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讀《我們仨》

平平淡淡才是真——讀《我們仨》

《我們仨》是錢鍾書夫人、著名作家楊絳在92歲時寫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於2003年7月由三聯書店出版,此後多次再版重印,我看到的版本顯示為:2016年1月第49次印刷。

書共分三部,第一部“我們倆都老了”只一篇短文,實際上是個引子,以互相尋找的夢境引出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以古驛道的夢境來寫錢先生和女兒錢媛的去世。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才開始真正的回憶,回憶從她和錢先生婚後赴英國留學,不久喜得愛女開始,一直到愛女和丈夫先後離開人世為止,時間跨度從1935年到1998年,記錄了這60多年裡“我們仨”的風雨歷程。從內容上看這三部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和第二部歸為第一部分,以夢境擬寫“我們仨”的老與逝,第三部為第二部分,主要是平實的回憶和記錄,也是書的主體和重心部分。

我是先讀《走在人生邊上》再讀本書的。那時就覺得更喜歡楊絳寫人敘事的文字,讀了《我們仨》感受更深,寫她女兒幼時種種及錢先生與女兒玩鬧的種種,特別生動。

在《走在人生邊上》中就感受到楊絳語言的平易,這點在《我們仨》裡表現更突出,用語平常,易懂,如話家常,語氣平淡也如拉家常。

她的經歷可謂豐富曲折,但敘述時語氣極平淡,即便對於當時政治大事及對她的家庭極為重大的事件,如寫她女兒的病和逝,出國及回國所經歷的大小事件等都極剋制感情,抒情及議論都很少,不動聲色中讓人在瞭解事實狀況的同時感受其中情感及意味。

第二部以古驛道上三人失散的夢境來寫三人最後幾年的經歷,雖是夢境,仍有許多平實的敘述,讀著令人揪心。我讀到阿圓(錢媛小名)病逝時,淚水無聲地滑落。白髮人送黑髮人,人生的悲涼莫不過於此,雖然當時阿圓也已六十歲,可在當時已近90歲的楊絳心中仍是如此,寫得平靜,卻讓人感覺撕心裂肺。

書的標題“我們仨”也極樸素平易,但也可見其中深情。書中描寫敘述三人之間的種種深情也很少抒情,只平實記錄。我在讀此書前就讀到過錢先生與女兒的種種看似可笑的打鬧片斷,當時覺得很驚訝,錢先生可是大學問家啊。在這裡看到了許多三人之間細微的小事趣事,讓我捧腹大笑,大笑之中也被這一家三口之間的溫馨真情所打動。三人之間不只有深情,且很善於自得其樂,錢楊夫婦每次都把去公園散步視作“探險”,隨處探索新奇事物,一直到暮年,仍有一棵旺盛的好奇心,永葆童心。

她的平淡語氣,尤其對一些重大事件的平淡語氣,如寫文革中所受衝擊也只平實記錄,在讀來令人心酸的同時也讓人體會到她從容淡定的人生態度。

在《走到人生邊上》中就看出楊絳生活能力很強,家中一些本該男人做的事都是她來做。有人說錢先生生活能力很差,這方面全靠楊絳,楊絳為此是做出了犧牲的。在《我們仨》中印證更多,在生活上錢先生是最小的,連阿圓都說“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但在學問上錢先生又是最大的“鍾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圓都是好學生。”所謂犧牲的意味是一點也感受不到,三人都各得其樂。楊絳早年寫過劇本,後在翻譯文學作品上也頗有成就,尤以《堂吉訶德》最為人稱道,不過我讀她的《洗澡》覺得她的小說似乎寫得更好,也許本可以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說到錢先生,他的生活能力差也許是事實,不過我覺得他並非一個不通世事的書呆子,從他的小說《圍城》和《寫在人生邊上》上都可看出,他不只學識淵博,對現實的人性與人情都看得很透,甚至可以說洞若觀火。《我們仨》中提及錢先生辭去文學所顧問,卻意外地被委任為社科院副院長的經歷,楊絳簡單敘述後說了句“我發現鍾書辦事很能幹。”但一年之後他還是堅決辭了此職,雖未獲批准但只掛個空名。

也許可以說,錢楊二人,其實都是精於世故之人,只不過他們的人生態度是從容淡然,這也和他們對人世看得太透有關吧。他們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