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堂: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激发更好的管理灵感

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评述】先,树立榜样。劳,辛勤劳作。倦,懈怠。

之路问孔子: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

孔子回答说:先自己有本事,自己去做,然后才能调动人民去一起做。

管理就这么简单?

是的。对于管理其实不要觉得很难,当然也不要想的很简单。但不管是难,还是简单,看的就是你治理的水准。确切的说看的就是你对于道德的理解。理解够了,不仅能指导自己工作,还能指导大家一起工作,这就是"劳之"。

看到这里问题也就来了,人要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准?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赘述,孔子的思想就是道德,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是勤俭、爱国、上进……

这些?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

有的。就拿爱国来说。抗日战争为什么会全民抗战?因为人的爱国之心。爱国之心每个人都有,为什么只在抗日战争时全民爆发,而不在1840年爆发?

因为共产党人的"先之"。这一点从清政府与抗日政府一比较就看得出来了:一个腐败,一个为国为民。一个腐败的政权,说什么爱国,也没有人信的,是以是调不动的。而抗日战争不同,无数革命烈士,做出了榜样,人民自然就会相信,自然会激发人民的爱国人情。如此,自然就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形式。

就说最近的冠状病毒的疫情来说,为什么全民会配合?因为有强有力的政府,激发了大家爱护自己,爱护家人,爱国的心(道德)。如此,大家才会自然的做到"不聚会不聚餐"。大家想想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老百姓虽然有爱国的心,又懂得做什么?

可见,要激发人们的良知,首先要有榜样,要有智者、贤达的带领。因为,只有不怀疑道德力量的人,才能充分调动人们参与道德的事情当中。

传习录学堂: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激发更好的管理灵感

今日头条素材库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评述】季氏,鲁大夫。宰,邑长。有司,做事的部门。赦,宽宏。

如何做好管理?

如何让自己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

——这是奋斗者苦苦求索的问题。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能让自己生活和工作获得愉快。

那对于这种问题,孔子是怎么认为的昵?孔子认为:

一、先有司

什么是先有司?

其实先有司,说白了就是要完成以德治国,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去做事。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看国务院、财政部、统计局、环保局等国家部门设置就可以看出来了。试问没有这些部门,政府如何实现为人民服务。

所以,要实现致良知,关键就在于落地,而要让自己致良知的理想落地,就必须把良知不断分解。这也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来源。就比如要实现孝顺,就必须做到温清奉养;要做到温清奉养,就必须做到嘘寒问暖;要做到嘘寒问暖,就必须冷时为父母添衣,热时为父母买上几件清爽的衣服。做到了这些所谓的孝,才叫做落地。

二、赦小过

赦小过?

什么是小过?

若不能分清楚这个问题,所谓的赦小过,也就无从做起。

那什么是"赦小过"?

这就涉及到了什么是"善恶"了。什么是善恶?用王阳明的话就是:"无恶就是善"。王阳明的这句话很重要,值得大家好好品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句话比我们所认为的善恶更宽广,更具有包容性。我们认为好人,就是乐于帮助人的人就是好人,而王阳明认为,只要不做坏事,不伤害人,就是好人,就是善。可见做到王阳明的善,只要做到:不害己,不害人,就是善人了。明白了这个善恶,就不难体悟什么是小过了。

三、举贤才

人才的重要性,这一点毋庸置疑。想做好管理,就离不开人才。因为人不可能会做任何事,更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任何事。所谓的全才、全能的人,其实都是庸才。所以想做好管理,就必须举贤才?

那什么是贤才?

有良知的人。

那什么是有良知的人?

能把良知落地的人。

那什么才是能把良知落地的人?

这一点在本文的第一点已经有了(就比如要实现孝顺,就必须做到温清奉养;要做到温清奉养,就必须做到嘘寒问暖;要做到嘘寒问暖,就必须冷时为父母添衣,热时为父母买上几件清爽的衣服。做到了这些所谓的孝,才叫做落地。)多多品悟,只能感觉到良知的力量。大学从明明德到格物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下面再说一下对人才运用的误区。管理者有一个误区就是要网络天下人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对于人才,其实只要把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好好利用就可以了,至于自己不知道的,就没有强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与其花时间去寻找自己不知道的人才,还不如就现有的人才用好。用好了,人才能有机会去接触更好的人才。

传习录学堂: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激发更好的管理灵感

今日头条素材库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评述】卫君,卫出公,名姬辄,靠阴谋上位。迂,不变通,迂腐的意思。

卫君想叫孔子出山,孔子觉得卫君德行有亏,名不正,所以不出山。子路认为孔子很迂腐。

对于孔子的做法,很多解释是认为卫君得位不正,所以孔子不出山。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没有说到重点。我觉得孔子这么做更大的原因是——卫君这个人没有当国君应该有的德行。虽然无恶就是善,但每个层次的职务,需要的德行修养的标准是不同的。就比如普通人家,只要懂得孝顺,不为恶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企业、政府官员是不够的。因为领导人,不仅要面对家人,还要处理好下属,社会、国家的关系。明白了这个道理,也才能解释得位不正的秦二世、隋炀帝、李世民、朱棣……

为什么这些人有不同的结局?

因为良知。可见,为了得位而得位,而不知道得位之后为了什么,就会害人害己;而懂得得位之后为了良知,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就会有好的人生结局。如严嵩,得位之后是为了捞钱,结局凄惨无比。不过说真的,严嵩如果是个普通的老百姓,那么严嵩的这种思想,就不会变成奸佞之人。因为普通人有这种想,虽然德行有亏,但也只是小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严嵩作为内阁首辅,德行不够,那就很具有破坏性,很可怕!用桀纣之心,去做尧舜之事,是不可能做的到的。

所以,想拼出人头地,想取得更大成就,必须要有更高的德行修养。如果没有更高的德行,其实就会贻害无穷,害人害己。就如隋炀帝,若没有得帝位,而只是做一个王爷,这样的隋炀帝对国家、对隋炀帝本人,无不是最好的,起码不会落得家破人亡,身首异处。这就是"厚德载物"的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