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徐达到底是不是吃烧鹅死的?

77小达人


在关于明朝开国功臣,一代战神徐达的各色话题里,“徐达被朱元璋赐烧鹅害死”是流传很广的一桩事。当然,也是破绽百出的一条谣言。




“破绽”多到什么地步?就得先看看这桩谣言的出处:虽说清代起的各类野史文艺里,把这事讲的绘声绘色,明太祖朱元璋“阴险毒辣”的形象外加徐达悲戚戚的赴死一幕,不知赚了多少眼泪。但其最“权威”的出处,却还是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原话是“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这也就是说,徐达的这段“忠良含冤”剧情,是在清朝才加工成熟的,而在整个明代三个世纪里,完全是毫无根据。


不过虽说如此,赵翼毕竟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学者,他说的话难道还不靠谱?听听赵翼本人怎么说:“传闻无稽之谈”。也就是我道听途说随便写写,大家爱信不信。然后就随着清代各种野史流传,变成了好些民间戏曲票友们深信不疑的历史知识。


但这则流传甚广的故事,单从医学常识说,就是相当站不住脚:所谓的“疽最忌鹅”,是说徐达的“背疽”疾病最怕吃鹅肉。可这种“背疽”病属于大面积感染,鹅肉却是富含蛋白质,根本与之不犯冲。

吃鹅肉就能使“背疽”恶化?基本属于玄幻小说剧情。

当然也有很多“阴谋论”者认为,就算鹅肉吃不死徐达又如何?“阴狠毒辣”的朱元璋早就对徐达起了杀心。只要鹅肉送过去,别管吃的死吃不死。心知肚明的徐达还不是必须死?那这就要澄清一下:朱元璋有没有对徐达动杀心?



要弄清楚这事,就要先看一看,创造中国古代军事史首次由南向北一统天下神迹,将彪悍元朝骑兵杀得嗷嗷北逃的大英雄徐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不止是中国古代史上军事能力卓越的战将,更是人品楷模堪称丰碑的良将。


徐达的戎马生涯里,真正叫同僚敌人都无比钦佩的,正是他高贵的人品:治军极为严厉,带兵以纪律严明著称,他的部队进发时,莫说擅自扰民,军官擅离营地二十里就要处死。堪称继南宋岳家军后,又一支威武文明之师。为人更是正直,征战一生常与士兵同甘共苦,纵是律下严格,但部下们却“感恩效死。”


最为重要的是,这位战场上算无遗策的良将,不但胸怀辅佐朱元璋开创盛世的决心,更有令人拍案叫绝的高情商。每次征战归来,都是回家闭门谢客,绝口不提战场荣光。看不过去的朱元璋要赐他豪宅,他却慨然谢绝道“天下未定,臣敢以家计”。

一生高风亮节,恰如朱元璋的感叹: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


如此无双国士,倘若朱元璋都要起杀心,那他的执政水平,真心与宋高宗赵构没两样。但事实是,朱元璋并非偏安半壁的赵构,却是开创盛世的明太祖。他一生的杀伐果决,刀锋更多挥向悍将贪官。死于他大清洗的“功臣”们,包括骄横的蓝玉,野心勃勃的胡惟庸,贪赃枉法的朱亮祖,几乎都是劣迹斑斑的人物。而在朱元璋时代得以善终的功臣,比如汤和郭英李文忠,哪一个不是忠良人物?徐达,更是其中一员。



即使是清朝人编修的《明史》里,在这件事上,也还了朱元璋公道。《明史》清清楚楚的记载着,徐达是在戍守北方时积劳成疾,然后被明王朝接回南京休养,不久后病故于家的。他的去世,是性格强硬的朱元璋一生里,无比伤感的痛事。朱元璋亲自在葬礼上祭拜,给予徐达极高的追封,以至高的礼节送别了昔日的战友。这一番群臣情谊,却在几百年后的野史里,丑化到面目全非的境地,也实在令人唏嘘。



我们爱历史


关于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之死,民间一直有种说法:徐达患背疽(jū),按理说不能吃发物,朱元璋却派人送去烧鹅。徐达就明白这是皇帝要自己死,只好含恨吃下鹅肉,最终病情加重而亡。

以现代医学观念来看,虽然有些病症需忌口,但如果说吃了某种发物而死亡的事确实少见。史书中关于“疽发而死”的记载却很多:宗泽、徐达、努尔哈赤等等。这种因病菌感染而引起的毒疮,在医疗技术欠发达的古代,不知道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

对于徐达之死,民间把徐达吃发物而疽重而死的账,算到朱元璋的头上,这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朱元璋当皇帝后,先后对胡惟庸、蓝玉一派展开大规模清洗,被株连杀死的有4万人之多。加之当政31年严刑峻法,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人15万多。

所以,围绕朱元璋清除异已比如火烧庆功楼之类说法非常流行。让徐达吃个烧鹅,变相处死已温情许多,不由得你不信。

徐达之死史书则是这样记述的: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这里是说:徐达在北平患背疽,病情稍好一些时,皇帝派徐达长子徐辉祖携他的亲笔信去慰问,不久应召返回南京。次年二月病死,终年54岁。

面对这个记载,野史称有两大疑点:亲笔信;寻召还。信中写了什么?只是慰问之语?父子相见不久就召回徐辉祖,除了有留在京城做变相人质的作用外,也是对徐达的一种暗示。这种暗示极可能在信中表明了,以徐达的智慧应该明白皇帝的意思。

按野史说法,至于有没有烧鹅并不重要,关键是徐达死前,朱元璋已开始了大清洗,对胡惟庸一派的屠杀正在进行中。徐达等功臣们应该都在清洗之列,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野史还引用《明史》来强化疑问:朱元璋曾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大,还没有好住处,我把旧邸送你。”

旧邸是朱元璋居住过的。徐达坚决推辞。一天,朱元璋和徐达到旧邸,把徐达灌醉,让人蒙上被子,把徐达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大惊,跑下台阶,伏地高喊“死罪”。朱元璋暗中窥探,看到徐达如此害怕非常高兴。

这段记载表明朱元璋对徐达非常不放心,总是想办法找茬干掉徐达。只是徐达聪明人一个,没有给朱元璋这个机会。面对这样的部下,朱元璋只能感叹徐达棋高一着,同时也会激发必置徐达死地的决心。

近代人多认为,历朝史书可信度最高的是唐朝之前的,唐朝之后的史书多有隐瞒和美化之词,这也是野史盛行的直接原因。那么,徐达之死的真相是什么?


指动济南


没想到朱元璋却派人送来蒸鹅,这明显要置徐达于死地,徐达含泪吃完,不久就毒发而亡。



这个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且朱元璋也确实大肆屠杀开国功臣。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徐达真的是死于朱元璋赐的蒸鹅吗?

得了背疽吃蒸鹅真的能死人吗?其实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一、这种说法见诸于野史,可信度不大

《明史》中明确记载徐达死于背疽。

  •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这里面并没有提到朱元璋送徐达蒸鹅的事情,而且说朱元璋因为徐达的死而辍朝,悲恸不已,这段记载应该是真实的。



明朝中期有一本野史笔记《翦胜野闻》,才有了朱元璋赐食的记载,但是并没有说是赐的什么食物。

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转述了这个故事,首次提出朱元璋“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赵翼自己都认为“传闻无稽之谈”,但没想到这种说法竟然流传开来。

二、朱元璋多次试探徐达的忠心,对徐达已经放心,而且从当时的时局看,杀徐达对朱元璋很不利

大将军徐达常年在外带兵征战,战功赫赫,朱元璋很怕他有反叛之心,曾经多次试探徐达的忠心。



一次,徐达得胜回朝,按照惯例将自己的大将军帅印交给朱元璋。朱元璋高兴地让徐达与他一起坐在龙椅上,徐达吓得扑通跪下,边磕头边说不敢。

朱元璋又说徐达功劳很大,没有一处安静的府邸,想将自己过去做吴王时的府邸赐给徐达,徐达急忙跪下,坚决拒绝了。

晚上,朱元璋为徐达举行了庆功宴。在吃完以后,朱元璋又把徐达单独留下来,与徐达继续喝酒,徐达不胜酒力,很快喝醉了,不省人事。



朱元璋让人将徐达送到自己当吴王时住过的府邸,特意嘱咐将徐达放到龙床上休息,并派人在旁边照顾,其实是在观察徐达的举动。

半夜,徐达醒来,问内侍这里是哪里。内侍回答这里是陛下做吴王时的府邸。

徐达一听自己竟然睡在龙床上,吓得翻身扑到地上,跑到外面,对着皇帝的宫殿方向连连磕头,不停地说“感谢万岁隆恩”。第二天,徐达还诚惶诚恐地向朱元璋请罪。

朱元璋听了徐达的反应,对徐达放心了,还为徐达盖了一座新的府邸。而且徐达从不拉帮结派,当年同样出自淮西的胡惟庸拉拢徐达,被徐达拒绝,还向朱元璋进言说胡惟庸不适合做丞相,后来胡惟庸谋反被杀,朱元璋后悔没听徐达的意见。

所以,朱元璋对徐达是非常信任的,徐达死后还追封他为中山王,配享太庙,在开国元勋中排位第一,子孙三代世袭王爵。



而且当时徐达过世时,明朝仍在与北方蒙古人对抗,正需要徐达冲锋陷阵。同时,朱元璋此时还没有开始屠杀武将,还需要徐达与胡惟庸残余势力抗衡,根本没有杀害徐达的动机。

三,现代医学证明,得了背疽病,吃蒸鹅根本不会死人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背疽其实就是皮下急性蜂窝织炎,也就是背部皮肤化脓性感染。

在当时没有抗生素,这种感染完全可以致命,大量细菌毒素进入血液会引起脓毒血症,带来感染性休克,最后人体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得了化脓性感染,吃鹅肉根本不会死亡。现在没有任何医学书籍和临床案例,证明这种感染吃鹅肉会死亡。



而且鹅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其蛋白质含量在肉食动物中最高。得了化脓性感染,吃鹅肉不仅不会死亡,反而可以增加营养,对身体有好处。

所以,徐达的真正死因是应该是背疽发作,与朱元璋无关。即使朱元璋真的派人送过鹅肉,徐达吃了也不会什么影响。

我是子龙威武煮酒谈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子龙威武煮酒谈史


传言!肯定不是。

要说徐达这位功臣。那在大明初期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因为之前他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不止一次。比如说陈友谅,张士诚,都是他干掉的。在明朝建立的初期,他被封为魏国公。当时朝中的大臣,不仅要看朱元璋的脸色,还要看徐达的脸色。有史料记载,徐达当时背上患有背疽,也就是他的背上长有毒疮。而且,当时有这样的传言,说是背上长毒疮不能吃蒸鹅。也不知道朱元璋知不知道这个忌讳,竟然赏赐了他一只烧鹅,徐达看见烧鹅,明白了一切,这是明显的君要臣死啊。于是哭着吃掉了烧鹅,当天晚上就病逝了。



这种说话流传时间很长了,大家都认为徐达是因为吃了烧鹅而死的。但是烧鹅真的有这么大的能耐,能让徐达吃了之后命丧黄泉吗?看看史料中是怎么说的。《明史》中有相关徐达死去的记载,是这么说的:"患背疽,病笃,遂卒"。从简单的几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确实患有背疽,但是没提到烧鹅的事。烧鹅这种说法民间广为流传,但是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所以说,那就没有相关的证据来证明他是吃烧鹅吃死的。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过,背疽这种病,并不会因为吃了一只烧鹅就变得病重以及病逝。意思就是,徐达患有背疽不假,但是死了和吃烧鹅没有关系。而且,在他死后,他被封为中山王,还有更重要的,他的灵位被摆放在了太庙中,这就间接证明了他本人在明朝功臣中的地位是第一的。如果朱元璋真的想让他死的话,也不会在他死后给予如此之高的待遇了。


另外,他在去世之后,朱元璋亲自撰写碑文,这种待遇也是非常之高。因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他是农民出生,文学功底不是很深厚,而且还有一点,这种碑文都要求是写长文,这更加大了难度。实际上从碑文来看,充满了朱元璋本尊对他的赞美之词。还有一点,那就是墓碑高度。徐达的墓碑高度高达8.95米,而朱元璋的才高8.78米,他的高度比黄帝的还高,要说皇帝痛恨他,能有这种待遇?所以说他在朱元璋的眼里那就是亲兄弟一般。


还有当时的徐达,可是明朝的最高军事统帅,一直在边疆戍守。而元朝残余得势力,也在不停反明复元,因此在朝廷之中正是缺人之际,杀死他相当于断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朱元璋是根本不可能会下毒手,将昔日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直接给害死,因此徐达的死因,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病死了。而这所谓烧鹅得传言无非就是后世的人,想要抹黑朱元璋罢了。


隔壁东叔教历史


关于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之死,民间一直有种说法:徐达患背疽(jū),按理说不能吃发物,朱元璋却派人送去烧鹅。徐达就明白这是皇帝要自己死,只好含恨吃下鹅肉,最终病情加重而亡。

以现代医学观念来看,虽然有些病症需忌口,但如果说吃了某种发物而死亡的事确实少见。史书中关于“疽发而死”的记载却很多:宗泽、徐达、努尔哈赤等等。这种因病菌感染而引起的毒疮,在医疗技术欠发达的古代,不知道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

对于徐达之死,民间把徐达吃发物而疽重而死的账,算到朱元璋的头上,这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朱元璋当皇帝后,先后对胡惟庸、蓝玉一派展开大规模清洗,被株连杀死的有4万人之多。加之当政31年严刑峻法,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人15万多。

所以,围绕朱元璋清除异已比如火烧庆功楼之类说法非常流行。让徐达吃个烧鹅,变相处死已温情许多,不由得你不信。

徐达之死史书则是这样记述的: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这里是说:徐达在北平患背疽,病情稍好一些时,皇帝派徐达长子徐辉祖携他的亲笔信去慰问,不久应召返回南京。次年二月病死,终年54岁。

面对这个记载,野史称有两大疑点:亲笔信;寻召还。信中写了什么?只是慰问之语?父子相见不久就召回徐辉祖,除了有留在京城做变相人质的作用外,也是对徐达的一种暗示。这种暗示极可能在信中表明了,以徐达的智慧应该明白皇帝的意思。

按野史说法,至于有没有烧鹅并不重要,关键是徐达死前,朱元璋已开始了大清洗,对胡惟庸一派的屠杀正在进行中。徐达等功臣们应该都在清洗之列,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野史还引用《明史》来强化疑问:朱元璋曾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大,还没有好住处,我把旧邸送你。”

旧邸是朱元璋居住过的。徐达坚决推辞。一天,朱元璋和徐达到旧邸,把徐达灌醉,让人蒙上被子,把徐达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大惊,跑下台阶,伏地高喊“死罪”。朱元璋暗中窥探,看到徐达如此害怕非常高兴。

这段记载表明朱元璋对徐达非常不放心,总是想办法找茬干掉徐达。只是徐达聪明人一个,没有给朱元璋这个机会。面对这样的部下,朱元璋只能感叹徐达棋高一着,同时也会激发必置徐达死地的决心。

近代人多认为,历朝史书可信度最高的是唐朝之前的,唐朝之后的史书多有隐瞒和美化之词,这也是野史盛行的直接原因。



随风我行


我认为这个应该是谣言,哪有那么玄乎,吃鹅肉吃多了也许会发病,要吃死不太可能。

徐达据《明史》记载,是病逝的,据野史记载,无论明清时代都有记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比如明代学者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就说徐达是被朱元璋送来的烧鹅毒死的。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又是下层人民出生,加上其确实掌握权利后,手段残酷,比如早期逼死郭子仪的儿子,弄死小明王韩林儿,称帝建国后,又打压处死不少开国功臣,这些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就算加上徐达被朱元璋弄死,无论是不是黑朱元璋也属是正常,民间喷子自古就有,娱乐八卦自媒体古代也很多,很多都吹的神乎其神。

因此徐达是如何死的,我们只能以正史为依据,野史为参考,所以我个人认为徐达作为开国重臣,又和朱元璋是亲家,就算朱元璋手段再残酷,应该不会那么明目张胆的弄死徐达的,徐达应该晚年生病是事实,被朱元璋打压也是事实(可参照隐退的汤和,一直受朱元璋监视),后来朱元璋看望徐达赠送御膳也是事实,人之将死,朱元璋也不会那么不近人情,逼人太甚,但是徐达也许是长期受打压,不知道朱元璋这次想干什么,多心多想加上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病痛折磨,使得徐达最终去世。

我认为这样是比较合理,总结的讲,朱元璋在徐达病重之际,没必再残害徐达,最终去世,因此明史记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朱元璋确实对功臣有迫害行为,加上在徐达去世前,朱元璋确实有送过东西,因此民间才以讹传讹,出现烧鹅害徐达的故事。


曹老师xixi


有关吃烧鹅的故事,据说是徐达害背疽,不能吃烧鹅之类的发物。但是朱元璋处心积虑要弄死他,因而强迫他吃。徐达含恨吃下烧鹅,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有关徐达之死,《明史-徐达传》是这么记录的:

“(洪武)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月相有变,提示要对一位大将不利,朱元璋对此感到很不爽。而这个时候徐达在北平害了背疽,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皇帝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去慰劳他,不久就把他召回了南京。次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不久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

从这一段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天相提示要有上将陨落这一事件是不爽的(恶之)。而这时的帝国第一名将徐达正好身体不好,他就赶紧把他从天干物燥气候不好的北平接回南京休养。就这么挺了一段时间,到了洪武十八年的时候,徐达还是没挺过来,咽了气。

可以看出,徐达的致死原因似乎就是因为害了背疽。那么,害背疽到底会不会致死呢?或者说害背疽的时候吃一只烧鹅是不是真的能致命呢?

背疽,泛指生于背部的有头疽。有头疽,是痈疽之发于体表而有粟米样疮头者。在西医中,被称为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主要由金葡菌等病菌感染所导致,是一种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徐达这样常年刀口舔血的武将,身上有伤是太正常不过的。他所害的背疽,可能就是因为早年负伤后伤口未能完全愈合,中老年后抵抗力下降所导致的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条件下,是很难治愈这种疾病的。因此,徐达死于背疽所造成的全身脓毒血症等,是有可能的。

但是不是说有感染就不能吃发物呢?很遗憾,作为一个学西医的医学僧,我所学到的西医方面的知识,至今尚未有明确的临床证据表明吃中国人所谓的“发物”能加重感染的情况出现。相反,感染会极大地消耗病人的身体的营养,反倒是应该多补充点烧鹅之类的“发物”。

更何况,哪怕皇帝御赐了烧鹅,也不是朱元璋亲手端过来喂他徐达吃下去。徐达大可以把烧鹅扔一边或者赏给下人,干嘛非要死心眼地自己吃下去?

所以,所谓“徐达吃烧鹅而死”,纯粹是无稽之谈。


青言论史


应该不是。

因朱元璋自私惨苛、秉性多疑,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诛杀了大批元老重臣,开国元勋几乎无一寿终正寝。徐达又正好死于胡惟庸案发之后,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最早提出徐达是因吃了朱元璋赏赐的食物而死的是徐祯卿所著野史《翦胜野闻》。后来王文龙所著野史《龙兴慈记》写得更详细些,说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后而死。此说法被后世演绎,流传至今。

这种说法是否可靠呢?不可靠。

一、有人从医学角度分析认为,虽然有医书记载患疽痈的病人不宜食用鹅肉,但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即使徐达真的吃了鹅肉,也只可能是病情加重,不可能像传说中那样迅速死去。

二、按《明史》记载,徐达当时在北平,生背疽,稍好后其长子徐辉祖奉诏接其回南京,第二年二月,病卒。如果朱元璋真想要诛杀徐达,何必费如此周折,直接在北平将其了结岂不更好?让其死于自己眼皮底下,被人说三道四,目的何在?再说了,身患背疽的徐达几乎形同废人,对朱元璋构不成任何威胁,杀徐达意义何在?

那么徐达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极大可能是,徐达长年征战在外,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其去世前的几年里,朱元璋的大肆杀戮难免让他惶恐忧虑,不幸患上了背疽这种在当时难以医治甚至致命的“不治之症”,因病而卒。

事实上,历史上死于背疽的名人多了去了,比如范增、刘表、曹休、孟浩然、明朝的杨一清、清朝的杨光先等。这都是没有吃鹅的吧。那时候没有抗生素,不吃鹅也得死哈。


端木赐香


吃鹅而死,稗官野史而已。

首先徐达没有死的理由。徐达为人功高不震主,朱元璋曾当着群臣的面夸他“受命出征,凯旋归来,不结党不营私,不骄不傲,女色不爱,财宝不取,公正无私,如日月光明”(大概意思)。

徐达自己也特别谨慎,朱元璋想把自己当年的吴王府赐给他,徐达坚决不要,朱元璋把他灌醉,放倒吴王府的卧房,徐达酒醒之后,跪在地上请罪。

他在外面打仗,每年必然回来,将虎符交还朱元璋,等候来年新的差遣。完全我是大明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样子。

这么大的功劳,这么谨慎的为人,怎么会被杀死?

其次,徐达当时背上患疽,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徐达之前有范增,有宗泽,徐达之后有杨一清等。朱元璋就算想让他死,这个时候只要等着就是了。何必再送一只鹅,如果吃了鹅就必须要死,那岂不是向天下昭告自己杀死了第一功臣。要杀死徐达,完全可以在北平的时候杀死,何必等他回到南京送蒸鹅。朱元璋虽然狠,但是他更精明。

第三吃鹅能吃死人,这种事在中医上也说不过去。《饮膳正要》说鹅味甘平,无毒,利五脏。这怎么能吃死人呢,不过《本草纲目》上鹅肉是发物。这说明就算在中医上,吃鹅肉吃死人,也是有争议的,用这种方法杀人太不靠谱了。


锦翼


首先“蒸鹅事件”自始至终仅限于野史记载,存在于街谈巷议之中,所以真伪之说不能言之凿凿。

个人看法认为此事可能性不大,首先徐达属于开国六公爵之首,立不世之功。同时为人低调谦逊,功高不震主,有非常高的政治智慧。

其次徐达之女嫁给了皇四子朱棣,和朱元璋是儿女亲家,这种联姻代表了皇权与武将的政治结合,对皇权统治的稳定性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也对徐氏家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政治保护作用。

徐达死于1385年即洪武十七年,在这之前朱元璋基本上将有潜在威胁皇权统治的文官武将一扫而光(除了蓝玉),并且此时大明的军权早已收归国家统一管理调度,一个没了军权又是生死弟兄又是亲家,对统治已经毫无威胁的人,真的没必要用如此卑劣的手段来解决。

虽然朱元璋在历史上对待功臣的方式,给人留下的是一个嗜杀成性的暴君形象,但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被杀的人或多或少都牵涉到了威胁皇权的事件或人物,其中确实有一些无辜的人,但以朱元璋处事风格来看,杀人都是光明正大的砍头,就算要杀徐达犯不着绕那么一个大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