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的夢魘,她的人生

那年在清華,他們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

“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一段世紀佳緣由此展開。

《我們仨》的夢魘,她的人生

錢鍾書曾在詩歌裡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三年後,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哪裡,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我們仨》的故事也就此拉開。

《我們仨》的夢魘,她的人生

作品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楊絳老年時的一個夢境,以“鍾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拉開全文序幕。

第二部分,楊絳用夢境的形式完整地記錄了這一“萬里長夢”,講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後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先後離去的過程。

第三部分楊絳採用回憶錄的寫法,從生活裡的每一件小事下筆,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我們仨》的夢魘,她的人生

“我們仨”的生活並非一帆風順,他們在國外留學時承受了生活上的種種不適和沉重的課業負擔,回國後與大家庭的相處也多有磕絆,文革時期更是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最終,還遭遇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心酸。這些疼痛和奚落甚至是我們此生都未必會遭遇的,但即使如此,在看到他們的人生之後,感受到的仍舊是他們生活中的溫暖和愛,如此恬靜的、不亂分寸的流淌在艱難生活的每一天當中。這份溫暖和愛,就是他們對人生的態度,早已與他們經歷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毫無關係。

《我們仨》的夢魘,她的人生

然而世事無常,1997年早春和1998年歲末,阿媛和錢鍾書相繼去世,就此三人失散。就這麼輕易的失散。“時間毫無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從此就剩楊絳一人獨於事件。這才是我們仨最後的夢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