷宫,备受摧折。要使这真正黄钟大吕不致歇响,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甘愿为此倾注满腔热血,这就是玉祥君的追求。

附:

故园二首

■咏乐亭

渤畔珍珠拟乐亭, 故园风物动心旌。

桃花三月红连阵, 瓜菜四时绿透莹。

国父宏途成大港, 商潮老呔播佳名。

堪骄最是重文化, 今古人才灿若星。

■李大钊先生故居感赋

压城横雨早摧过, 斗士身歼气不磨。

濒渤塾门承古道, 扶桑学海历鲸波。

南天功烈垂黄埔, 北李声名耀黑坨。

七十八年才一瞬, 故园英物辈弥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