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膽小”?唯有讓孩子面臨恐懼,方能獲得前進的勇氣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孩子太過於膽小,這可能是不少 家長倍感困擾的問題。那麼,膽量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嗎?給孩子鍛鍊膽量與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是矛盾的嗎?這些也都是值得家長們好好深思的問題。

可能很多家長在日常對孩子教育時,也會很矛盾,孩子膽子太大,無所畏懼的話,擔心他會容易遇到危險;但孩子膽子太小的話,又怕影響他的未來。

上週六,我和姐姐帶著她3歲的兒子一起去商場裡專門為孩子們打造的拓展遊戲區。裡面設有獨木橋、大型的滑梯以及攀巖等等好玩又刺激的項目,許多小朋友都在爭先恐後的玩鬧,十分享受。

於是我們便鼓勵小外甥也嘗試玩一玩,沒想到,小外甥一直很抗拒,裹足不前。我們一直鼓勵他,也沒什麼太大的作用。

孩子為什麼“膽小”?唯有讓孩子面臨恐懼,方能獲得前進的勇氣

​姐姐於是使用激將法,對他說:“你看看別的小朋友,人家都可以,你也一定可以的啊!”沒想到,小外甥聽到後,直接哭著鬧著要離開。

為什麼有些小朋友能那麼勇敢,而有些小朋友則像我的小外甥一樣膽小呢?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有恐懼、膽小的心理,並不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

在發展心理學中,埃裡克森曾發表過有關孩子膽量的觀點:“2歲至4歲的孩子,主要是靠獲得自主感來克服內心的羞怯以及疑慮,從而體驗到意志的實現。”所以,許多孩子的膽小,其實是深受家長的影響。

一、孩子膽小的原因是什麼?

1、家庭原因

家長們經常當著孩子的面進行激烈的爭吵,爸爸或媽媽性格很暴躁易怒,或者家長們對孩子的控制慾過強。當孩子活潑好動,喜歡玩鬧時,家長們嫌棄孩子太鬧騰,於是大聲呵斥孩子,讓他保持安靜。

孩子為什麼“膽小”?唯有讓孩子面臨恐懼,方能獲得前進的勇氣

​當孩子安安靜靜,甚至有些畏畏縮縮,不敢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家長們又嫌棄孩子太膽小、內心,於是便嘮叨或者教育孩子要多跟同齡的小朋友玩耍,多說話等。

對孩子的一言一行都進行高度的控制,使得孩子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生怕出一點小錯,久而久之便變得做事畏縮,膽小,甚至不敢表達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

平常對孩子過於嚴苛的家長們,需要好好檢討、反省一下自己平日裡的做法是否給孩子造成了消極負面的影響。面對孩子,應該儘可能地製造一個輕鬆又自由的家庭氛圍,以鼓勵引導孩子為主。

2、日常生活環境

孩子還小的時候,日常生活的活動範圍有限。如果家長們大多數時候都是讓孩子待在家裡,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不多,缺乏這方面的鍛鍊的話,那麼,在面對陌生人或者陌生的環境,孩子就會膽小害怕,不知道如何在陌生環境中自處,也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

孩子為什麼“膽小”?唯有讓孩子面臨恐懼,方能獲得前進的勇氣

所以,家長們應儘可能地抽出時間,帶孩子外出,增加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適應外面的世界以及陌生人。也可以邀請熟識的小朋友到家中做客,給孩子創造一個自己的交際圈,學會與他人相處。

3、錯誤的安全教育

許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時,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說:“趕緊下來,那裡危險!”“別摸,這個很危險!”這些似乎是在教育孩子,但其實,飽含了恐嚇。

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似乎被許許多多的“危險”包圍著,四周都是可怕的,能傷害到自己的事情。於是,勇氣一點一點減少,恐懼不斷增加。

而且,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對孩子事事包辦,讓孩子完全沒有自己動手體驗的機會,覺得自己似乎什麼事都做不了,不斷地否定自己。遇事是更加的踟躕不前,提不起自信與勇氣。

孩子為什麼“膽小”?唯有讓孩子面臨恐懼,方能獲得前進的勇氣

​在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時,正確的解釋與引導,相當重要。讓孩子理解危險的存在,但是也要讓孩子知道這些危險應如何應對,而不是迴避。同時,也要鼓勵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表揚孩子,樹立自信心。

其實,許多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等都十分關注孩子的“膽量”的問題,他們認為,雖然孩子的膽量深受父母的性格以及處事方式的影響。

在孩子還小時,可以通過特意的培養來挺高孩子的膽量。可以用科學的方法,賦予孩子勇氣,避免他們陷入膽小、怯懦的誤區。

二、如何讓孩子獲得前進的勇氣

1、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並且讓孩子相信自己

其實在大多數時候,孩子害怕的那些事情,並不是遠超他們能力範圍的事情,而是他們沒有了解自己的能力,不瞭解自己有克服這些困難、事物的能力。

許多孩子所害怕的事物,其實是階段性的,他們的害怕與退縮也是階段性的。正確的引導孩子克服一個小困難或者一個比較沒那麼害怕的事物,並對孩子給予足夠的鼓勵,讓孩子明白,其實自己完全可以面對它們。

孩子為什麼“膽小”?唯有讓孩子面臨恐懼,方能獲得前進的勇氣

​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並且不斷加強自信心,這樣,孩子才能勇敢面對更加具有挑戰的困難或者恐懼的事物。

在孩子克服這些恐懼的時候,家長們要給予全程的陪伴,但只能引導,不可親自幫忙解決,同時給予孩子儘可能多的表揚與鼓勵,讓孩子充滿自信與成就感。

2、使孩子充分的瞭解自己害怕的事物

我們之所以會害怕,是因為對於讓我們產生害怕的事或物的不瞭解,孩子亦是如此。比如,孩子害怕昆蟲,是因為孩子對昆蟲缺乏瞭解,看到昆蟲時,因為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的本能,便下意識地迴避。

久而久之,在面對昆蟲時,便表現出膽小的狀態。如果家長們讓孩子瞭解到許多的昆蟲其實是可愛的,無害的益蟲,通過圖片與昆蟲的趣聞接觸孩子對昆蟲的牴觸心理,然後適時地讓孩子接觸到昆蟲,慢慢消除孩子內心的恐懼感。

家長們在鍛鍊孩子的膽量時,應該讓孩子勇敢地面對這些令他們恐懼的事物,而不是一味的迴避。充分的瞭解,勇敢的面對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孩子為什麼“膽小”?唯有讓孩子面臨恐懼,方能獲得前進的勇氣

3、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天都需要接觸新的環境與事物,這些都是全新而又充滿未知的體驗。孩子在面對這些時,都會無法避免地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的情緒和感受。

他們需要足夠的安全感來應對這些事情,家長們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安全是得到保障的,自己是得到有效的保護與非常多的關愛的,這些都能使孩子更勇敢、自信的面對這些全新的挑戰。

家長們在孩子面對新事物與新環境時,不僅安撫好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有安全感,更要以鼓勵、表揚的態度來對待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得到肯定的,也能更冷靜的面對這些事情。

揚·阿姆斯·誇美紐斯曾說過:“孩子的膽量,與後天培養密不可分。”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對孩子過度的保護、照顧、溺愛以及錯誤的安全教育等等,都會讓孩子失去許多鍛鍊膽量的機會。無法嘗試、進行正確的認知與思考、沒有鼓起勇氣的機會,這些都能讓孩子變得怯懦膽小。

孩子為什麼“膽小”?唯有讓孩子面臨恐懼,方能獲得前進的勇氣

​所以,為了孩子能變得大膽、勇敢、自信,家長們仍需學習的教育方法還很多。在孩子面對恐懼的事物時,情感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戰勝這些恐懼,才能讓孩子大步向前,無所畏懼!

在培養孩子的膽量時,你都有哪些好的方法呢?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有什麼有趣的事情或者疑惑呢?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