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最近因為疫情隔離在家,為了不浪費時光便想到看書,翻找書籍時便想將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再看一遍,因為他們一家三口的家庭狀態實在令人羨慕,也值得學習。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最開始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偶然看到楊絳在書中結尾的一句話:

“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樣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守,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這是多麼痛心疾首後寫下如此孤獨的話語。


後來瞭解到是因為1997年,楊絳失去了女兒錢瑗,而次年又失去丈夫錢鍾書,這對於她是多麼致命的打擊,至親至愛之人都一一離開了她,而她的痛苦終究無法釋懷,身邊已無再能安慰她的人。

因為楊絳知道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所以選擇了重溫和他們在一起的歲月,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和他們“重聚”。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她在書中描述的那些美好時光都是那樣清晰,從她和錢鍾書建立兩個人的小家,到有了女兒錢瑗的三口之家,從國外留學的生活到回國任教,他們一起經歷過大風大浪,一起看過人情冷暖,卻只滿足於三人的幸福小日子,有彼此,才有家。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01、兩人三餐四季,做飯探險處處有趣

雨果說:“使人變渺小的感情可恥,使人變孩子的感情可貴。”,兩人三餐四季的生活總歸是平淡的,但是能找到相處的樂趣才是白首到老的真諦。

楊絳和錢鍾書結婚後出國留學,剛到那人生地不熟,住宿和做飯都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剛開始是寄住在外國人的家裡。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因為早晚飯後要出去散步,他們便把散步當成了“探險”遊戲,不是普通的散步,更重於養心,走得慢,玩的多,總挑不認識的地方走,隨走還會有所發現,有時還會猜測鬧市中人們的身份,並配合書上讀到過的人物,很是有趣。

後來,因為住處的伙食越來越不好,所以就又找了房子,搬出去住。搬家的時候,都當成了冒險,自理伙食也是冒險,吃上紅燒肉就是冒險成功了。

一次,店裡送來了扁豆,他們卻不認識,一面剝,一面嫌殼太厚、豆太小,直到過後才忽然醒悟過來,扁豆是專吃殼的,後來燜了吃,還是成功的。

若是常人到了陌生的地方總會有些不適應,而新婚夫妻自己料理生活不如意時也總會有些磕磕絆絆,但是他們沒有爭吵或是怨天尤人,而是把這樣的生活都看成了一種生活樂趣,所以才能把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在另一本《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書中,也有過這樣的夫妻趣事,講的是新婚過後,妻子美棠想學著做肉丸子,便買了新鮮的豬肉洗淨,在砧板上剁了好久的肉餡,做成型後蒸了吃。

吃的時候總感覺有哪裡不對,丈夫平如細品才辨別出來裡面有好些小硬塊,便向妻子美棠問其原因,美棠說她把肉皮也一起多進去了,還抱怨:“肉皮真難剁!只好用刀切成一小塊一小塊了,花了不少力氣啊!”,為了紀念這件有趣的小事,平如還把當時的情景畫了出來。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有人常常抱怨,平淡的生活只能圍繞柴米油鹽,哪有那麼多樂趣,其實是你們缺少一份有趣的靈魂,正如棋逢對手,又如樂逢知音,有趣的生活需要找到合適的人。

02、父母相親相愛,女兒歡喜身兼數職

楊絳曾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她把它念給錢鍾書聽,他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說,“我也一樣。”。

他們雖不經常說情話,但是每每讀到這樣情深的句子,卻從不吝嗇向伴侶表達自己的感情。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錢鍾書曾對楊絳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後來便有了錢瑗,他們的女兒,小名阿瑗。

女兒自是父母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卻沒有嬌生慣養,看著父母相親相愛,她成了他們的小棉襖,也是他們的依靠。

錢鍾書因為工作原因需要進城,並沒有擔心女兒錢瑗,而是時刻記掛著妻子楊絳,還吩咐女兒錢瑗要好好的照顧媽媽,女兒很負責的答應了。

錢瑗從小就是個小大人,楊絳的三姐都看出來了:“你們一家啊,圓圓頭(女兒錢瑗)最大,鍾書最小。”,那時候錢瑗才五六歲。

一般的三口之家,都是父母為天,凡事為孩子遮風擋雨,可楊絳三口人卻不同。在學識問題上,錢鍾書確實很高大,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要靠他,但是在生活中,他卻轉變成一個需要被照顧的孩子,又很弱小。

在生活上,反而是女兒錢瑗如同姐姐的照顧楊絳和錢鍾書,還會如同妹妹般陪著楊絳,特別是楊絳怕黑的時候,還會如同“媽媽”一樣管著楊絳。

錢瑗和錢鍾書的相處卻更像“哥們”,他們總是在一起玩兒,比如在對方的肚子上畫畫兒,像是楊絳的兩個頑童。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而不是在孩子這裡爭奪愛。如果父母相愛,孩子就會安心地去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上高中時,有一天下大雪,和同學笑笑一起在車站等車,等了好久都沒來,我們只好抱團聊天取暖,她說今天本來應該是爸爸開車來接她的,但是因為下大雪了,所以爸爸擔心媽媽的安全,就去接了媽媽,讓她自己回家。

雖然說時感覺有些氣憤,但是言語間還是很自豪的,因為爸爸很愛媽媽,凡事會以媽媽為重,哪怕暫時顧不上自己,都感覺這樣的家庭是幸福的,父母相親相愛,才是對於子女最好的成長環境。

03、一家三口相守,苦澀艱辛變得甜潤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簡單而又深刻的表達了“我們仨”的家: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這段話完美的詮釋了家庭最幸福的狀態:三口人在一個樸素的家裡,不求名利與權貴,只求三個人能相守在一起,遇到困難會一起解決,遇到麻煩會相互幫助,有一點歡樂就會感染到每一個人,互為彼此最適合的人。

在革命期間,一家三口為了在一起,曾經同住一房,還是錢瑗的宿舍,這樣做錢瑗不用擔心父母會受到欺負,楊絳夫婦也不用擔心女兒每天擠車往返。

但當時將近冬至,宿舍經常停電,暖氣也跟著停了,風還會從窗縫中吹進來,屋內越發的寒冷,但是隻要三個人能在一起,就感覺格外的溫暖。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現在是疫情特殊期間,儘量不出門,所以我們一家三口的活動區域也僅限於家裡和陽臺,每天能出去放放風的時候就是去陽臺拿菜,可能太久沒去菜市了,連在自家菜盒中拿菜都有種買菜時挑選的感覺,爸爸還總會開玩笑的吆喝幾句“多買點吧,我這菜都是新進的”。

平時沒有時間,但又有想做的菜,最近是做了個遍,並且是一家三口齊上陣,各自有分工,一邊做,一邊聊天,天南海北的想到哪就聊到哪,說不定聊到什麼就會一起哈哈大笑。

楊絳的《我們仨》:寫出一個家庭最幸福的狀態


雖然這段時間我們不能像往常一樣出門,也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能控制住,但只要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就沒有什麼可怕的,未來尚可期待。

曾國藩說:家運興旺在於和睦,正如中國有句老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是所有家人的福氣,更是他們為之努力的動力。

父母相愛,子女快樂,家人團聚,喜樂安康,願每一個家庭都有這樣幸福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