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由於日本自身的島國屬性,讓他們總是以歐洲的英國作為發展海軍的主要參考。不僅全套照搬了訓練和管理制度,也在軍官飲食與精氣神層面也儘量向對方靠攏。然而,只需要看看二戰日軍對於護航航母的使用方式,就能明白他們與英國老師的差距到底有多麼遙遠。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日軍的驅逐艦 也主要服務於艦隊決戰需要



最初的護航航母,起源於1941年的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應付沉重的商運護航任務,發展出這種適合低強度作戰的海上航空戰武器。而彼時的日軍卻根本不需要考慮這些事情。他們正日以繼夜的推演艦隊決戰,並磨練自己的夜間突襲技巧。由於將戰爭模式認定為短促的對決,日軍根本不考慮如何處理長期的逆風局面,更不會為本國商船的護航花費多少心思。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戰爭初期 日軍完成處於攻勢狀態



1942年,太平洋戰局迅速發展,又讓日本原先的作戰計劃顯得不合時宜。由於掌握著的戰場制空權與絕對制海權,帝國很輕鬆的將整個南洋地區都收入囊中。相應的,無論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還是英屬馬來亞的橡膠,都必須靠船隻進行海運。於是,個別巡弋近海的美國潛艇便屢屢下手,擾的航線不得安寧。但日軍的目光依然集中於正面戰場,並期望佔領中途島、夏威夷與澳大利亞,從而將整體防線繼續往東推進。結果,自然是聯通整個東南亞的水面力量,居然無法保護本國的戰略運輸。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日本帝國的生命線 同樣需要依賴本國商船隊伍



當然,這並不是日軍不知道使用護航航母。事實上,早在1941年後,日軍就陸續下水服役了3艘用商船改造的母艦。但她們的任務居然不以保護船隻為主,而是要不斷擔負起飛機運輸任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為飛行員訓練提供模擬場所。因此,當英美兩國不斷為護航編隊提供航空支援能力的同時,日本的護航母艦卻完全淪為海軍航空兵的搬運工。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長期被當做飛機運輸機使用的 大鷹號



限制日本發展強大護航力量的原因,還在於自身的資源與人口匱乏。不用說後來開足馬力擴軍的美國,就是看上去步入衰敗的英軍都依然是家大業大。由於可以從整個英聯邦世界號召作戰人員,皇家海軍始終擁有更大基數的兵源規模。大西洋兩岸的互通有無,也讓自身可以隨時按需要改變武裝力量結構。所需的艦船也能以最快速度完成趕工。日本則不具備以上的任何優勢。軸心國陣營無法為其提供更多軍艦,陸軍的不斷擴編也等於是在壓縮海軍發展規模。因此,日本海軍實際上更看中自身的軍艦損耗,生怕因損失而立刻陷入兵力不足。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日軍真正的護航母艦 神鷹號



但鑑於英美兩國的成功案例,日軍也不得不在42-44年之間進行妥協。尤其是在可怕的中途島戰役後,海軍立刻將購買的1艘德國商船進行改造,強行升級為護航航母。這就是二戰日本海軍的唯一護航航母--神鷹號。由於排水量超過17000噸,讓其足以攜帶27架作戰飛機。放在漫長的南洋航線上,足以威懾所有心懷不軌的美國潛艇。但等到改裝工作完成,已經是日軍全面轉入守勢的1944年中。日軍甚至有考慮將其直接納入決戰部隊的範疇,卻還是因巨大壓力而聽之任之。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正式服役後的神鷹號護航母艦



1944年7月,神鷹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首次本職行動。由於帝國海軍在馬里亞納海戰中遭到重創,支撐中太平洋防線的塞班島也落入美軍之手。日軍被迫加強菲律賓的駐軍實力,應對隨時到來的全面反攻。為此,海軍組織了Hi-69船隊,向南洋戰場輸送寶貴的作戰飛機。神鷹號就成為護航編隊的空中支援平臺,而主要掩護對象是更早服役的2艘護航母艦--大鷹號與海鷹號。當編隊抵達新加坡後,又負責將運輸南洋本地物資的Hi-70船隊護送會本土卸貨。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在南洋地區執行護航任務的日軍驅逐艦



這年9月,隨著菲律賓戰事的臨近,神鷹號再次率領護航編隊南下新加坡。雖然日本海軍努力複製英美兩國的護航制度,但始終擔心遭到實力大增的美軍艦隊攻擊,所以不敢輕易深入關鍵性區域。等到戰役開始後的11月,才迫於形勢而冒險直抵呂宋。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美軍登陸菲律賓後 迫使日本加大對南洋的增援力度



這次行動不僅要為當地守軍提供飛機增援,還需要1艘油輪和7艘運兵船護航。足有1個師團的陸軍部隊,需要以這種方式加入發生在菲律賓的鏖戰。然而,美軍也對日方的增援有所準備。編隊離開本土港口不久,就在東海遭遇白鱘號潛艇的伏擊。不僅有油輪在被魚雷擊中後受損,還有2艘運兵船因襲擊而沉沒。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單艦伏擊整個日軍編隊的 美國白鱘號潛艇



至於脆弱的日本護航編隊本身,也在美軍潛艇的連續攻擊下被徹底擊潰。在一次夜間的突襲中,作為中流砥柱的神鷹就被4枚魚雷擊中,帶著1000多名船員沉入大海。雖然編隊裡的驅逐艦將白鱘號成功趕走,但後者給他們造成的損失已難以估量。


獨木難支:二戰中的日本神鷹號護航母艦

白鱘號在1年內就擊沉了80000噸日本艦船



在神鷹號沉沒的同時,日本海軍還在努力嘗試發展更多的護航母艦隊伍。然而,由於戰事吃緊而物質匱乏,先後下水的兩級母艦都淪為了擺設。除了在本土港口不斷遭到美軍攻擊,再也無法以其他方式參與戰爭。

這種窘境的背後,也折射出日本帝國的戰爭潛力低下,根本不具備美英這類世界性強權的巨大實力。因此,太平洋戰爭的結局,雖有燦爛偶然但終究拗不過殘酷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