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中國首富的交椅經常易主,換來換去,總是我們熟悉的王健林、馬雲這些商業大鱷。然而在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這幾位首富竟然沒有排進去,他們到底是誰呢?

一、楊偉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飛機總設計師,殲20的總設計師。

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兼常務副所長、研究員,中航工業集團副總工程師、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飛機總設計師。現任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二、朱英富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長期從事中國大型水面艦艇設計,是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總設計師。

1990年起擔任出口泰國的F25T型護衛艦工程總設計師。該型艦裝備國內外先進電子、武器裝備,較國外同類型艦排水量小10%,並需滿足泰方提出的西方武器不在中國裝艦的要求,使設計及建造難度增大。為達到良好快速性能要求,他主持對艦的主尺度及線型精心設計,船模在德國漢堡水池試驗後被認為是該水池試驗過的優秀船型之一。針對裝備量大而排水量偏小的困難,重點協調解決關鍵設備佈置、關鍵艙室佈局與總體佈置的矛盾,在確保裝備性能發揮及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實現全艦緊湊佈置。泰海軍曾請某西方權威機構對艦進行包括主尺度、噸位、總佈置、總體性能、生命力等作諮詢評論,結論為"該艦是一個均衡得很好的設計","該級艦與大多數歐洲海軍的設計標準與實踐十分接近"。該型艦的主要性能指標與以德國MEKO型出口護衛艦為代表的西歐90年代的護衛艦水平相當,它的研製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根據用戶海軍及國際通行要求建造新型護衛艦出口國之一,併為軍船貿易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我國海軍新型護衛艦研製提供了很好的母型。該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及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1996年起他主持了我國新一代兩型驅逐艦研製。該新型艦裝備複雜、技術起點高,研製難度大。作為工程總設計師,他帶領研製團隊,應用現代艦船設計理念,採用諸多新技術、新工藝,成功實現了體現現代國防工業先進水平的多個新研製的系統、幾千臺套裝備的綜合集成和優化配置;他主持突破了以先進的水動力佈局、全艦物理場特徵值控制、一體化的綜合作戰指揮控制系統、複雜電磁環境下的電磁兼容性等多項總體關鍵技術。在首次裝艦的新研製設備高達70%的條件下,應用系統工程原理,通過精心協調,作好技術決策,歷經十年努力,研製完成達到當代世界同類水面艦艇先進水平的新一代驅逐艦。使用部隊認為:該型艦設計和建造質量優良,總體航海性能和作戰能力均明顯優於上一代驅逐艦;其總體隱身性外形具有鮮明時代特徵,信息化程度高,平臺設計優化,是目前我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該艦的研製成功,全面提升了我國水面艦艇的研製能力和科技水平,艦的總體技術達到了當代世界水面艦艇的先進水平,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俄之後第三個能自主研製國產化的編隊區域防空型驅逐艦的國家。該新型艦服役後,先後參加了中俄聯合軍演等重大軍事行動;首艦曾隨艦艇編隊訪問歐洲四國,航程23000餘海里,經受了大風浪考驗;2008年底兩艘艦參加赴索馬里海域執行國際護航行動,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該艦獲2007年度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及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主持過多項預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在船舶流體動力學、結構、隱身性、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作為研究生導師,多年來培養了多名碩士生和博士生,目前仍繼續從事研究生培養工作。多年來的研究和設計實踐,取得了良好的績效,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次(排名第一),國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二等獎各1次(排名第一),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次。編著過等專著,發表了20餘篇論文和報告;參與過許多科技文獻和著作的翻譯工作。

三、戚發軔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空間技術專家。1976年調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從事衛星和飛船的研製,曾任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同時擔任過多個衛星型號和飛船的總設計師。

導彈研製工作

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戚發軔參與了中國第一枚仿製導彈"東風"一號的研製工作。由於中蘇關係繼續惡化,不久前蘇聯專家也全部撤出中國,並帶走了所有資料。當時首枚導彈"東風二號"已經在研製中,在備受打擊的同時,戚發軔等人清醒地意識到:靠別人靠不了,只能靠自己。可是中國自行設計的"東風二號"1962年發射時卻以失敗告終,兩年後,"東二"成功發射。同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10月,兩彈結合成功。接下來的"東風四號"、"長征一號",戚發軔參加了結構和總體設計工作,都成功發射。

1966年,因承擔"兩彈結合"任務而進入酒泉發射場的戚發軔,在戈壁荒原上一連奮戰了5個月,10月底,中國首枚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衛星研製工作

戚發軔搞過導彈之後,又參與了中國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結構和總體設計。1968年,戚發軔的工作正式從火箭研製轉向衛星研製,併成為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負責人之一。

1968年2月,專門負責衛星研製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他被當時負責衛星總體工作的孫家棟"點將",與另外17人一起經聶榮臻元帥親自批准調入研究院,成為自行研製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負責人之一,人們將他們稱之為"航天十八勇士" 。

戚發軔在主持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工作時,提出完整的地面實驗方案,為保證發射成功做出貢獻。在主持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研製工作時,提出並建立了衛星可靠性設計規範,為提高衛星可靠性做出了有益的工作。在主持"東方紅三號"第二代通信廣播衛星時採用公用平臺和模塊化設計原則和多項新技術,不僅使中國通信衛星上了一個新臺階,併為後續衛星研製提供一個技術成熟的公用平臺。

神州飛船研製

戚發軔在主持"神舟"號飛船時制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總體方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飛行 。

四、劉寶鏞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導彈總體設計專家,東風31洲際導彈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飛行力學和彈道導彈總體設計工作。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開始參與中國新一代固體型號武器的開創性研製工作。從基本原理著手,在沒有現成資料可借鑑的情況下,發揮聰明才智,建立了一個新的彈道計算方程,並通過反覆探索、試驗,確立了一種滿足要求的設計方法,為成功研製該型號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作為負責總體的型號副總設計師主持了該型號的全部研製工作和定型。該型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獲特等獎。

自1987年以來,他擔任國家基重點型號的總設計師。面對這個要求高、難度大、週期緊的型號工程,在研製工作中,他大膽採用新技術(通常,研製新的型號,一般採用新技術皆不超過30%,而該型號採用的新技術卻超過80%)並組織攻克了十二個分系統的13項技術難關,親自主持,確定了大量具體技術方案,領導了各項重大的地面考核試驗,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術管理措施並親自制定了《設計守則》和各研製階段的考核標準,確保了關鍵技術的工程化和安全可靠性、實用性,方便了武器系統的維修保障。為該型號工程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

五、孫聰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中國航空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先後擔任了殲15艦載機等多種型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聰,長期奮戰在戰鬥機設計和試製一線,先後擔任了殲15艦載機等多種型號總設計師。他帶領研製團隊持之以恆地進行技術創新,堅持不懈地攻堅克難,在多型裝備研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領軍作用。

還先後參加了火-飛-推綜合設計、先進航空電子綜合化系統構型、飛機總體綜合設計、隱身技術等預研及重大型號與課題的研究,在飛機總體設計工作中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逐步成為該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和青年專家。特別是在研究所航空電子綜合化專業的組建、殲八Ⅱ型飛機、殲八Ⅱ M型飛機及高新工程研製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六、陸軍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空警2000預警指揮機總設計師。2010年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七、黃旭華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核潛艇之父。

1958年,黃旭華調到北京海軍,任核潛艇研究室副總工程師 。

1961年11月,黃旭華被任命為國防部第七研究院〇九研究室副總工程師。

1965年,研究所組建,黃旭華任副總工程師。

1966年,黃旭華和一批技術人員進駐遼寧的荒島葫蘆島。

1970年,黃旭華主持設計的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 。

1983年,黃旭華被任命為第一代核潛艇的總設計師。

1988年,在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深潛試驗和水下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後,黃旭華把接力棒傳給了第二代核潛艇研製人員,此後致力於為核潛艇的研製獻計獻策,促進國家和地方的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作為核潛艇技術領域的帶頭人,黃旭華率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重點型號研製,培養鍛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設計大師兩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兩位、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1位、型號總設計師7位、型號副總設計師30餘位。

1994年,黃旭華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八、宋文驄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感動中國”2009年十大人物之一,是中國著名的殲-10戰鬥機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殲-10之父”。

1982年2月16日,宋文驄參加在北京召開的新機研製方案評審 論證會,在會上提到世界殲擊機現狀、飛機空中格鬥能力、鴨式氣動佈局等新概念,引起與會專家和部隊領導的興趣。宋文驄在第二次新殲方案論證會上介紹了新式佈局的飛機模型,為第三代殲擊機殲-10的雛形。之後的兩年時間裡,經過多次論證、研究和評審,新的方案被確定為中國新一代戰機殲-10的總體方案,殲-10飛機項目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宋文驄被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

1984年4月26日,經過三次新殲選型會和發動機選型會的反覆研究,611所的鴨式佈局被選為最終方案進行發展,殲-7C飛機完成首飛。殲-7C的研製成功,使中國跨入能完全獨立自主研製第二代殲擊機的國家行列。

1985年,宋文驄主持組建了中國第一個航空電子系統研究室,突破數字綜合航空電子系統的國內研究空白。完成了國內從未設計過的腹部進氣道、國內獨一無二的水泡式座艙,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鐵鳥試驗檯,國內第一個高度綜合化航電武器系統動態模擬綜合試驗檯設計等。

1989年7月,宋文驄在廠所結合時任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總設計師。

1998年3月23日,殲-10飛機成功實現首飛,在首飛完成後,宋文驄特意將自己的生日改為了3月23日。

2001年,宋文驄等人在《中國工程科學》08期發表了著名的《一種小展弦比高升力飛機的氣動佈局研究》論文,為全新一代戰鬥機的預研工作起到了開創性的重要作用,文中所提出的氣動佈局方案奠定殲-20隱身戰鬥機的基礎。

2003年,宋文驄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3月10日,殲-10飛機正式交付空軍。

九、吳希明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直升機總體設計專家,先後擔任直10、直19等重點型號的總設計師。

1984年,吳希明大學畢業,懷著航空報國的理想,來到位於三線的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他從普通設計員到研究室主任、副總設計師直至總設計師,一步一個腳印,一干就是20年。他先後參與了"八五"、"九五"、"十五"課題的預研工作,主持了幾乎所有我國自主研製的直升機型號的研製工作。他獨立完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首次應用於某型號的數字化全機理論外形設計,填補了我國直升機領域的CAD/CAM空白。作為國家重點型號的第一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為該型號順利實現重大節點作出重要貢獻。他帶領同事一起開創了中國直升機研製"探索一代、預研一代、設計一代、生產一代"多型號並駕齊驅的新局面,為實現中國直升機由仿製到自行設計的飛躍作出了突出貢獻。吳希明曾參與直8、直9武、直11等型號的研製並取得突出成績,先後擔任直10、直19等重點型號的總設計師,在多型裝備研製中發揮了重要的領軍作用,特別是為直10武裝直升機的研製做出了傑出貢獻,使我國直升機整體研發能力向前跨越了20年。

十、毛明

美國人眼中最值錢的10位中國人,你知道幾位?


中國兵器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99式主戰坦克三期大改型號總設計師。

現任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諮審委主任,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裝甲車輛與動力傳動技術專業組副組長、國防"973"技術首席,國防科工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首屆國防科技工業創新團隊帶頭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國際機器與機構學理論聯合會中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汽車工業獎勵基金會終評委員,中央企業青聯常委。

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系車輛工程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現任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委員、總裝備部裝甲車輛技術專業組副組長、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勵基金評審委員、國際機器與機構學理論聯合會中國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央企業青聯常委、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

在特種車輛工程技術研究方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熟悉現代設計方法,在機械系統CAD/CAE領域有較深造詣,現致力於車輛總體CAD和智能佈置(佈局問題)領域的研究。先後擔任技術負責人和行政指揮負責多項特種車輛的研製,其中多項研製成果獲部級以上獎勵。

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會議,曾應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邀請赴美擔任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報告會主席,並作學術報告。1998年被國務院外國專家局、香港蔣氏工業慈善基金會和美國南加州大學錄取,赴美參加"製造業領袖培訓計劃(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獲"團隊領袖獎(Team Leader Award)"。2001年11月,參加了中組部和科技部聯合主辦的"黨員專家理論研究班"。

1991年獲首屆中國兵工青年科技獎,1993年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百名優秀青年",1999年被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榮記二等功,2001年被評為"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當然,還有無數個奉獻在製造業一線的技能專家、技術明星、技術總工和技術工匠,他們默默的戰鬥在一線,與明星、影星比起來,他們都是普通的小人物,然而就是這些我們都不叫不上名字,在電視、媒體上看不見的小人物才是中國製造業的脊樑,祖國的脊樑。

有他們在,祖國才能更強。

有他們在,祖國才有未來。

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明星,祖國的財富。

加油!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