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益生菌進入腸道後的神祕面紗

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會吞入10億或更多的細菌,大部分的細菌來自我們吃的食物,有些細菌來自於我們的口腔,實際上,人類生活在生活在被細菌包圍的環境中,並且每個人的細菌數比體細胞數要多十倍以上,至今我們仍然受益於這些微生態。


為了補充有益的細菌,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益生菌,益生菌就是攝入足夠數量時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促進作用的細菌。小編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小視頻,向大家展示發酵乳製品中兩種益生菌進入我們體內後,是如何生活和經過腸道的全過程:


益生菌主要存在於我們的腸道,在人類的腸道中,駐紮著大量的細菌,數量高達幾十萬億個,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


1、腸道益生菌的種類

腸道菌群種類高達500-1000種,但從功能上可以分為三種。

①共生菌:是腸道內的“穩定基礎”,屬於好細菌,與人體是互利互惠的共生關係,沒有它們,我們就活不了多久。人體為細菌提供食物和居所,作為回報,它們為我們製造人體必須的維生素、氨基酸,並對我們的消化和免疫系統提供支持。

②條件致病菌:是腸道內的“不安定因素”,在人體強壯時對人體沒有威脅,在人體虛弱時就可能演變為致病菌,對人體產生威脅,可能導致人體生病。

③病原菌:屬於致病菌,是壞細菌,是腸道內的“敵人”。若它混入腸道,則有可能在腸道內大量繁殖、興風作浪,從而導致疾病。


2、什麼是菌群平衡

如此龐大的細菌軍團,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在腸道內保持穩定平衡呢?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研究,終於明確了其原因----主次分明:好細菌佔細菌總數99%以上、其它細菌佔比很小。正是由於好細菌佔據了腸道菌群的絕對主導地位,因此才能抑制條件致病菌不至於變為致病菌,並防止致病菌的侵擾。


3、什麼是菌群失調

由於腸道菌群的主體是好細菌(共生菌),因此菌群失衡的主要表現為好細菌數量、比例的下降。若菌群失衡,人體可能會患病,出現腹瀉、腹脹、過敏、食慾差、疲倦、免疫力低等一系列不適。

有菌群失調,需要吃益生菌,菌群失衡的主要表現為好細菌數量、比例的下降,所以外源性補充好細菌,就是調節腸道菌群的好方法。吃什麼益生菌,能改善菌群失調?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發現的、能直接吃的益生菌,大體上可分成三大類。

①桿菌類: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枯草桿菌、詹氏乳桿菌、拉曼乳桿菌、鼠李糖桿菌等。

②雙歧桿菌類:如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卵形雙歧桿菌、嗜熱雙歧桿菌等。

③革蘭氏陽性球菌:如乳球菌、中介鏈球菌等。

目前,人們最常作為好細菌補充的是乳酸桿菌、鼠李糖桿菌和雙歧桿菌,同時也有少量鏈球菌等,我們所說的補充“益生菌”,主要指的就是直接吃這幾類細菌。


人人都需要益生菌!特別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老人,孕婦、小孩等等,這類人群免疫力低,很容易生病,特別是兒童,感冒發燒是所有家長最擔心也最頭痛的問題,去醫院大部分就是輸抗生素類的藥物,雖然對孩子身體是無益的,但是真的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今天你就可以先用益生菌來試試,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類情況的案例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舉不勝舉。

注:本文僅為普及益生菌知識,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