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清朝為保附庸國與世界第二強國開戰,未割地未賠款戰事五五開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晚清是軟弱的,被大國欺負的,這也確實是事實,因為在清朝晚期國力已大不如前,而且內憂外患,早已千瘡百孔。但是,在19世紀90年代,法國人入侵越南時,清朝主動與法國作戰。當時,英國是世界的第一大國,其次是法國,是公認的世界第二大國。儘管清朝遼闊,但在國家軍事實力方面卻排名不高。那麼,為什麼清朝與世界第二大國法國發動戰爭來保護越南呢?

一、清國實力並非貧弱

持續了13年的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使前清朝的"東方巨人"變成了"東亞病夫"。從那以後,清朝統治階級開始通過改革來爭取力量。從1860年起,清朝發起了一場有力的"洋務運動"。在"洋務集團"的倡議下,清朝一方面引進了大量的西方技術,武器和人才。另一方面,它在中國建立了現代軍事工業和民營企業。在短短的20年中,清朝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歷史上看,這一時期被稱為"同光中興"。因此,清朝才有資本為了保衛越南而與法國開戰,當然了,越南方面也有一定的軍事基礎。

清朝為保附庸國與世界第二強國開戰,未割地未賠款戰事五五開

二、清代的"主戰"態度強硬

當時,清朝領導人李鴻藻領導的"主戰派"積極呼籲對法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採取強硬態度。相反,"西方化集團"主張和諧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洋務集團被李鴻藻等人抓獲。在此之前,"洋務運動"獲得了"洋務集團"的高度讚揚,以實現富國強軍的目標。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清朝建立了新型的海軍和陸軍。"主戰集團"認為,保護越南是驗證清朝新勢力的戰鬥力的最佳時機。此外,法國遠離越南,而清朝則靠近越南。如果我們在這種情況下不敢出兵,那麼"洋務運動"的意義何在。

清朝為保附庸國與世界第二強國開戰,未割地未賠款戰事五五開

如此一來,在"主戰集團"的強烈呼籲下,清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終於決定出兵援越越南,但她一再命令清軍不要主動進攻法軍。可以看出,清朝非常懼怕世界第三大國。清朝在慈禧的領導下,確實處處透露出軟弱無能,膽小怕事的風範,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們會放棄越南,因為越南對於我國領土來說也具有重大的意義。如果我們此時不會出兵越南,那麼豈不是證明了我們主降而不主戰,作為一個大國來說不但顏面無存,而且國門也被打開,因此,於情於理我們都應當出兵越南與法國開戰。

三、越南是清朝西南的門戶

越南是清朝最重要的附庸國之一。儘管在清末,清代的國力遠不及當年。但是,鄰國小國願意承認清代"宗主"的地位。如今,法國公然入侵越南等於直接面對清朝。即使為了國際聲譽,清朝也不能保持沉默,不要注視其附庸國被其他國家入侵。如果此時自己的附庸國被法國佔領,自己卻在旁隔岸觀火,那麼以後誰還願意承認清朝宗主大國地位,而如果越南被法國佔領,清朝將直接與法國對戰,那麼局勢會更加嚴峻。

清朝為保附庸國與世界第二強國開戰,未割地未賠款戰事五五開

更重要的是,越南毗鄰清朝的西南邊界,即清朝西南的門戶。如果越南被法國佔領,那就意味著世界級的敵人已經在他的家前建立了一個殖民地,這對清朝來說顯然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中國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了解唇亡齒寒的事實。

"中法戰爭"持續了近一年半(1883年12月,1885年4月)。最後,當雙方互為勝利和失敗方時,清朝便與法國簽署了新的《中法條約》。清朝承認越南為法國殖民地,而法國在戰爭期間撤出了駐臺灣和澎湖群島的部隊,兩國之中沒有一個需要向對方支付戰爭賠款。這場戰爭最終還是以簽訂合約的形式結束。

清朝為保附庸國與世界第二強國開戰,未割地未賠款戰事五五開

從表面上看,清朝似乎失去了面子,也失去了襯裡。但實際上,法國當時是世界第二大國,經濟與軍事實力強橫,兩國交戰時幾乎與清朝軍隊糾纏地不分上下,而當時的清朝沒有整合軍事力量,其國際聲望大大降低。最後簽訂條約是意料之外,也算是情理之中。結果,當時的法國總理魯菲裡也被趕下臺。儘管清朝失去了對越南的宗主權,但它在戰爭中的表現給世界所有國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這個角度來看,清朝並沒有在這場戰爭中失去過多。相反,清朝在戰爭中成長,對自己的實力有了清楚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