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明亡以後,清朝是如何處置南京的?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明亡以後,清朝是如何處置南京的?

封面圖|馬景濤飾演的多爾袞影視形象

文|大秦之歌

公元1645年5月初,順治二年,清軍佔領鎮江,直接對南京的弘光政權產生壓力。南京城內人心惶惶,清軍揚州屠城的陰霾籠罩在南京上空。但此刻的弘光皇帝朱由崧卻每天沉浸在個人興趣愛好之中,在梨園弟子的曲聲腔調裡享受著難得的閒情雅緻,一幫太監們和皇帝推杯換盞,酣暢淋漓的喝酒狂飲。

過了十幾天,他才反應過來,覺得寒冬將至,大難臨頭。這天深夜,朱由崧感覺清軍馬上要攻城,就急急忙忙帶著自己的太后、嬪妃等四五十個人,偷偷地從南京城溜走了。危急時刻,這個短命的南明皇帝不是想著如何更好的組織反抗,而是千方百計地去逃跑。

城中的老百姓早就恨透了弘光政權的當權者,他們把沒有來得及逃跑的大學士王鐸痛打一頓,然後又一起去燒燬了馬士英、阮大鋮等人在南京城的宅邸。老百姓之所以對這些貪官汙吏如何痛恨,就是因為這幫人把一個好端端地大明王朝給禍害掉了。雖然皇帝跑了,但南京城不能沒有皇帝啊!於是老百姓就把一個被朱由崧關在監獄裡,自稱是崇禎太子的人拉出來在武英殿即皇帝位。文武官員們一會擔心清軍攻打南京城,一會又擔心跑掉的弘光皇帝會回來,所以對新皇帝的即位事項一時半會定不下來。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明亡以後,清朝是如何處置南京的?

圖1|清軍追擊李自成的農民軍

5月14日晚,多鐸率領的清軍前鋒抵達南京城下,大軍駐守在郊壇門。南明的趙之龍、大學士王鐸、禮部尚書錢謙益等人率領大批南明官員冒著傾盆大學出門跪迎,舉行了一個簡短的投降儀式。

第二天,趙之龍又打開南京洪武門,帶著南明一眾王爺公候、駙馬、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六科給事中等55人和城內官民一起來到清軍大營舉行正式投降儀式,南明弘光政權至此結束。

幾天後,投降清軍的南明鎮江守將劉良佐,受多鐸之命也將逃跑的弘光帝朱由崧從蕪湖擒拿到南京。南京的老百姓一見到朱由崧,就往他身上投擲磚瓦、菜葉,恨不得將他大卸八塊。可見朱由崧的弘光政權在南京的所作所為並不得民心。

南京是朱元璋奪取天下的中心城市,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作為大明帝國的留都仍然存續,所有的行政機關基本上和北京一樣,北京有的,南京也有,不同之處是隻是皇帝在北京。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明亡以後,清朝是如何處置南京的?

圖2|清朝平南大將軍多鐸的影視形象

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崇禎皇帝在北京自殺身亡,大明帝國至此亡國。但作為明朝第二首都的南京還在,而且這裡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大明政府。清軍進入北京之後,南京的明朝官吏在兵部尚書史可法的帶領下,準備迎立較為賢明的潞王為敵。但他的想法被逃到南京的鳳陽總督馬士英所反對,最終立福王朱由崧為皇帝,改元弘光,歷史上稱為南明弘光政權。

弘光政權僅僅存在了一年時間,就壽終告罄。作為明朝的第二首都,清軍對南京的重視程度不亞於北京。那麼清軍對南京城都做了哪些處置,讓這個明朝故都成為有了大清新朝的氣象呢?

由於南京的故明官員選擇了投降,因此清軍進入南京之後,並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清軍也沒有像對待揚州城那樣對南京進行屠城,這讓南京的的百姓很是高興。不僅沒有屠城,還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安定南京民心。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明亡以後,清朝是如何處置南京的?

圖3|明太祖朱元璋的畫像

此外,清軍在進入南京之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處置南京和設置官府的問題,是繼續保留南京原來的名稱,按照明朝的官職設置委任官吏,還是改變南京原來的定位,讓它脫胎換骨成一個地方性城市?清政府的最高統治者選擇了後者。

多鐸進入南京之後,就派人上書給北京的多爾袞,請示對南京處置的方案。多爾袞隨即派人前往南京,傳達最高指示,要求多鐸仍以“南京或仍為京,或改為省,俟大定日再議。”這句話的意思是南京的處置問題暫時先叫京,或者叫省都可以,但現在最主要的工作仍舊是要平定整個江南地區,等到江南真正平定後,再重點討論這個問題。

此後,多爾袞有以順治皇帝名義頒佈了對江南局勢有一定政策和指導意義的詔書,在詔書對南京問題是這麼說的:“南京為江南根本之地,綰轂十省,應設鎮守文武大臣,及各衙門職掌應因應革,各大小官員應裁應並事宜,著吏兵二部會同九卿科道,祥確儀奏,以憑裁定。”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明亡以後,清朝是如何處置南京的?

圖4|大明王朝崇禎皇帝的影視形象

順治二年閏六月,根據多爾袞頒發的意見,九卿科道開會研究南京的地位和官吏設置問題。大臣們的意見形成了不統一,有的主張仍舊在難就保留明朝時的六部,督察院、操江、巡江、府尹、國子監、六科等部門。有的則主張在南京設置都督府,以親王統領,六部中只保留兵部、戶部、工部,以翰林院作為教育機構,由內院掌管,並設置佈政、按察兩司。並把南京改為應天府。也有人提出繼續把南京當著北京的陪都。總而言之,大家提了好多建議,五花八門,什麼都有,但沒有一個確定方案。

就在多爾袞也為此時絞盡腦汁的時候,吏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陳名夏給多爾袞提出了自己方案。他寫道:“國家定鼎神京,居北制南,必不可如前並稱都會,宜去京之名,存設官這實。兵、戶、工三部,各自北差侍郎及各司官,如餉司、分司例。操江亦自北差,管江防事務。巡城、巡江、巡倉,俱並督察院,作大差。國子監自北差,作養東南十省人才。兵馬司照舊巡輯,餘悉應裁。”

多爾袞對陳名夏的方案非常贊成,於是對南京的地位和官吏做了一些安排,把南京改為江南省,把應天府改為江寧府,府尹為知州,其它衛所改為州縣。掌印指揮、管屯指揮暫留,其餘的部門和人員全部裁去。

此後清廷任命洪承疇為江南總督,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完成清廷交給他的南京去京改省的任務。他到任以後,經過多方籌劃調查,對南京的地位和官吏設置又提出了自己一套方案,建議將江南改京為省,把南京改為江南省,官員設置以其它省一樣,所屬有上元、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江浦、六合共八個縣。

南京是明朝的第二首都,明亡以後,清朝是如何處置南京的?

圖6|大清江南首任總督洪疇影視形象

至此以後,清朝政府完成了南京去京置府的工作,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南京作為明朝留都的諸多印記和影響力,為強化清朝統治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