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2月19日是雨水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東風解凍,散而為雨,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是一個意味著生機與活力的時節,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二者祥和的結果便是春的生機盎然。

古人認為,雨水洗滌塵世,世間一切汙濁都將被其沖刷殆盡。希望雨水的到來,也能儘快能洗去世間病疫,使萬物重歸安康。


今日雨水 | 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出行在外,衛生防護需注意

這幾天,也是許多地方返工潮開始的時候,在外出、搭乘公共交通、工作時等場景,都有著不少衛生防護的細節,需要我們注意。


出門前,先測量一下體溫,如果超過37.2攝氏度就不要出門了,應在家隔離作進一步觀察。


準備一天所需用量的口罩、消毒紙巾、手套等,有條件的還可以帶上準備好的便當。


今日雨水 | 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需在外進餐的,優先選擇有品質保證的外賣,如果是去食堂或者餐廳就餐,應避免人群扎堆時去,儘量選擇錯峰就餐。


出行時,儘量減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優先選擇私家車、單車或步行,同時佩戴好口罩。


在辦公室內,應保證室內空氣的通風,減少與人面對面的交流,同時多喝水,推薦每人每日不少於1500毫升。


回到家中,要洗手並開窗通風,把外套衣服、鞋子等放置在通風處,同時給手機、鑰匙等小件消毒。


今日雨水 | 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雨水時節宜調養脾胃

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洩的功能。


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


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在病理上相互影響。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


在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的增多,寒溼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溼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今日雨水 | 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也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溼。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溼邪,平時可多吃些諸如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養肝調理脾胃的特效穴位:


神闕、關元、章門、足三里。


神闕穴


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2次,每次艾灸10~15分鐘,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作用功效:溫經祛寒,平和陰陽,調理氣血。


關元穴


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5~ 15分鐘,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作用功效:培元固本,調氣回陽。


今日雨水 | 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章門穴


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10~20分鐘。


作用功效:健脾解鬱,疏肝理氣,增強機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功能,使機體的新陳代謝更旺盛。


今日雨水 | 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足三里穴


艾灸時間:每日艾灸1次,每次艾灸3~15分鐘,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最好在每晚臨睡前艾灸。


作用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氣,調理脾胃。


今日雨水 | 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雨水時節需謹防"倒春寒"

春寒料峭,溼氣一般夾"寒"而來,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溼。這種溼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


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


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因此,雨水時節,還要預防"倒春寒",注意保暖,切勿受涼。


今日雨水 | 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初春時節宜“春捂”


所以這裡還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對於“春捂”,需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


注意事項:


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如果用冷水洗臉、洗手,溼寒很容易侵入關節。加之沒有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溼寒滯留在手上,就容易痠痛,重則變形,溼寒滯留在頭上就容易出現疼痛等症狀。


此外,洗頭後應該及時用風筒吹乾。否則,水溼留於髮際再變涼,很容易使溼寒聚於頭,由表及裡深入顱內,導致頭痛。


雨水飲食以平性為宜

雨水節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乾燥現象,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所以,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應少食油膩之物,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


今日雨水 | 脾胃養為先,“春捂”防春寒


此季節應少食羊肉、狗肉、雀肉等溫熱之品。飲食要吃熱飯熱菜,但要不吃或少吃辣椒、不喝或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之物。


藥物調養則要考慮脾胃功能的特點,用生髮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等。精神上還應注意清心寡慾,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